海參崴

海參崴[8],俄語名符拉迪沃斯托克[9]俄语:羅馬化IPA:[vlədʲɪvɐˈstok]  聆聽),简称符市[10][11],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遠東聯邦管區行政中心所在。「海參崴」是該市的中國傳統名[12],1860年被割讓予俄羅斯帝國後改為今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13]。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肃慎民族居住地[14],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統治,1860年清朝與俄罗斯帝国簽訂《中俄北京条约[15][16],將此地永久割讓予俄羅斯,改由俄罗斯帝国統治。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12],也是遠東聯邦管區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截至2017年 (2017-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達605,049人[17]。該市临近、中、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18],為俄羅斯遠東地區近海運輸中心。同時,該市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12]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1]
Владивосток
其他轉寫
  羅馬化Vladivostok
海參崴市容

旗幟

徽章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1]的位置
海參崴
海參崴的位置
海參崴
海參崴的位置
坐标:43°08′N 131°54′E
国家俄罗斯
联邦主体滨海边疆区
建立1860年7月2日[2]
政府
  行政机构市杜马
  市長空缺(前任 被指控賄賂並辭職)[3]
面积
  总计600 平方公里(200 平方英里)
海拔8 米(26 英尺)
人口2010年普查[4]
  總計592,069人
  估计(2018)[5]604,901(+2.2%
  排名第22名(2010年)
  密度990人/平方公里(2,600人/平方英里)
  行政中心 濱海邊疆區
  城区海参崴市区
时区海参崴时间[6]UTC+10
邮政编码[7]690xxx
电话区号+7 423
市日7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友好城市新潟市聖地牙哥朱諾塔科马秋田市釜山函館市大连市元山市曼塔弗拉季高加索亚庇仁川廣域市海防市马卡蒂上海市舊金山
区划代码05701000001
網站www.vlc.ru

名称

清朝建制之後,滿人賦名此地滿文名「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和漢名「海參崴」[lower-alpha 1],意爲「海邊的小漁村」[19]。而該漢名作爲其最早的中文叫法,亦被華人沿用至今。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前三月,俄国取得此地区,更名爲“”(),意爲“东方统治者”或“征服东方”[20],也译「鎭東府」「東方的王后」[21]。类似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另一座城市的市名——弗拉季高加索(,即“高加索的统治者”)。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其标记爲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2003年5月9日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汉语版地图中“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必须括注中国名称“海参崴”,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22]中国大陆官方媒体对此城的称呼不统一,或译爲“符拉迪沃斯托克”[9],或译爲“海参崴”[23]中華民國官方沿用「海參崴」這個傳統地名[24]。台灣出版的地圖也標註爲「海參崴」[25]臺灣媒體對該市的稱呼不統一,或使用「海參崴」[26][27][28],或譯爲「符拉迪沃斯托克」[29][30][31]

日本人明治時代以後把該地稱爲「浦鹽斯德」( Urajiosutoku[lower-alpha 2]假名 Urajiosutoku」,簡稱「浦鹽」( Urajio)或假名「 Urajio」;因借用同音漢字,也寫作「浦潮斯德」( Urajiosutoku),簡稱「浦潮」( Urajio)。二戰後則大多僅使用假名的「」。

朝鮮半島北韓官方稱之爲「 Ullajibosŭttokhŭ」,南韓官方稱之爲「 Beulladiboseutokeu」,而中國朝鮮族則稱之爲「 Bŭllajibosŭttokŭ」。

歷史

1910年代的海參崴

海參崴位於綏芬河口海灣東岸。[13]新石器时代时起,這裡已漸見人类活動,有史料记载以来一直为满-通古斯民族活动区域[14],唐朝时属于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渤海国率賓府轄地(698年—926年)。遼朝時屬上京道率宾府所管;金朝时属上京路轄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时称永明城;明朝时属木阳河卫;清朝時該地為吉林寧古塔副都統管轄之下。[13][32]

自1630年代开始,俄罗斯帝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不凍港口,俄罗斯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領土上的武装冲突。在1689年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訂明海參崴屬清朝,但是由於清朝国力不振,在1858年,清黑龙江将军奕山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胁迫下簽訂《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後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條約[33],清政府正式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俄羅斯在海參崴筑寨建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東方」。[12]後來,海參崴成為俄國未來在遠東發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隨後其成為俄羅斯帝國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歐洲部分核心地帶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在1890年,俄羅斯作家契訶夫離開库页岛後,從他形容為贫穷的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新加坡,11月到達可倫坡[34]回莫斯科[35]。在1891年,西伯利亞鐵路開通至此,亦開始有海運路線由其往返日本神戶長崎及中國上海等地。

1904年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中,其曾被日本海軍派遣的分遣艦隊突襲。但由于有俄軍巡洋艦隊坚守,使日本海軍轉移目標攻擊遼東半島大連。隨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參崴港成為俄軍接收美國支援物資(如食物、引擎、武器)的主要地點,其重要性迅速竄升,成為俄羅斯主要商港之一[18]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由於1917年11月—1922年的反抗白军、乌军、黑军、绿军等和协约国武装干涉的战争的苏联国内战争的混亂情況,反對俄国共產黨的勢力在此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當中包括一些外來勢力如英國美國日本,日英聯軍在1918年4月藉口當地有日資設施被襲,進駐金角灣和此城,導致1920年俄羅斯遠東濱海地區建立「遠東共和國」,持續至1922年由蘇聯红军占領。

1930年代開始,此城成為蘇聯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點,而在苏德战争前後,先後囚禁在這裡的包括蘇聯和日本的戰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城市成爲租借法案中「太平洋航綫」的主要落貨港口。當時因1941年蘇德戰爭蘇聯在波羅的海黑海的主要港口均為納粹德國海軍封鎖,高達1000萬公噸的美援物資在海參崴上岸後,經西伯利亞鐵路運往歐洲戰線。這也是海參崴大幅擴張的年代,在1945年戰爭結束時,不受戰火波及的海參崴吞吐量為戰前的7倍[18]

1952年,海參崴成為蘇聯海軍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並禁止外國船艦進出[18]

1954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曾到臨该城,並表示其可以跟美國的舊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為蘇聯遠東地區最重點的發展城市之地位。

1991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达成一致地段的中苏国界东段边界线走向,明确和确定海參崴屬俄罗斯境內。[36]

200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締約雙方根據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 繼續就解決中俄尚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民間依然有聲音抗議當年俄國強佔海參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條約中承认海參崴及鄰近遠東地區现在为俄國領土[37]

地理

地理位置

其位于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最南端,大約30公里長,12公里寬。海参崴三面环海,主要是由金角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构成,南临彼得大帝湾,另由俄羅斯島大橋俄羅斯島相連接。自东北向西南绵延30公里,呈斗圆型,面積為約6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氣候

海參崴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該地氣候特色為潮濕多雨的夏季和乾冷的冬季。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該地冬溫遠比同緯度(北緯43度)的歐亞大陸地區來的冷。即便有海洋調節的影響,該地在一月的月均溫只有−12.3 °C(9.9 °F)。冬季主要是以下雪為主,但是積雪量一般不超過5(2.0英寸)

海参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5.0
(41)
9.9
(49.8)
15.5
(59.9)
24.1
(75.4)
29.5
(85.1)
31.8
(89.2)
33.6
(92.5)
32.6
(90.7)
30.0
(86)
23.4
(74.1)
17.5
(63.5)
9.4
(48.9)
33.6
(92.5)
平均高温℃(℉) −8.1
(17.4)
−4.2
(24.4)
2.2
(36)
9.9
(49.8)
14.8
(58.6)
17.8
(64)
21.1
(70)
23.2
(73.8)
19.8
(67.6)
12.9
(55.2)
3.1
(37.6)
−5.1
(22.8)
9.0
(48.2)
每日平均气温℃(℉) −12.3
(9.9)
−8.4
(16.9)
−1.9
(28.6)
5.1
(41.2)
9.8
(49.6)
13.6
(56.5)
17.6
(63.7)
19.8
(67.6)
16.0
(60.8)
8.9
(48)
−0.9
(30.4)
−9.1
(15.6)
4.9
(40.8)
平均低温℃(℉) −15.4
(4.3)
−11.6
(11.1)
−4.9
(23.2)
2.0
(35.6)
6.7
(44.1)
11.1
(52)
15.6
(60.1)
17.7
(63.9)
13.1
(55.6)
5.9
(42.6)
−3.8
(25.2)
−11.9
(10.6)
2.0
(35.6)
历史最低温℃(℉) −31.4
(−24.5)
−28.9
(−20)
−21.3
(−6.3)
−8.1
(17.4)
−0.8
(30.6)
3.7
(38.7)
8.7
(47.7)
10.1
(50.2)
1.3
(34.3)
−9.7
(14.5)
−20
(−4)
−28.1
(−18.6)
−31.4
(−24.5)
平均降水㎜(英寸) 14
(0.55)
15
(0.59)
27
(1.06)
48
(1.89)
81
(3.19)
110
(4.33)
164
(6.46)
156
(6.14)
119
(4.69)
59
(2.32)
29
(1.14)
18
(0.71)
840
(33.07)
平均降雨日数 0.3 0.3 4 13 20 22 22 19 14 12 5 1 133
平均降雪日数 7 8 11 4 0.3 0 0 0 0 1 7 9 47
平均相对湿度(%) 58 57 60 67 76 87 92 87 77 65 60 60 71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178 184 216 192 199 130 122 149 197 205 168 156 2,096
来源 #1:Pogoda.ru.net[38]
来源 #2: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61–1990年数据)[39]

經濟

工业以造船、木材和鱼类加工为主。[12]

人口

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其约有591,800人[40][41]

蘇聯时期

斯大林统治时期,1938年城内的中国满族汉族全被强制迁移或驱逐,朝鲜族人也被全部迁走。

1958年至1991年间,蘇聯规定只有蘇聯人方可到访该城市及居住,而且需从当局取得许可证方可进入,從而使當地的非原住民人口佔全市絕大多數(主要是俄羅斯人中國俄羅斯族人)。在苏联把此城完全对外封锁前,该地仍有不少满族汉族朝鲜族居住[42]

俄羅斯时期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市才開始解封,更因為地理因素而再次令當地的中國人不但「重現」,而且數字上更指已有達至約28萬中國人在海參崴長期或短期性居住[43]。另一方面,在俄國經濟開放後,此地位於日中貨物運輸的路徑上,來此作貿易中轉潛力相當大,位於亞洲卻有豐富的歐洲文化特色吸引眾多觀光客,也是本地中國商人蓬勃成長的要素之一。

高等教育

該市设有大学、太平洋渔业与海洋研究所。[12]

  • 海参崴国立经济服务大学
  • 遠東联邦大學
  • 国立海洋大学
  • 国立远东艺术学院
  • 国立远东渔业技术大学

旅遊

友好城市

海參崴与以下14座城市互结为友好城市[44]

交通

該市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港区结冰期约4个月,借助破冰船可全年通航北冰洋航线;北冰洋航线的终点,这里也是远东地區近海运输中心及重要渔港。[12]

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机场可常年性直航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泰國烏茲別克

其他

其亦為已故瑞士演员尤尔·伯连纳的出生地,他的童年故居得到保留,并改为博物馆。此外,台湾創作歌手周杰伦也曾在此拍摄歌曲《藉口》(与当地乐队合作)、《止战之殇》的音乐录影带。日本女子偶像組合NGT48單曲《獻給世人》的音樂錄影帶也在此拍攝。该市的电话区号为+7 4232,如果从滨海边疆区拨出则为8 22。

图集

注释

  1. 在此詞中,「參」字讀音爲「」;「崴」字在中國大陸定有兩種讀音,此處取白話音「」,臺灣則僅定有一種讀音「」。
  2. 「」爲漢字「」的俗字。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名委员会. . 商务印书馆. 1993: 795. ISBN 7-100-00798-4.
  2. . Moscow: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03: 72. ISBN 5-7107-7399-9.
  3. .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4.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 (2010 All-Russia Population Census).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2011 [2012-02-09] (俄语).
  5. . 俄羅斯聯邦統計局. [2019年1月23日].
  6. . Официальный интернет-портал прав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2011-06-03 [2019-01-19] (俄语).
  7. Почта Росси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вычислительный центр ОАСУ РПО. (Russian Post). Поиск объектов почтовой связи (Postal Objects Search) (俄文)
  8. 国家测绘局《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 第十七条 有关地名注记表示规定: 俄罗斯境内以下地名必须括注中国名称,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
    1. “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
  9. . 人民网. 2018年09月19日 [2019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9日).
  10. . 人民网. 2018-07-16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9-04-10 [2019-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12. .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1月: 2265. ISBN 7-5326-0630-9.
  13. .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1月: 1125. ISBN 7-5326-0630-9.
  14. Горелова, Лилия Михайловна. . История, Философия, Филология, Искусствоведение, Социология, Политология,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в научной библиотеке диссертаций. Диссертации по гуманитарным наукам (俄语).
  15. .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6. 中国近代史
  17. 请检查|url=值 (帮助). Города России.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3).
  18. Владивостокский морской торговый порт. . www.vmtp.ru. [201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俄语).
  19. . 天津广播网. 2011年11月21日 [2011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10日) (中文(中国大陆)‎).
  20. 张少冬著,沙俄东侵与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变迁,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01,第98页
  21. 全球通史 (下) 第七版 550頁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 2006-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9).
  23. . 人民网. 2014年11月06日 [2019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29日).
  24. 中華民國外交部. . 2019/06/20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25. . 台北: 上河文化. 2011-02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5).
  26. . 風傳媒. 2019-04-25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27. . 自由時報. 2017-09-18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8. . 中央社. 中央社. 2020/04/12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29. . 東森財經新聞. 2018年5月4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9日).}
  30. . ETtoday新聞雲. 2018年1月13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31日).
  31. . 自由時報. 2018年6月9日 [2019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日).
  32. 谭其骧. 1996年再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10-01. ISBN 9787503118449.
  33. .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34. Haviland, Charles, , bbc.com, December 29, 2010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35. Kamalakaran, Ajay, , 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June 3, 2016 [2016-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從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星加坡,到達科伦坡
  36. . [201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7. . 学习粉丝团 微信. 2014-12-18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38. [Climate of Vladivostok]. Погода и Климат (Weather and Climate). [June 19,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俄语).
  39.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0 November 2015].
  40. Coming home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1998-01-12
  41. . [200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2).
  42. Vladivostok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5
  43. . [2012-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4).
  44. .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府. [2015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6月8日) (俄语).

外部链接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海参崴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海參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