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
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德語:)是德意志帝国海军所建造的五艘前无畏战列舰的船级。该船级由主导舰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策林根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组成。它们是根据1898年《舰队法》所兴建的首批战列舰。全部五艘舰都是在1899年至1900年间开始进行龙骨架设,至1904年全数完工。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在外观上与其前级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类似,然而,它们设有一块平滑的主甲板,而不像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另有较低的后甲板,并覆盖有范围更广的装甲带。它们的武器装备也几乎相同,但布局更为合理。
策林根号于1902年的平版画 | |
概况 | |
---|---|
使用者 | 德意志帝国 |
前型 |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 |
次型 | 不伦瑞克级 |
建造期 | 1899-1904 |
服役期 | 1902-1921 |
规划数 | 5 |
完成数 | 5 |
损失数 | 1 |
报废数 | 4 |
技术数据 | |
艦型 | 前无畏舰 |
排水量 | 12798吨 |
全長 | 126.8米 |
全寬 | 22.8米 |
吃水 | 7.95米 |
動力輸出 | 10297千瓦特 |
動力來源 | 三轴三胀蒸汽机 |
速度 | 18节 |
續航距離 | 5000海里以10节 |
乘員 | 680人 |
武器裝備 |
|
装甲 |
这些舰只于1902年至1904年间投入德国舰队服役,它们在那里加入了第一战列分舰队。1906年,划时代战列舰无畏号的下水促使它们很快被淘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已不再适合前线服役——尽管它们仍然在波罗的海针对俄国海军执行了一些有限度的任务。五艘舰于1916年被解除了武装,并担任于次要角色。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和施瓦本号成为教练船;梅克伦堡号先被用作监狱船,后又成为一艘浮动宿营船,而策林根号则成为了靶舰。除策林根号外,所有同级舰均于1921-22年间拆解;前者则于1920年代中期被重建为一艘由无线电控制的靶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于1944年的一次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并于战争的最后几天自沉。策林根号最终于1949-50年间被原地拆解报废。
设计
维特尔斯巴赫级是根据1898年第一部《舰队法》而建造的首批战列舰[1],由当时的造船总工程师迪特里希博士教授设计。在这部法规中,规定建造的战列舰为19艘,并且规定战列舰的有效舰龄为25年。因此在该级舰完工后的1903年,应该达到规定的建造数量。但实际上德国于1900年制定了第二部《舰队法》,并将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增加至38艘,情况亦因此发生了变化。根据计划,维特尔斯巴赫级与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将共同组成一个分舰队,无论是面对法国对手的横阵或是英国对手的单纵阵,都会让其饱受高密度的艏艉线炮火及舷侧炮火的攻击。[2]因此,该级舰基本沿袭了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的设计,代表着对前级的渐进式改良。尽管海军少将菲利克斯·冯·本德曼主张将原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的240(9.4英寸)主炮替换为更强大的280(11英寸)口径,然而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却仍然装备了相同的240毫米炮,但有一套额外的鱼雷发射管。[3][4]它们的防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它们受到了范围更广的装甲带所覆盖。此外,这些舰只还获得了更强大的发动机,而且速度稍快。[1][3]它们的主甲板也与前级舰有所区别,整体长度都是齐平的;但在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上,后甲板部分却被降低了[5]。
整体特征及推进装置
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的水线长度和全长分别为125.2(410英尺9英寸)和126.8(416英尺0英寸),有22.8(74英尺10英寸)的舷宽和7.95(26英尺1英寸)的吃水深度。舰只所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11,774公噸(11,588長噸),满载排水量为12,798公噸(12,596長噸)。其船体采用横向和纵向钢架建造,船体外板被焊接在钢架生成的结构上。船体分为14个水密隔舱并包含一个占舰只长度比重为70%的双层船底。[6]
这些舰只在德国海军中被认为是杰出的远洋船具,但有轻度横摇倾向;舰只在10秒周期内的横摇最高可至30°。它们易于操控;在满舵时会有60%的速度损失和超过9°的侧倾。然而,它们需要承受严重的振动,尤其是在舰艉——当高速行进时。它们同样有非常潮湿的舰艏,即便是在温和的海域。船员标准编制为33名军官及650名士兵,而一旦作为分舰队旗舰,编制可增加13名军官和66名士兵。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还搭载有一些小型舰艇,其中包括2艘哨艇、2艘机动艇、1艘大舢板、2艘小汽艇、2艘高低桅帆船和2艘小划艇。[7]
维特尔斯巴赫级的五艘舰中各有三台三缸三胀式蒸汽机。外侧发动机负责驱动一副直径为4.8(15英尺9英寸)的三叶螺旋桨;中央轴则驱动一副四叶螺旋桨,后者的直径略小,为4.5(14英尺9英寸)。为了向发动机输送蒸汽动力,每艘舰都配有6台船用锅炉和6台横向筒形锅炉;唯二的例外是韦廷号和梅克伦堡号,它们是以桑尼克罗夫特锅炉取代了船用锅炉。转向是由一个较大的船舵控制。电力由四台发电机提供,每台发电机可产生电压为74伏特的230千瓦特(310匹馬力)电,而在维特尔斯巴赫号,发电机的额定功率达到248千瓦特(333匹馬力)。[7]
推进系统的额定功率为10,297千瓦特(14,000匹公制馬力),最高速度为18節(33每小時)。然而在正式试航中,这五艘舰的表现差异很大。作为最慢的舰只,施瓦本号的功率为9,748千瓦特(13,254匹公制馬力),最高速度仅为16.9節(31.3每小時)。韦廷号是最快的,功率为11,422千瓦特(15,530匹公制馬力),最高时速达18.1節(33.5每小時)。它们可携带650公噸(640長噸)燃料,但若使用舰上的额外空间,则燃料的容量可能会增加近两倍,达到1,800公噸(1,800長噸)。这使得它们可以10節(19每小時)的速度续航5,000海里(9,300)。[6]
武器系统及装甲保护
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的武器装备几乎与前级德皇腓特烈三世级完全相同。其主炮为四门24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註 1],分设于中央舰艛一前一后的两座双联装炮塔内。[9]这款Drh.L. C/98型炮塔允许火炮降低至-5°俯角和提升至30°仰角,最大射程为16,900(18,500碼)。火炮在发射140(310英磅)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835每秒(2,740英尺每秒)。炮塔采用液压操纵,主炮共有340枚炮弹,其中每门配备85枚。[10][11]副炮包括有十八门1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其中四门放列于舰舯的单座炮塔上,其余则架设于MPL型炮廓内[註 2]。这些火炮可于每分钟以4-5发的速度射出穿甲弹,它们均需手动升降及瞄准,其中每门配备130枚炮弹,共有1820枚炮弹。[12][11]
舰只也配备有十二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7],同样安装于炮廓和枢轴炮架上。这些火炮每门可提供170至250枚炮弹,在发射7.04(16英磅)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590每秒(1,900英尺每秒)。它需要手动操纵,射速大约是每分钟15发,最远可命中6,890(7,530碼)开外的目标。[11][13]舰只的武器系统由12台机关炮所包围[7]。此外,舰只还装备了六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安装至水上部分的旋转炮架上。其中舷两侧各两具,舰艏、舰艉各一具。[7]这款武器有5.1(200英寸)长,可携带87.5(193英磅)重的三硝基甲苯弹头,并可设定两种不同的速度范围。在26節(48每小時)的情况下,鱼雷的射程为800(870碼);若增速至32節(59每小時),则射程会缩短为500(550碼)。[14]
全部五艘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均受到克虏伯生产的渗碳装甲保护。由于装甲钢板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级舰水线装甲带等的厚度已经可以减少至勃兰登堡级的一半左右,但其整体装甲重量与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相比增加了200吨,达到4000吨左右。其装甲要领采用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方式,副炮炮廓群以及前后主炮塔间的副炮炮廓甲板下部的舷侧全部铺满了装甲。[15]其中甲板装甲的水平厚度为50(2.0英寸),斜边的厚度则在70~125(2.8~4.9英寸)之间。甲板的斜边部分与主装甲带相连,后者的中央堡垒厚度达225(8.9英寸),为舰只的核心区域。该区域还包含有弹药舱及轮机舱。装甲带在中央堡垒的两端减弱至100(3.9英寸)厚;舰艏及舰艉则没有任何装甲覆盖。装甲带的整个长度是由100毫米厚的柚木板材作支撑。[6]在主装甲带的正上方,廓装的150毫米炮是受140(5.5英寸)厚的钢板保护。而塔装的150毫米炮由于更多的暴露在外,因此防护性稍好一些:侧部装甲增加至150(5.9英寸)厚,另有厚的70(2.8英寸)厚的炮挡。240毫米塔装炮设有舰上最重的装甲,其侧部和顶部分别有250(9.8英寸)和50毫米厚。前司令塔也有250毫米厚的侧部,但顶部仅有30(1.2英寸)厚;后司令塔受到的保护则要少得多,侧面和顶部分别仅为140毫米和30毫米厚。[6]
同级舰
舰只 | 造船厂[7] | 命名来源 | 架设日期 | 下水日期[7] | 入役日期[7] | 结局 |
---|---|---|---|---|---|---|
维特尔斯巴赫号 | 威廉港帝国船厂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 1899年9月30日[3] | 1900年7月3日 | 1902年10月15日 | 1921年拆解 |
韦廷号 | 但泽希肖船厂 | 韦廷王朝 | 1899年10月10日[16] | 1901年6月6日 | 1902年10月1日 | 1921年拆解 |
策林根号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策林根王朝 | 1899年11月21日[17] | 1901年6月12日 | 1902年10月25日 | 1945年沉没 |
施瓦本号 | 威廉港帝国船厂 | 施瓦本王朝 | 1900年9月15日[18] | 1901年8月19日 | 1904年4月13日 | 1921年拆解 |
梅克伦堡号 | 斯德丁伏尔铿船厂 | 梅克伦堡王朝 | 1900年5月15日[19] | 1901年11月9日 | 1903年5月25日 | 1921年拆解 |
服役历史
在1900年代初期,德国舰队被组织为“本土舰队()”[5]。加入舰队后,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被分配至第一战列分舰队,在那里它们取代了老式的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到1907年,不伦瑞克级和德国级开始投入使用。由于有两个完整的战列分舰队,本土舰队被重组为公海舰队。[20]
如同德皇腓特烈三世级一样,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也是在无畏舰出现之前便撤出了现役。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五艘同级舰又被召回现役。[5]它们被分配至第四战列分舰队,并部署于波罗的海。这些舰只驻扎在基尔,并受海军中将埃哈德·施密特指挥。[21]1914年9月初,舰只在波罗的海进行了一次无果而终的扫荡,目的是打击俄国海军在那里的行动[22]。1915年5月,四艘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驶入波罗的海并炮击了利鲍,那里随后被德国陆军占领[23]。1915年8月,在里加湾海战期间,这五艘舰被转移至利鲍,尽管它们在是次行动中没有参与任何战斗[24]。
至1915年底,英国潜艇在波罗的海的活动日益活跃;几艘巡洋舰已被击沉,而年迈的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再也不能在那里冒险了[25]。因此,由于它们的使用年限和脆弱性,它们于1916年退出现役并解除武装。除了被用作监狱船的梅克伦堡号以外,其余各同级舰都成为了教练船。1919年,维特尔斯巴赫号和施瓦本号又被改装为可搭载F式扫雷艇的供应母舰。整个船级除策林根号外,都于一战结束后从海军序列中除名。其中梅克伦堡号是在1920年1月27日、韦廷号是在1920年3月11日,以及维特尔斯巴赫号和施瓦本号是在1921年3月8日停用。这四艘舰分别于1921-22年间拆解报废。[7]策林根号则于1926-27年被重建为由无线电控制的靶舰。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于1944年在戈滕哈芬击沉了该舰;其残骸于1949-50年间拆解报废。[5]
注释
脚注
引用
- Gardiner, Chesneau & Kolesnik, p. 248.
- 现代舰船杂志社, p. 51.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8, p. 90.
- Herwig, p. 43.
- Gardiner & Gray, p. 141.
- Gröner, p. 16.
- Gröner, p. 17.
- Grießmer, p. 177.
- Hore, p. 67.
- Friedman, p. 141.
- Gardiner & Gray, p. 140.
- Friedman, p. 143.
- Friedman, p. 146.
- Friedman, p. 336.
- 现代舰船杂志社, p. 52.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8, p. 80.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8, p. 126.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7, p. 140.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 Vol. 6, p. 59.
- Herwig, p. 45.
- Halpern, p. 192.
- Halpern, p. 185.
- Halpern, pp. 192–193.
- Halpern, p. 197.
- Herwig, p. 168.
参考资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 |
- 现代舰船杂志社. .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43-493-6.
- Friedman, Norman.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Kolesnik, Eugene M. (编).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5177-133-5.
- Grießmer, Axel. . Bonn: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99. ISBN 978-3-7637-5985-9.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 编.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alpern, Paul G.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1-55750-352-7.
- Herwig, Holger. . Amherst: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ASIN B003VHSRKE.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ASIN B003VHSRKE.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ASIN B003VHSRKE.
- Hore, Peter. . London: Southwater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1-84476-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