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英語:),簡稱財報,是一套會計文件,它反映一家企業過去一个財政时间段(主要是季度年度)的財政表現,及期末狀況。它以量化的財務數字,分目表達。财务报表能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帮助经济决策。财务报表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下有选择性地报告财务状况,是现实经济状况的近似描述。

組成文件

過去有所謂「財務三表」的說法,指的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最基礎運用的三種財務報表,這三種報表分別是損益平衡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表)、現金流量表,其中「現金流量表」是從「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兩者間推算而得,具有驗算效果。

除上述財務三表外,亦有人提出所謂的第四表與第五表,第四表為股東權益變動表。四表的功能如下:

  1. 利润表/ 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它反映企業收入支出盈利的表現。
  2.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它反映企業資產負債資本的期末狀況。
  3.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它反映企業現金流量的來龍去脈,當中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三部份。
  4. 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 Equity)
  • 亦有人納入「盈餘分配表」作為第五份報表,但其地位與使用性仍無法與前三表相提並論。

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中,財務三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的名稱和內容結構略有調整:

GAAP IFRS
利潤表(Income Statement)或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綜合淨利表/綜合損益表(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財務狀況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 Equity)股東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修改報表名稱的目的是讓它的名稱和所彰顯的功能更為接近,惟IAS 1並不強制要求企業須依新的報表名稱稱呼其財務報表。[1]

相關報告

財務報表[2]當中財政報告附註,是想當然有的,它說明會計政策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

在財政報告中,如果附有会计师审计报告,它可信性將會更高。所以在每年六月的股東會上,財政報告一般要附有會計師報告。

上市公司中的公司年報,按上市規則,除了財政報告,還有董事長業務報告企業管治報告等多份非會計文件。不過,股民最關心的,還是公司年報內的配息建議,及分析財務報表上的財務比率

註釋

另見

外部連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