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血脈論

達摩血脈論〉,又稱〈達磨大師血脈論〉、〈血脈論〉,是一篇佛教禪宗論文,為《少室六门集》、《少室四論》之一。傳統上認為是中國禪宗初代祖師菩提達摩著作,[1]近年則認為為後人著作,如學者釋印順便如此主張。[2]

內容及影響

本論主要講述眾生本具佛性、本心(法身)即、無所拘束,只因執著於外而陷入生死輪迴,如能自行覺悟或透過勤苦參學不對外相起心動念、明心見性,即可成佛;反之若不求見性僅從事誦經禮佛有為法則無法成佛,執著於修道時之奇異境界、所見佛菩薩相貌等則易墮入道。

本論標舉之「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或說「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理念成為後世禪宗的標語。[3]

此外本論結尾偈語:「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也常被認為預言後世禪宗傳承六代之體系(初祖達摩、二祖慧可(公元487年-593年)、三祖僧璨(公元?-606年)、四祖道信(公元580年-651年)、五祖弘忍(公元602年-675年)、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但其世系說法尚存爭議),或說預言六祖惠能圓寂後門下弟子創立之五個宗派(河北臨濟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溈仰宗廣東雲門宗江蘇法眼宗)。

版本及收錄位置

本論於《卍字版續藏經‧諸宗著述部‧禪宗類》中稱為〈達磨大師血脈論〉,與〈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達磨大師悟性論〉、〈達磨大師破相論〉等[1]少室四論》並列;朝鮮梵魚寺版《禪門撮要》收錄《悟性論》以外的三論;[1]《大正新修大藏經‧諸宗部‧少室六門》中則稱為〈血脈論〉,與《少室四論》其他三論、〈心經頌〉、〈安心法門〉等五文合集。少室六門版本較續藏經版本少去開頭由任哲所寫的序言,結尾文字也稍有差異,如下所示:[4]

《卍字版續藏經‧諸宗著述部‧禪宗類‧達磨大師血脈論》版本

頌曰:
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偈曰:
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大正新修大藏經‧諸宗部‧少室六門》血脈論版本

頌曰: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

參考資料

  1. 黃, 偉雄. . 《國際佛學研究》. 1992-12, (第二期): 頁19–20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中文(台灣)‎).
  2. 釋印順. .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0-06 [2019-07-18]. ISBN 9787101074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中文(台灣)‎).
  3. 碧岩錄卷第一》:“達磨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4. 本結論為比較《少室六門》與〈達磨大師血脈論〉二文得知。少室六門原文來源為. CBETA 漢文大藏經. 2016-06-15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中文(台灣)‎).,血脈論原文來源為-. CBETA 漢文大藏經. 2016-06-15 [201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1)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