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為四川省辖縣級市,由地級南充市代管。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88万。

阆中市
县级市

阆中市的地理位置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四川省南充市
区划类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511381
总面积1,876.24 平方千米
总人口728,935
时区UTC+8北京时间
邮政编码637400
电话区号+86 (0)817

地名由来

  • 一解:因山而名。许慎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
  • 二解:因水而名。谯周《巴记》“阆水迂曲,迳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云:“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
  • 三解:因山水总概和地理形势而名。《阆中县志》(1993年版):“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中段,古称阆水;因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 2006年11月,阆中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确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历史沿革

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前314)年,置巴郡阆中县郡治江州。阆中县辖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南充巴中恩阳河岳池西部、北部,剑阁东南部。北邻葭萌(辖今广元剑阁旺苍宁强梓潼),东邻宕渠(辖今巴中南江通江平昌渠县营山广安邻水大竹达州宣汉城口万源),南邻垫江(辖今合川铜梁大竹潼南武胜)。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194)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201)年,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东汉建安六(201)年至成汉嘉宁二(347)年,阆中为巴西郡治,东汉时,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八县。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四县。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十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东晋永和三(347)年至南朝梁天监七(508)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西魏恭帝元(554)年)至隋开皇三(583)年,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607)年,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十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713)年(713)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742)年,改阆州为阆中郡。唐乾元元(758)年,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后唐天成四(929)年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1071)年,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七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阆州为保宁府,治阆中县,隶广元路,下辖阆中、苍溪、南部三县。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直隶四川,仍治阆中县,下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辖梓潼)、巴州(辖通江、南江)。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改隶绵阳直隶州,余不变。明洪武四(1371)年至崇祯十七(1644)年和清顺治八(1651)年至民国五(1916)年,川北道(民国二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治设阆中十余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三县。明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八县。清代,川北道辖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二十五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二十六县。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地理环境

閬中古城全貌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物产资源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等;畜牧养殖以蚕茧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杨柳桃金娘等60个,120个,共400余,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石英砂等。

水资源

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万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GW·hr

荒山资源

丰富的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气候

阆中市(1971-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9.5
(49.1)
11.7
(53.1)
16.2
(61.2)
22.3
(72.1)
26.5
(79.7)
28.9
(84)
31.0
(87.8)
31.7
(89.1)
26.0
(78.8)
21.1
(70)
16.1
(61)
10.8
(51.4)
20.98
(69.77)
每日平均气温℃(℉) 6.1
(43)
8.0
(46.4)
12.1
(53.8)
17.4
(63.3)
21.6
(70.9)
24.6
(76.3)
26.5
(79.7)
26.6
(79.9)
21.9
(71.4)
17.2
(63)
12.3
(54.1)
7.5
(45.5)
16.82
(62.28)
平均低温℃(℉) 3.5
(38.3)
5.3
(41.5)
8.9
(48)
13.5
(56.3)
17.8
(64)
21.0
(69.8)
23.1
(73.6)
23.0
(73.4)
19.1
(66.4)
14.6
(58.3)
9.6
(49.3)
5.2
(41.4)
13.72
(56.69)
平均降水㎜(英寸) 12.8
(0.504)
15.1
(0.594)
28.3
(1.114)
64.0
(2.52)
108.8
(4.283)
145.6
(5.732)
197.4
(7.772)
177.2
(6.976)
139.4
(5.488)
63.4
(2.496)
33.0
(1.299)
13.4
(0.528)
998.4
(39.306)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7.4 7.8 10.2 10.7 12.7 13.4 14.1 11.2 14.7 13.8 9.2 7.3 132.5
来源: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1]

行政区划

阆中市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3个、1个民族乡[2]

保宁街道沙溪街道七里街道江南街道河溪街道彭城镇柏垭镇飞凤镇思依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妙高镇洪山镇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木兰镇五马镇天宫镇桥楼乡博树回族乡峰占乡鹤峰乡

交通

经济

因为交通闭塞等相關原因,阆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特别是1997年之后,上级代管市担心阆中升格,在政策层面挤压阆中,阆中的经济发展陷入很大困境。再加上原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对地方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2003年后,阆中市政府提出了旅游兴市的战略构想,向传统优势产业要资源。經過几年的发展,阆中城市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旅游收入不断增加,民生不断改善。2007年阆中市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扩权强县试点城市,在财政上脱离南充。财政经济直管后,阆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受益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影响,大批项目上马,彻底地改变了阆中的城市面貌。2010年实现GDP95亿元,财政总收入27.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31.4%,首次突破3亿元;到2012年阆中GDP已达145亿元。随着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广南高速兰渝铁路的開通,以及嘉陵江渠化工程,阆中机场的续建,阆中的经济建设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农业经济

阆中有60多万农业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阆中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吸引了一些扶贫资金。

特产

特产有保宁压酒丝绸保宁醋干牛肉、半夏曲、白糖蒸馍等,其中丝绸织造的历史有两千多年,而保宁醋则是中国四大名之一。

个体经济

郎家拐

阆中的小型个体经济比较活跃。古城商业中心以人民广场周围为聚集点。如东方广场,太平市街,郎家拐街就形成了以贩卖服装为主的商业区。巴都市场周围是阆中比较聚集的建材市场。沿江的滨江路茶楼,夜啤酒,餐饮发展得不错。

工业经济

阆中工业历史悠久,丝绸、棉纺、酿造为传统产业。唐代,阆中丝绸为宫廷贡品。清代,阆中为四川五大丝绸产地之一。保宁醋于民国4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现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解放后,工业行业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品种逐渐增多。全市现已形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四大行业为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阆中被列为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有国家二级企业和定点出口专厂近20个,50多个产品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亿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强工业的意见》,今后将加大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扩张、提升、新上、盘活、招进一批企业,重抓金银台电站、沙溪电站、保宁醋、张飞牛肉、保宁制药、鸿宇食品、银河地毯、华兰纺织、四炜皮革等重点企业,主动参与跨区域竞争,以超常的措施,使工业保持一个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速度,力争在五年时间内,工业增加值排位跻进全省30强。

教育

阆中属县级市,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没有高等院校,但有一些中级职业学校和常规的中小学,如四川省阆中中学、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等。

四川省阆中中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为四川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文化和旅游

锦屏山上远眺阆中市全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保留了成片的历史街区,在国内古城中堪比北方平遥及南方丽江,现阆中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城内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二百多处,以及数千件可移动文物。其中汉桓侯祠三国名将张飞的两个墓冢之一。當時张飞随刘备入川后,驻守于此达七年。他死后,其躯干埋葬在阆中,头颅则埋葬在重庆云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张桓侯祠阆中永安寺五龙庙文昌阁玉台山石塔阆中观音寺巴巴寺川北道贡院大像山摩崖造像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华光楼圆觉寺大殿天宫院阆中清真寺福音堂陕西会馆杜家客栈阆中文笔塔邵家湾墓群朱家山坪上遗址中共阆南县委旧址汪家楼阆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读书岩石刻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石室观摩崖造像阆中古城古建筑群灵山遗址阆中精兰院阆中文庙玉台湖广会馆

宗教

阆中历史上也是一处宗教传播中心,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此作道书二十四篇,公元一九四九大陆建制前亦有相当多的道观散落民间。吕洞宾曾来此云游、修道。境内的清真寺巴巴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有阿訇守护,并接受教民朝拜,是一处伊斯兰教圣地。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艺术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阆中山歌的传承与发扬,主要是由彭昌明老先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采编,以《晾衣裳》为主的山歌调,是彭老的代表作,曾入选音乐学院课本。)、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阆中市老观镇被誉为川北灯戏的窝子,川北王皮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看

参考文献

  1. .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12年12月12日] (中文(简体)‎).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