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漢西晉時期的歷史學者。年輕時好學,曾師事於同郡的譙周,在蜀漢曾任觀閣令史,屢被譴黜。蜀漢亡國後則仕於西晉,當時晉國司空張華愛其才,便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補陽平令。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當時夏侯湛也著有《魏書》,見陳壽所作的《三國志之魏書》,便銷毀自己的著作。

陈寿
西晉歷史學家
承祚
族裔汉族
出生233年(蜀漢懷帝建興十一年)
巴西郡安汉縣(今四川南充市
逝世297年(西晉惠帝元康七年)
三國志
二十四史
書名 作者 今本
卷數
1 史記 司馬遷西漢 130
2 漢書 班固東漢 100
3 後漢書 范曄劉宋 120
4 三國志 陳壽西晉 65
5 晉書 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沈約蕭梁 100
7 南齊書 蕭子顯(蕭梁) 59
8 梁書 姚思廉(唐) 56
9 陳書 36
10 魏書 魏收北齊 114
11 北齊書 李百藥(唐) 50
12 周書 令狐德棻等(唐) 50
13 南史 李延壽(唐) 80
14 北史 100
15 隋書 魏徵等(唐) 85
16 舊唐書 張昭賈緯等(後晉 200
17 新唐書 歐陽修等(北宋 225
18 舊五代史 薛居正等(北宋) 150
19 新五代史 歐陽修(北宋) 74
20 宋史 脱脱等( 496
21 遼史 116
22 金史 135
23 元史 宋濂 210
24 明史 張廷玉 332
相關 東觀漢記 劉珍等(東漢) 22
相關 新元史 柯劭忞民國 257
相關 清史稿 趙爾巽(民國) 529

著有《蜀相諸葛亮集》、《三國志》六十五篇、《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耆舊傳》十篇,餘文章傳於世。

生平

陳壽少時勤學,曾拜譙周為師,當時同儕將陳壽、李密比喻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為顏回羅憲比喻為子貢。他研讀《尚書》、《春秋》、《漢書》、《史記》等史書。後來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因不願曲附權宦黃皓,所以屢遭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在罗宪的推荐下[1],晉之司空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舉其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

張華曾經將舉薦陳壽為中書郎,由於荀勗妒忌張華而對陳壽厭惡,計劃令吏部將陳壽遷任為長廣太守,陳壽以母親年老為由而推辭。杜預鎮守荊州前,再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陳壽,因此陳壽被授任御史治書。

陳壽母親死後,照著其遺囑安葬在洛陽,反遭到爭議貶職。譙周曾對陳壽說過:「你必定會以才學成名,不過在仕途上會受到詆毀挫折,這可能不是你的不幸,需要多加慎重。」之後陳壽再受到譙周的貶職預言。幾年後,被任職為太子中庶子而沒應職。[2]

王崇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被稱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傑。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後陳壽、壽良和李驤互相誣衊攻擊,因此李驤被有識之士批評,三人都被李密亦公允地評價得失並且嚴厲批評。只有王崇一人憑著寬厚和順的性格,不分彼此,對待五人一視同仁,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在此期間,陳壽編撰了《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陳壽之後致力於編寫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在當時即為人稱頌。

陳壽曾撰《益部耆舊傳》十篇。文立向朝廷呈獻此書,受到司馬炎嘉獎。他去世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上書給皇帝,稱讚陳壽的《三國志》一書「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而請求派人採錄,令陳壽的《三國志》因此得而流傳於世。

親屬

侄子

  • 陳符,字長信,有文才,入晉後接替陳壽成為著作佐郎。
  • 陳蒞,字叔度,入晉後擔任梁州別駕

評價

時人評價

  • 譙周:「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正面

據《晉書》記載,陳壽《三國志》的成就在當時就已得到很高的評價,同時期夏侯湛也著有《魏書》,但看了陳壽的《三國志》後便自嘆不如,而銷毀自己的作品。陳壽的同僚張華更對其讚譽有加,說:“應該把本朝歷史的編纂大任也交給陳壽。”

後世,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也認為:“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比之於,非妄譽也。”

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文字也以簡潔見長。陳壽在《三國志》中不僅記錄了三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情況,以及對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同時還記錄了當時國內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歷史,例如《魏志·倭人傳》就是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負面

不過對於陳壽的史家中立性也有批評的聲音。據《晉書》記載,當時传闻陳壽曾向丁儀丁廙的兒子索取立傳費,說:“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結果被拒絕後,陳壽竟然就不為享有高名的丁氏二人立傳。據《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記載,陳壽出生前13年(220年)丁氏兄弟和全家男性均已被曹丕所殺,根本無後代。如採信此說法,則晉書的記載爲謠言。但由於陳壽是《三國志》作者,所以此說法不能作為確切依據。也有人根据据信为丁仪遗孀所作的《寡妇赋》“抱弱子以自慰”一语,认为丁氏兄弟虽然被杀,但并未祸及男嗣。此说也存疑,因《寡妇赋》未必为丁仪遗孀所作,描述的也未必是丁仪的遗孀。潘眉三国志考证》指出丁仪、丁廙并非高官也无大功,又夺嫡不成,是曹魏罪人,才是不得立传的原因。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丁仪、丁廙巧佞之犹,安得立传?”朱彝尊也指出:“(陈)寿于魏文士,惟为王粲、卫觊等五人立传,粲取其兴造制度,觊取其多识典故,若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仅于《粲传》附书。彼丁仪、丁廙何独当立传乎?造此谤者,亦未明寿作史之大凡矣。”指丁氏兄弟之事迹鲜有可说,故不立传。

然而陈寿作史的时间毕竟离三国时代的开始已有近一百年,加上是乱世,传记中存有谬误乃至对先人进行夸大的成分难以避免。加上中国以史书作为寓言的习惯,《三国志》是有一定故事性的,如同史記,不能把每篇传记都当做全然的历史纪实来看。

動漫作品

參考資料

  1. 《三国志·霍弋传》注引《襄阳记》:四年三月,从帝宴于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于世。
  2. 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後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