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

千纪 2千纪
世纪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年代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年份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纪年 乙巳蛇年);民國五十四年;日本昭和四十年
1965年
社會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科技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文学  音乐  遊戲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足球  籃球  棒球  撞球

區域

中国大陆  上海  香港  澳門  臺灣  日本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歐洲  美國

分類

分類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列表  維基新聞

大事记

1月

  • 1月1日——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领导的巴勒斯坦武装斗争开始。
  • 1月3日——刘少奇再度当选中国国家主席。
  • 1月9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 1月14日——在中央政治局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了刘少奇一再坚持的关于“四清”、“四不清”和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的意见是根本错误的,而只有承认和坚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的认识,才是惟一正确的认识。并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文件接受了毛泽东对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强调运动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特别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治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二十三条》中,虽然没有点名批评刘少奇,但实际上已经把刘少奇推了出来,只要人们仔细阅读《二十三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也就是把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公开了,这是参加会议的人们都十分明了的。在讨论中,彭真插话说:“农村‘四清’,中央搞了一个《前十条》,又搞了一个《后十条》,应该说是……”“不要讲那个《后十条》!”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彭真的插话。毛泽东已经完全否定了与王光美搞的“桃园经验”有直接关系的“后十条”;他已经把刘少奇作为了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是睡在他身旁的“中国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下决心要打倒刘少奇。毛泽东已经认定刘少奇坚持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路线,甚至认定中国从上到下出现了修正主义。毛泽东的这一判断,导致他提出了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导致了党内“左”倾思想的膨胀和发展。
  • 1月20日——美國第36任總統詹森就職[1]:109
  • 1月26日——印度政府将印地语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 1月27日——香港政府银行业监理处接管明德银号。

2月

  • 2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援越反美的郑重声明。
  • 2月15日——加拿大通過使用楓葉旗取代過去的加拿大紅船旗。
  • 2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已有30多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 2月21日——非裔美国人伊斯蘭教民族主义者麥爾坎·X在纽约一场演说中被3名激进的黑人枪手刺杀身亡。
  • 2月26日——美国《时代期刊》封面人物是外交部长陈毅(左上角写着:亚洲的敌人。不知是何指?)
  • 2月底——毛泽东离开北京。派人沿途走了一遍,途中的“阶级敌人”关的关,送走的送走。

3月

4月

5月

  • 5月1日——中華民國海軍一一九軍艦在東引海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艦艇海戰,擊沈解放軍艦艇4艘[3]:713
  • 5月12日——美国战斗机五架公然侵入中国云南省马关东北地区上空,偷袭中国训练飞机,并发射导弹,击落中国机一架。
  • 5月14日——中国首次空爆原子弹试验成功,这也是中国的第二次核试验。
  • 5月16日——胡志明与毛泽东在长沙进行会谈,胡志明告诉毛泽东越南政府已经决定从后方抽调更多的兵力到前线,这样一来,后方后勤保障工作就要受到影响。他向毛泽东提出请求:中国方面能不能把越南后方一些地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下来,这样越南就可以调动兵力上前线。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
  • 6月13日——李宗仁从他旅居的美国出发、经瑞士秘密开始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出生

逝世

诺贝尔奖

奥斯卡金像奖

(第38届,1966年颁发)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參見

參考文獻

  1. 陳雷等編著.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2. 王成斌等主編 (编). .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3.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