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 (臺北市)

古亭臺灣話),位於臺北市西南方,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衝,也是古時自新店溪取水的霧裡薛圳瑠公圳流入臺北盆地時必經之地。清代日治時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現在的古亭在中正區南部與大安區西部一帶,為臺北南區重要的核心地帶,西有傢俱街(南昌路)、舊貨街(廈門街)、舊書街(牯嶺街),東有臺灣師範大學與師大夜市臺北捷運於此處設有古亭站

古亭
鼓亭莊舊址碑正面
表記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由來

鼓亭莊舊址碑(背面)

最知名的說法是「鼓亭」的簡寫,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採用此說法,並於1983年在古亭長慶廟前設置了鼓亭莊舊址碑來紀念。依碑文上的說法,鼓亭是過去為防範拳山屈尺新店直潭)一帶的泰雅族原住民出草而設立來擊鼓示警之用,古亭則是由日治時期古亭町而來。但從臺灣道徐宗幹(1847-1854在任)重申前臺灣道姚瑩(1837-1843在任)對地方的指示中可發現,「鳴鑼大呼」才是民間常見的方法;歷史學家尹章義亦曾指出碑載1889年劉銘傳「理番」後才失去作用的說法與漢人拓墾史不合。比對載有「鼓亭村」之《乾隆臺灣輿圖》和《臺灣民番界址圖》可發現,18世紀原漢衝突的前線早已前進到新店碧潭甚至安坑一帶,1753年墾首郭錫瑠也有在新店青潭溪設置水圳的取水口而與原住民交戰的紀錄,兩者皆距離古亭相當遙遠。另一說常見說法是穀倉古亭笨,但臺語中「古」與「穀」為不同音之平聲入聲字,且現存古契字中兩字從未混用,反而多用「谷」和「粟」取代比劃較多的字。[1][2]

還有說法是新店溪古代以漁業資源聞名,和桃園大園區的古亭、新北萬里區的鼓亭有相同的地理環境。因此古亭的「古」很可能來自「罟」,而「罟亭」則可能是先民對「罟寮」的另一種稱呼。另一個新的說法為「孤壇」雅化而來。所謂的「孤壇」就是祭拜孤魂的地方,此區域內有兩座「地府陰公廟」,但此說法因年代久遠尚須考究。[2]

過去地名

王貫英紀念圖書館,原名古亭圖書館

現有地名

學校

註解

  1. 包含今中正區南福(福州街以南)、螢雪、螢圃、板溪、網溪、頂東、河堤及大安區新營(東半部)、光明、永康、錦泰、錦華、錦安(台師大孔子銅像以西)、龍泉、古莊、古風(龍泉街93巷以北)等里。約為福州街-潮州街-杭州南路二段-信義路二段-信義路二段10巷-信義路二段86巷-金山南路二段10巷-信義路二段-信義路148巷-永康街麗水街間小巷(經過台師大孔子銅像)-龍泉街5巷-溫州街48巷-龍泉街93巷-晉江街124巷-師大路186巷-師大路與新店溪圍起區域。

參考

  1. 初版. 台灣: 城邦印書館. 2018-05-03 [2019-01-08]. ISBN 9789578679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8).
  2. 簡宏逸. (PDF). 《文史台灣學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2012-06, (第4期) [2018-01-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30) (中文(台灣)‎).
  3. .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4.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5. .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6. . 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