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性向資賦優異班

學術性向資賦優異班,簡稱資優班,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開設的一種分組教學資優教學計畫[1]。法規上,資優班的設立、管理由國教署負責,但實際教學計畫大致上由各學校自由辦理。儘管每年七月的資優考季往往引起媒體的大幅關注,但台灣政府在特殊教育方面著重於障礙教育,因此在學術資優班的著墨上其實較少[2]

由於傳統升學主義因素,台灣學校較願意辦理資優班,因此比起亞洲各國,臺灣資優教育規模明顯較大。以2012-2013 年度為例,接受特教服務的資賦優異學生有25923人,約佔全體同年段學生之0.75%。在學術資優方面,國小95人、國中5957人,高中5664人[2]

法源依據

依據特殊教育法及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學術性向資賦優異是指在語文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學術領域,較同年齡者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其表現並由下列四個方式判斷:

  1. 在任一領域測驗得分在平均數+2標準差PR97以上,並經專家、老師推薦。
  2. 參加政府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舉辦之國際性或全國性(指中華民國)有關競賽或展覽表現優異,獲前三等獎項。
  3. 參與學術研究單位長期輔導之有關學科研習活動,成就優異,經主辦單位推薦。
  4. 獨立研究成果優異並刊載於學術刊物,經專家學者或指導教師推薦[3]

依照資優教育法,資優生可要求學習超前一年的課程。因此許多不須經由考試入學的高中生會選擇在高三時先選擇大學的課程。

歷史

早期台灣之資優教育以學術資優教育為主,1963年,臺北市陽明國小、福星國小依據1962年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發展資優教育決議案,試辦資優班。1969年,師範大學賈馥茗在大安國中金華女中進行「才賦優異學生教育實驗」;1971年擴展至台中師專附小[4]。之後,隨資優教育觀念逐漸普及,其他領域的資優班才逐漸成立。然而資優教育首次引起台灣主流的關仍要等到1986年,當時師大附中首創高中數理資優班。後來,隨各種保送辦法及詳細規定的建立,學術資優班才逐漸脫離「升學班」的囹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資優班」[2]。1983年,國立清華大學主辦高中資優人才培育計畫,周末上課,依科目分類成班[5]。1988年,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央研究院也開始辦理類似計畫[6]

2005年,教育部規劃在六所國立高中成立類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科學菁英班」,但後來由於與主流之升學主義不合,胎死腹中。2005年,國民教育階段實施常態編班[7],有些學校基於升學主義,為規避常態編班,乃以法規漏洞以「資優班」行「能力分班」之實,造成升學主義復辟。尤其在2006 年,臺灣中部四縣市舉辦國中資優班聯招, 引起爭議和非議,檢討之聲四起。於是同年九月,為了維持資優教育水平,立法院決議將「資優」的條件由標準平均數+1.5標準差或PR93以上,修正為今日的平均數+2標準差或PR97以上[8]。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資優教育白皮書》,並規劃六項資優教育行動方案。同年,在5所公立高中試辦「高中科學實驗班」,由4所大學輔導[2]

隨後,為了強化與升學主義脫鉤的決心,立法院在2009年及2013年先後修正《特殊教育法》,宣布國民中小學資優班不得採集中式特教班,至此台灣資優班在國中小階段數量驟減[2]

類型

資優班在臺灣,大致上有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語文資優班、數理資優班三類型。

語文資優班

語文資優班有時在媒體中簡稱「語資班」[9][10],針對語文人文社會科學進行異於一般教育[11][12]。除了一般臺灣教育的教學內容外,語文資優班的教育往往包含加深、加廣的英语課程、較多的國文(中文)、社會科時數和國際交流的內容[12][13][14]。以2014年來說,全臺灣共有18所高中有建立語文資優班項目,在語文資優班中就讀的學生數為1620人[15]。有舉辦語文資優班的學校,多是該縣市的第一志願明星高中[15]

數理資優班

2020年,全臺灣約有20所高中設有數理資優班,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並為之規劃24到36學分的特殊需求課程,包括情意發展、領導才能、創造力等。[16]

高級中學設立情形

語文資優23所,數理資優35校,人文社會資優4所[17]。資優班與科學班儘管性質相近,在法規上屬於兩種類型。

校名 資優班 創立時間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數理資優班 1984
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 2004
台北市立建國高中 數理資優班 1983
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 200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設高級中學 語文資優班 2012
數理資優班 1986
臺北市立中山女中 數理資優班 1999
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 2004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7
臺北市立景美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7
國立政治大學附設高級中學 數理資優班 2010
臺北市立麗山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4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5
臺北市立大直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4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英語資優班 2004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 英語資優班 2005
臺北市立南湖高中 英語資優班 2004
國立板橋高中 語文資優班
數理資優班
國立武陵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1987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5
國立新竹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1994
國立新竹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1987
臺中市立台中女中 人文社會資優班 2019
數理資優班 1987
臺中市立台中一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1987
國立中興大學附設高級中學 數理資優班 2014
臺中市立台中二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文華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臺南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國立臺南一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國立中興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2004
國立彰化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彰化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4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虎尾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4
國立斗六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15
國立嘉義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1988
國立嘉義高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1988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數理資優班 1980
國立屏東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8
國立屏東高中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蘭陽女中 語文資優班 1989
國立宜蘭高中 數理資優班 1989
國立花蓮女中 語文資優班 2003
數理資優班 2003
國立花蓮高中 數理資優班 198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excellent.set.edu.tw.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2. 吳武典. . 資優教育季刊. 2013, (126): 1-11. doi:10.6218/GEQ.2013.126.01-11.
  3. . edu.law.moe.gov.tw. 2013-09-02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4. 吳武典. (PDF). 資優教育季刊. 2006, (100): 3-20.
  5. . phys.web.nthu.edu.tw.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中文(台灣)‎).
  6. . subject.naer.edu.tw.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8日).
  7. . edu.law.moe.gov.tw. 2009-07-14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8. . 2006-09-29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5).
  9. 蔡依珍. . 中時電子報. 2018-08-06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10. 胡健森; 李忠一. . 中時電子報. 2018-08-0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11.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務處. [2019-02-13].
  12. 中一中1223語資班, , 2017-07-03 [2019-02-13]
  13. 中一中1223語資班, , 2017-07-02 [2019-02-13]
  14. 中一中1223語資班, , 2017-07-02 [2019-02-13]
  15. . 資優教育資源網. [2019-02-13].
  16. 潘乃欣. . 聯合報. 2020-08-28 [2021-01-16].
  17. . excellent.set.edu.tw.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