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灣邨

小西灣邨英語:)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05,位於香港島東區小西灣,前身是英軍情報中心及大坪村[1]。全邨分三期興建,共有12座住宅大廈及6163個單位,為港島區最大及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小西灣邨亦是港島區唯一一個設有相連長型大廈及港島區首個設有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而第三期的瑞隆樓更是香港首兩幢裝有甲級保安系統(大閘)的公屋大廈之一。現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小西灣邨
小西灣邨東北面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区 香港東區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年份1990年
1993年
技术细节
座数12
其他信息
6,163
122 - 543 (ft²)
住户数6,163
認可人口20,200人

屋邨建築設計

小西灣邨西北面
第二期設露天劇場
第二期的羽毛球場
第三期原有的噴泉及人工湖於2010年夷為平地
小西灣廣場中庭
小西灣廣場新翼入口
小西灣街市於2015年翻新並易名為「本灣市場」
2015年翻新前的小西灣街市

小西灣邨分3期興建,規劃上以其商場(今名「小西灣廣場」,下詳)為中心,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山上平台的第一期4座Y4型公屋,這4座大樓沿著山脊線排開,以製造更多海景及山景單位,減少單位間的互望;而較低一點的平台為兩座居屋曉翠苑面向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柴灣游泳池及泳池公園;而最低一層平台則為第二及三期、巴士總站及商場。

小西灣邨第一及二期樓宇外牆以綠色為主調,樓宇中部則是深淺綠色漸變,以呼應周遭蔥籠蒼鬰的自然山景。第三期則以白色為主調,襯以綠色及紫色,以呼應第一、二期及旁邊富景花園的外牆顏色。

中式書法樓名

值得一提,在第1、2期各座大樓及街市均設有中文樓名的中文草書書法,第一期樓宇設於樓宇外牆(唯目前除瑞喜樓保留「瑞喜」二字,絕大多數已剷去),第2期樓宇則設於地下通道及地下電梯大堂內,以營造屋邨獨特的設計風格,可惜此項設計未有延伸至第3期樓宇內。

各期

第1期

包括瑞喜樓、瑞樂樓、瑞富樓及瑞強樓及曉翠苑,於1990年建成,由天順建築有限公司(今浙江建工屬下華營建築)承建。

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第一期的樓宇雖是Y4型及新十字型設計,但其中瑞喜樓、瑞樂樓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即33樓為頂樓);而瑞富樓、瑞強樓更減少三層(即31樓為頂樓);而曉翠苑各座樓宇則減少兩層(即33樓為頂樓)。

第2期

包括瑞福樓、瑞滿樓、瑞益樓、瑞發樓、瑞盛樓及商場,共建有5幢相連長型(第1款)大廈,7層高的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大樓(前身為東華三院李志雄紀念小學校舍)及5層高商場並設行人天橋連接位於山上的第一期樓宇,於1989至1990年間建成,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

第3期

包括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及佳翠苑,共建有3幢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共2008個出租公屋單位及2幢和諧一型居屋大廈,共1216個出售居屋單位,於1990年5月動工,1993年5-9月分階段落成入伙,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

屋苑資料

小西灣邨

樓宇名稱(座號)樓宇類型落成年份層數期數
瑞喜樓(A座) Y4型(早期型設計) 1990年 34 1
瑞樂樓(B座)
瑞富樓(C座) 32
瑞強樓(D座)
瑞福樓(G座) 相連長型第一款 27 2
瑞滿樓(H座)TS
瑞益樓(J座)
瑞發樓(K座)
瑞盛樓(L座)
瑞泰樓(O座)XY 和諧一型第二款(第一代) 1993年 39 3
瑞明樓(P座)XY
瑞隆樓(Q座) 和諧一型第一款(第一代)

(註:因發展計劃內的E,F,M及N座已經轉作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曉翠苑以及佳翠苑的關係,部分座號被略去。上述座號是以房屋署Estate Property 的紀錄為依歸。)

TS樓宇名稱與天水圍天瑞邨其中一座和諧一型大廈相同,為全港屋邨其中一個例子

XY瑞明樓及瑞泰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

升降機方面,第一和第三期採用英國通用電氣-捷運升降機,第二期採用同期公屋較少應用的東芝公司製升降機。

曉翠苑

佳翠苑

邨內設兒童遊樂場、健身設備、籃球場、閒坐區、停車場及羽毛球場。而第三期原設噴泉及人工湖,噴泉在2001年變成了花槽而在2003年沙士爆發後湖內的水被抽乾,3年後湖邊石頭被移走,並已改建為室外閒坐區及休息地方,而毗鄰之游泳池和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教育

幼稚園

已結束
  • 道慈佛社楊譚婉芳幼稚園(1993年創辦)(位於佳翠苑顯翠閣地下)

商場

黃昏下小西灣廣場的外貌

小西灣廣場(前稱小西灣商場),位於小西灣道10至12號,商場面積逾17,000平方米,起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於1990年落成啟用。於1997年至1999年期間進行了大型改建工程,由巴馬丹拿建築師有限公司(Palmer and Turner)設計,工程包括加建兩座新翼、擴建及搬遷屋邨辦事處到新翼頂層、加設冷氣、拆除多個空中花園及填塞三樓中空以加建大量商舖、改善人行流線、增加扶手梯、重整商場間隔、增加商舖數目、提升場內設施及翻新入口及外牆。

領展接手管理後,再於2007年至2009年期間展開資產提升項目工程,由盧緯綸建築師有限公司(LD Asia) 設計,設計以「有機」及「環保」為概念,工程包括重整商場間隔、增加商舖數目、提升場內設施、翻新入口、外牆及把屋邨辦事處搬遷到瑞隆樓地下。

而小西灣街市於2015年8月完成翻新後,改名為本灣市場。市場檔位由48檔增至60檔,並參照外國鮮活街市的特色,大玩科技元素,推出「i-Chicken」檔口,顧客可經視象鏡頭在雞販檔現場揀新鮮雞,便可以在半小時後領取劏好的雞,據了解雞價與在柴灣雞販的價錢一樣。街市內亦設有24小時水果機,顧客可以在豬肉檔增值八達通。該街市成為全港首個街市開設透明玻璃看到烤爐燒製產品。[2]

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小西灣道
富怡道
小西灣邨巴士總站

區議會議席分佈

年度/範圍2000-20032003-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
小西灣邨瑞福樓、瑞滿樓、瑞益樓、瑞發樓、瑞盛樓、瑞泰樓、瑞明樓及瑞隆樓
小西灣選區
瑞喜樓、瑞樂樓、瑞富樓及瑞強樓
佳曉選區
曉翠苑佳翠苑

知名居民

參考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