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丹拿

巴馬丹拿英語:),曾經稱為公和洋行,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國投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外灘和中環的建築群可說是巴馬丹拿從20世紀到現在的作品展示廳。

巴馬丹拿集團
曾用名公和洋行
公司類型建築與工程事務所
成立1868年1868
業務範圍香港
新加坡
上海
杜拜
阿布扎比
武漢
曼谷
胡志明市
深圳
澳門
吉隆坡
雅加達
員工人數1600+
网站https://www.p-t-group.com/

历史

19世纪

巴馬丹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是由一位英国建筑师威廉·萨尔维(William Salway)在香港创立。1858年,他从英国出发,途经香港前去探望在澳洲的父母,却在香港停留了下来。十年后的1868年10月1日,他在香港开创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就是后来的P&T的前身。1870年,事务所加入了一位随军的测量师 W. 威尔森(W. Wilson)。

1880年代,年轻的建筑师卡文·巴馬(Clement Palmer,1857年—1953年)加入该事务所,不久他参加汇丰银行总行大厦(第二代)的设计竞赛并获胜,他的成功奠定了巴马在事务所的地位,他成为此后近30年事务所的设计主持。1895年,他和合伙人、结构工程师亞發·丹拿(Arthur Turner)两人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RIBA),事务所也以他俩的名字重新命名为 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上海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事务所派乔治·威尔森(George Leopold Wilson,1880年—)和洛根(M. H. Logan)前往上海开设分所,并开始使用「公和洋行」这个中文名称。几年以后,威尔森和洛根成为事务所的正式合伙人和主持人,于是将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

乔治·威尔森来到上海后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是位于外滩4号(现在改为3号)的有利大楼,这是上海第一座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外观基本属于仿文艺复兴风格。1916年大楼建成,公和洋行也在上海获得了承认,并将行址迁入该楼。

此后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公和洋行在上海陆续设计了一批颇具水准的建筑作品,成为上海实力最为雄厚的建筑设计机构。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约有10座是他们的手笔,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其中堪称代表作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江海关大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这些建筑今天均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代末,公和洋行因日本侵華戰爭而撤回香港,至1983年重返中國大陸。

现状

巴馬丹拿从中国大陆撤出后,继续以香港为基地发展业务,一般多採用中文名称巴马丹拿。1970年代,随着香港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起飞,机构规模也日益壮大。1983年自抗日戰爭撤出中國大陸後再次返回大陸[1]。至今,员工人数也从1960年代初的60多名发展到1,200多名,并陆续在以下地区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

巴馬丹拿集團處理的項目已不只集中於區內,更處理遠至印度中東紐西蘭夏威夷,承辦項目涵蓋銀行、商業、工業、教育、公共設施、酒店、住宅、城市設計和綜合發展專案等[1]。与以往相比,该机构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多元丰富的特色,体现多种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影响,并赢取过香港与外地的许多奖项。

目前,巴马丹拿的合伙人已经不单只有英国背景,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例如木下一為日裔加拿大人,而現任主席李華武為瑞士裔),其中也有相当比重为香港本地建筑师。

2003年,该机构在全球排名第52名。 2019年公布全球建築排名WA100,該機構在全球排名位在第35名。

各年代作品

19世纪

  • 德國會所:1872年落成,是巴馬丹拿的第一件作品。[2]
  • 第二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886):巴马为汇丰总行大厦的前后部分设计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立面,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当时临海)采用了当时香港最普遍的外廊式(殖民地式),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了和谐;面向皇后大道中的一面则采用了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科林斯柱廊和一个巨大的穹顶。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建筑师对香港多元社会的一种理解,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整座大廈用磚砌成,外牆以花崗石建造,四周有柱廊,屬商住兩用,還有餐廳、桌球室和住宿設施,大堂是八角穹頂[3];这幢大厦于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 渣打銀行大廈:1878年落成。
  • 拱北行: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880年完成設計。
  • 香港會所:1887年落成;為英國人高級俱樂部香港會所在地。

中國大陸

外滩滙丰银行大楼(左)与江海关(右)的夜景
  • 上海汇丰银行大樓(1923):1921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已经发展成实力最雄厚的在华外资银行,并且它设在外滩12号的上海分行业务量已经超过了香港总行。于是汇丰上海分行决定投入巨资,拆除建于1877年的三层文艺复兴式旧楼,重建一座更宏伟的分行大楼。巴馬丹拿为它设计了一幢“从苏伊士运河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正中巨大的穹顶,沿江正立面的爱奥尼亚式柱廊,粗犷的花岗石外墙,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精美的壁画,无不有助于业主展示其财富与权势。这幢大楼的建成,同时也使上海人充分领略了巴馬丹拿对于西方古典手法的纯熟运用,为该事务所赢得了巨大声誉。
江海关大楼
  • 江海关大楼: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北侧紧邻中国最重要的海关——江海关。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后,1925年,江海关也决定拆除原有的哥特式红砖建筑,出资430万两白银,请巴馬丹拿为它设计一座新楼。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新楼落成,其建筑风格总体上仍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建有风格地道的多立克柱廊。不过,顶部层层收进的钟楼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和高耸感,说明巴馬丹拿的审美趣味正在趋向于艺术装饰主义风格。
从左向右: 沙逊大厦、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和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 沙逊大厦:1926年,巴馬丹拿设计了上海第一幢10层以上的大楼,也是上海第一幢抛弃古典风格的高层建筑。当1929年9月5日大楼落成时,它那典型的艺术装饰主义风格曾引起上海滩的轰动,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一直是外滩一个醒目的标志。大厦的业主是英籍犹太人沙逊家族开设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新沙逊洋行利用大厦的大部分楼面开设了一个顶级的豪华饭店华懋饭店英文: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6年以后饭店名称改为和平饭店
  •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的原址是德国总会,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后被中国银行接管。1928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中国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36年-1937年,中国银行上海总行重建,巴馬丹拿与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合作设计了这座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17层大楼,上方是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一些细部装饰带有中国传统色彩。大楼总高70多米,略低于相邻的沙逊大厦
20世纪上半葉上海其他作品列表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建成时间地址
有利大楼Union Building1916年外滩4号
上海永安公司大楼Wing On Company1918年南京路635号
扬子大楼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1920年外滩26号
格林邮船大楼Glen Line Building1922年外滩2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Chartered Bank1923年外滩18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Yokohama Specie Bank1924年外滩24号
犹太会堂Jewish Synagogue1931年博物院路(已拆毁,並重建為文汇报大厦)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Royal Asiatic Society1932年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
河滨公寓Embankment Building1933年北苏州路310—434号
汉弥尔登大楼Hamilton House1934年江西路170号
都城饭店Metropole Hotel1934年江西路180号
峻岭公寓The Grosvenor House1935年法租界迈尔西爱路
中国银行大楼Bank of China1937年外滩23号
上海三井银行Mitsui Bank1937年九江路50号
郭宅1924年静安寺路1418号

香港

  • 第三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第三代總行大廈1935年建成,設計採用裝飾藝術風格,靈感取自曼克頓的高樓大廈,更是全港首座設空調建築物,設有高速升降機,大堂以歐洲大理石裝潢,圓穹天花上馬賽克拼圖描述了東西方工業與貿易往來[4]

香港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太子大廈
怡和大廈

自1950年到1999年的49年间,巴马丹拿在香港陆续完成20多座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1][6],多数都属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厦。

澳門

台灣

遠企中心辦公大樓

中国大陸

上海新天地

新加坡

泰国

  • 长春广场
  • 曼谷皇家胡姬喜来登酒店:1983年完成。[8]

印度尼西亞

21世纪

文理書院(九龍)新校舍
凱樂苑

香港

澳門

台湾

  • 信義之星:2002年完工。
  • 寶徠花園廣場:2007年完工。
  • 板信雙子星花园广场:2009年落成。
  • 寶麗廣塲:2009年落成。
  • 元大一品苑:2010年完工。
  • 桃園市京懋華爾道夫一期:2015年完工。
  • 桃園市京懋華爾道夫二期:2016年完工。
  • 新北市朗廷會:2018完工。
  • 永和三輝雙子星:2018落成。
  • 桃園市京懋一號:2019完工。
  • 新北市大吾疆御鑄:2019完工。

中國大陸

参考

註腳

  1. . 信報財經新聞 Lifestyle Journal. [2014-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5).
  2. . 蘋果日報 果籽. 2013-07-08.
  3. 震宇. . 商務印書館 香港. 2017年. ISBN 978-988-846-395-4.
  4. . : 頁15.
  5. .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18-08-23].
  6. . [2018-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1).
  7. PastAwards.pdf,歷屆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一覽表
  8. PRESS KIT ROYAL ORCHID SHERATON HOTEL & TOWERS, BANGKOKROYAL ORCHID SHERATON HOTEL & TOWERS,2015年
  9. . www.p-t-group.com. 2017-02-20 [2019-04-09] (中文(简体)‎). P&T项目元朗体育馆今日(6月6日)开始正式投入服务了……建筑展展期至3月5日,当中可找到P&T两项建筑作品--香港单车馆公园及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踪影。

書籍

  •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 《西洋建築及其他(1842年以後)》,香港大學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