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務員

日本公務員人数约 300 万人,其中 24.7 万人属于日本自卫队。公务员数量此前更高,但自1980年代以来,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本国有铁道日本邮政等公营事业私有化,已使公务员数量减少。

日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日本国宪法 · 日本法律

政治主题

日本公务员中,绝大多数为地方公务员,有 274 万人 。而约 58.5 万人属国家公务员。日本国家公务员分为两类:特别职 (日语:) 及一般职 (日语:)。特别职的任命由政治或其他因素决定,不由考试选拔,包括内阁部长、国会官员、大使和自卫队成员等。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核心是一般职,由竞争性考试选拔招聘。此类公务员中又再分为综合职及一般职。其中,职业官僚日语:),即综合职,被认为是公务员队伍中的精英。

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后,至1885 年前后,官员多由长州藩萨摩藩任命,少有约束[1]207。日本约 1890 年代形成公开竞争考试为主的官僚任用制度,考试内容以法律为主,合格者多为帝国大学法学部的毕业生[2],反映出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3]明治宪法规定,天皇制定官职、任命官员,但宪法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因此公务员为天皇之官吏[4][5]。同时,并无部门统一负责公务员事务,而是分官制、薪俸、考试等事项,由不同部门管理[6]

战后,日本宪法十五条规定,公务员需为全体国民服务[7]。在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的主导下,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包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8][9],推行公务员改革[10]。然而,负责推行政策的公务员系统得以幸存,并未与军部财阀一同解散[1]65-79。至 1948 年,公务员系统大体确立,此后的 60 年间则少有改革[6]。因此,部分日本战前官僚制的传统,依然延续至今日的国家公务员制度[10]

职业官僚制度

战后的日本公务员体制,由人事院为最高人事机关,负责公务员考试、根据私人企业薪资提交公务员薪资建议、公务员训练,及2000 年后负责公务员纪律考察[6]。但具体人事任命、升迁,则由各部委内部决定,人事院干预有限[1]78

日本公务员根据入职考试,区分为职业官僚组与非职业官僚(既普通公务员),其任用、晋升均形成双轨制[11][12]。日本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史上划分为 I 类考试、II 类考试和 III 类考试[13]。其中,I 类考试合格者,既现在综合职(日语:総合職)公务员,俗称职业官僚(日语:キャリア)。综合职公务员被视为高级干部候选人员,有望逐级晋升为课长、局长、事务次官[13]。而其他两类考试合格者,为一般职(日语:一般職),被视为“非职业官僚”,逐级晋升的机会甚少[14]。如日本内閣官房内,课长级别的公务员,87.2%为 I 类考试合格者[15]

公务员职业生涯内,均在同一部委任职,跨部委就职(日语:)极少[1]132-34。高级公务员退休后的再就业(即“官僚下凡”,日语:),也由各部委人事部门安排[16]47,79。因公务员有较大自主权,权力甚至超过内阁大臣,此体制被称为「官僚内阁制」[17][18]。但除官僚外,自民党派系高层也对法律、政策有否决权[19],因此也被称为「自民党-官僚两头政治」(LDP-bureaucracy diarchy)[20]池田勇人内阁与 1962 年曾试图加强内阁权力,及内阁对公务员的管理,但以失败告终[1]139-141

泡沫经济破裂后,官僚体制逐渐受到削弱。1994 年,细川护熙内阁改革选举制度,过度为小选举区制[21]。国会议员与选区联系自此更加紧密,地位得到强化[22][23]桥本龙太郎首相于 1996 年推行改革,强化首相权力[24]。内容包括合并政府部委、强化内阁制定政策的权能,及缩减行政机构等,于 2001 年生效[25]。其他改革包括于 2001 年通过国家公务员伦理法[25]。2008 年,福田康夫首相任内,国会通过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基本法,确立公务员改革方针,但措施依然未实现[26]。直至 2014 年,在安倍晋三首相治下,政府成立内阁人事局,终使各省约 600 名高级官僚[1]180-81的人事任命,由首相及内阁统一管理[25][27][28]100。人事院关于公务员铨叙等职能,也被移交至内阁人事局[6]。安倍第二任内,内阁副大臣、大臣政務官及其他政务官也较常参加政策会议,也强化了政治家的政策影响力[29]

概述

日本的公務員主要分為兩大類,各自按國家公務員法及地方公務員法和相關法律執行職務:

截至2018年,日本约有333万名公务员[30]。其中,约274万为地方公务员,为地方政府和机构工作[30]。另有 58.5 万国家公务员,其中约 29.8 万名为特别职,28.7 万名为一般职[30]。除此之外,在公共圖書館和Hello Work中也存在非正規雇用的公務員[31]

在日本,每1,000名國民平均由約30名公務員服務,比例屬主要已开发国家中最低(如美國比例為千人對約80人,法國比例為千人對約85人,德國比例為千人對約55人)[32]

参考

  1. 西尾隆, 公務員制 (2018).
  2. 毛桂荣. "日本公务员人事管理的制度与运作."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第 3 辑 (2007).
  3. . The Tokyo Foundation for Policy Research.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英语).
  4. 明治宪法 第十条 天皇定行政各部之宮制及文武官吏之俸給,並任免文武官吏,但在本憲法或其他法律載有特例者,各依其條項。
  5. 人事院. . www.jinji.go.jp. 2008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6. Terada, Mayu. "The Changing Nature of Bureaucracy and Governing Structure in Japan." Pac. Rim L. & Pol'y J. 28 (2019): 431.
  7. 日本国宪法第十五条
  8. . The Tokyo Foundation for Policy Research.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英语).
  9. 野口悠紀雄, 1940 年体制―増補版 (2010).
  10. 俞祖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6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11. 西尾勝,2001,『行政学・新版』有斐閣。
  12. 早川征一郎,1997,『国家公務員の昇進・キャリア形成』日本評論社。
  13. 俞祖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6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14. 俞祖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6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15. Cabinet Secretariat. . Cabinet Secretariat.
  16. 出雲明子, 公務員制度改革と政治主導 (2014)
  17. 松下圭一. 国会内閣制の基礎理論: 松下圭一法学論集. 岩波書店, 2009.
  18. 曽我謙悟,現代日本の官僚制 (2016);
  19. Ramseyer, J. Mark, and Frances McCall Rosenbluth. Japan's political marketpla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0. Tanaka Hideaki. . nippon.com. 2019-10-18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英语).
  21. 滨本真辅. . nippon.com. 2014-03-10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中文(简体)‎).
  22. 根元邦朗・濱本真輔「選挙制度改革による立法行動の変容」『レヴァイアサン』(木鐸社、2013年)、116‐142頁。
  23. Harding, Robin. . Financial Times. April 17,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24. 待鸟聪史. . nippon.com. 2011-11-30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中文(简体)‎).
  25. Tanaka Hideaki. . nippon.com. 2019-10-18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英语).
  26.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基本法,2008 年 68 号法。
  27. Yoshida, Reiji. . The Japan Times. 2014-05-27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美国英语).
  28. 川淵幹児, 発足2年、内閣人事局 国家公務員制度の現状と展望 (2016).
  29. 野中尚人 and 青木遥, 政策会議と討論なき国会:官邸主導体制の成立と後退する熟議 (2016).
  30. National Personnel Authority, Government of Japan. . www.jinji.go.jp.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31. WEB特集 「非正規公務員」の声に向き合ってほし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NHK
  32. 三橋貴明 『klug もう經濟記事にはだまされない』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