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母

羣母g)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牙音全濁聲母。

擬音

因爲大多數漢語、域外方音、對音中,羣母大多發/ɡ/,所以學界一致同意將佢擬音爲/ɡ/。然而對於其送氣性質並無一致意見,有的學者認爲是送氣音[gʱ],也有的認爲是不送氣音[g],或者無所謂送氣或者平送仄不送等。不過,這個聲母在送氣不送氣方面,並沒有對立音位。

各學者擬音
聲母古韻羅馬字高本漢李方桂陸志韋王力周法高李榮邵榮芬蒲立本董同龢鄭張尚芳潘悟雲《廣韻》字數
ggg(gʷ)gggggg716

註:過往學界曾用逆撇號「ʻ」代表送氣音,後來國際語音學學會已規範以「ʱ」作爲濁音送氣符號,上表亦依規範統一。

現代方言、語言中的讀音

官話北京音系中,因不配非三等字,羣母平聲爲普通話拼音 q [tɕʰ];仄聲爲普通話拼音 j [tɕ],个别字(“葵”、“狂”等)除外。在南方官話中,多數羣母字都保留洪音,平聲爲官話拼音 k [kʰ],仄聲爲官話拼音 g [k]。但個別羣母字或退化爲細音。

閩南語讀 k [k]

粵語廣府片中,羣母字平聲送氣,粵拼爲 k [kʰ];仄聲中,沒變作去聲的上聲字跟平聲一樣送氣,去聲字則不送氣,粵拼爲 g [k]。碰到合口韻母,則分別轉爲 kw [kʰʷ]和 gw [kʷ]。聲調上,羣母字派入陽聲調。

贛語不分平仄全部清化,讀[kʰ](洪音)或[tɕʰ](細音)。

客家話不分平仄全部清化,讀[kʰ]

湘語(除辰溆片)不分平仄讀法相同,新湘語[k][tɕ]老湘語[g](洪音)或[dʐ][d](細音)等。辰溆片平聲保留全濁音讀法,仄聲則讀為對應的不送氣清音。

吳語多讀[g](洪音)或[ʥ](細音)。但在吳語區邊緣的宣州片中,無論其他濁塞音保留與否,g聲母普遍消失(甘棠話除外),如黃山區[ɕʰ],南京高淳區[ɦʰ]

參閱

廣韻查詢系統-羣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古早期漢語(切韻音)聲母
表中字母爲潘悟雲擬音的國際音標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全濁
脣音 p b m
舌音 t d n
ʈ ʈʰ ɖ ɳ
l
齒音 ts tsʰ dz s z
tʂʰ ʂ ʐ
tɕʰ常(禪) ȵ ɕ ʑ
牙音 k g ŋ
喉音 ʔ ɦ j h ɦ
三十六字母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全濁
脣音 重脣音
輕脣音
舌音 舌頭音
舌上音
齒音 齒頭音
正齒音 穿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半齒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