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母
滂母(pʰ)是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脣音幫組,次清聲母。該聲母沒有開合口對立,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
其例字如下(中古漢語拼音採用古韻羅馬字):
一等 | 坡phua、普phox、配phuaih、粕phak |
二等 | 攀phran、盼phrenh、魄phrak |
三等 | 豐phiung、斐phyoix、肺phyad、拂phyot、丕phii、品phimx、聘phjengh、匹phjit |
四等 | 批phe、片phenh、霹phek |
擬音
由於在大多數漢語族語言、域外方音和對音中,幫母的大多數字對應雙脣送氣清塞音[pʰ],因此音韻學界一致同意將幫母擬爲[pʰ]。
聲母 | 古韻羅馬字 | 高本漢 | 李方桂 | 陸志韋 | 王力 | 周法高 | 李榮 | 邵榮芬 | 蒲立本 | 董同龢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廣韻》字數 |
---|---|---|---|---|---|---|---|---|---|---|---|---|---|
滂 | ph | pʰ | pʰ | pʰ(pʷʰ) | pʰ | pʰ | pʰ | pʰ | pʰ | pʰ | pʰ | pʰ | 654 |
註:過往學界曾用逆撇號「ʻ」代表送氣音,後來國際語音學學會已規範以「ʰ」作爲清音送氣符號,上表亦依規範統一。
上古來源
大部分學者一致認為滂母字來自於上古漢語的[pʰ]輔音,從上古到中古滂母字發音都十分穩定。
漢語讀音演變
在相當多的漢語族語言中,脣音三等字的一部分(有些學者認爲是合口字,還有學者認爲是主要元音爲後元音,或者由於某些介音)轉變爲脣齒音。音韻學上稱這部分字爲輕脣音,而仍保持雙脣音發音的字爲重脣音。在三十六字母中,《切韻》系統中滂母的重脣音仍稱滂母,而輕脣音稱敷母。多數漢語族語言情況繼承自三十六字母階段的發音,例如粵語和北京音系。粵語就係繼承自三十六字母階段嘅發音。
粵語中,滂母重脣音對應粵拼的p [pʰ],派入聲調中的陰聲調。輕脣音對應粵拼的f [f],派入聲調中的陰聲調。
吳語的演變與粵語一樣,滂母重脣音對應吳拼的ph [pʰ],輕脣音對應吳拼的f [f]。
在北京音系中,滂母重脣音對應普拼的p [pʰ](上表例字除豐、斐、肺、拂四字),輕脣音對應普拼的f [f]。
閩語普遍保留滂母與敷母混讀的情況,此情形多在白讀層次,例如閩南語"蜂"[pʰaŋ]。但在文讀層次多變成[h],例如"豐"[hoŋ]。
域外方音
在朝鮮語中無脣齒音,滂母字發音均爲雙脣音,有的爲不送氣音ㅂ [p],有的爲送氣音ㅍ [pʰ],是否送氣無明顯規律。如中古漢語均爲phox的“普”、“浦”兩字,前者讀보,後者讀포。
在日語吳音和漢音中,滂母字不分輕重脣,一律變爲は行([h]或[ɸ]),但在促音後仍保留古音爲ぱ行[p],情況同幫母。
在越南語中滂母字不論漢語中的輕重脣字,絕大多數都成爲脣齒擦音ph [f],同非母字。只有重紐四等字變爲th [tʰ],同清母字,如“匹”(中古漢語phjit,thất)。
參見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全清 | 全濁 | |
---|---|---|---|---|---|---|
脣音 | 幫 p | 滂 pʰ | b | 明 m | ||
舌音 | 端 t | 透 tʰ | 定 d | 泥 n | ||
知 ʈ | 徹 ʈʰ | 澄 ɖ | 娘 ɳ | |||
來 l | ||||||
齒音 | 精 ts | 清 tsʰ | 從 dz | 心 s | 邪 z | |
莊 tʂ | 初 tʂʰ | 崇 dʐ | 生 ʂ | 俟 ʐ | ||
章 tɕ | 昌 tɕʰ | 常(禪) dʑ | 日 ȵ | 書 ɕ | 船 ʑ | |
牙音 | 見 k | 溪 kʰ | 羣 g | 疑 ŋ | ||
喉音 | 影 ʔ | ɦ 以 j | 曉 h | 匣 ɦ |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全清 | 全濁 | ||
---|---|---|---|---|---|---|---|
脣音 | 重脣音 | 幫 | 滂 | 明 | |||
輕脣音 | 非 | 敷 | 奉 | 微 | |||
舌音 | 舌頭音 | 端 | 透 | 定 | 泥 | ||
舌上音 | 知 | 徹 | 澄 | 娘 | |||
齒音 | 齒頭音 | 精 | 清 | 從 | 心 | 邪 | |
正齒音 | 照 | 穿 | 牀 | 審 | 禪 | ||
牙音 | 見 | 溪 | 羣 | 疑 | |||
喉音 | 影 | 喻 | 曉 | 匣 | |||
半舌音 | 來 | ||||||
半齒音 |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