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老年(英語:),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一个阶段,即中年到死亡的这一段时间,生物学上可以指接近当前时代的预期寿命的年龄。
人的成長與發展 |
---|
![]() |
階段 |
生命歷程 |
发展心理学 |
階段發展理論 |
|

由于世界各地对老年的定义都稍有不同,目前学界对老年的具体年龄段没有定论[1]。
老年人
定义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定为60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台灣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5周歲以上的人群。
称谓
中国传统上对于老年人的高龄有些褒义的称谓。
对待老人的态度
現代世界上各个文化圈均提倡对于老人的善待,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传统上要求晚辈侍奉长辈,称为孝道。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人类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歧视老人,遗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在遠古時有些民族甚至有「棄老」的習俗。目前各國針對老人生活食衣住行上的需求的照護,以及對於老人(長者)的看護,各種老人福利設施,成立老人相互照護團體,不老社團(health senior group)、長期照護、優待等,使老人有自己的朋友生活圈,並且於年老時能活得更有尊嚴。
人口老化
老人圖集
- 老伯肖像畫
- 老年人的拼圖
- 一名墨西哥的老婦
- 一位來自英國的老婦
- 華裔老伯
- 一個白人老伯
- 一個南亞裔老伯
注释
- . Oxford Reference. 2006 [2016-04-04]. ISBN 9780198568506. doi:10.1093/acref/9780198568506.001.0001.
- . OHCHR.org.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
- 《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曆”。
- 杜甫有《曲江》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
-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 因“伞”字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 《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
- 《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
-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