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
門神是中國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亦見於朝鮮、日本、越南,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門神是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通常為威武之神祇可能成為門神,而神格位階較高者則不作為門神,如玉皇大帝、三清。民間傳說最廣的是左右門分別貼的是秦瓊與敬德(尉遲恭),單門則貼的是魏徵或是鍾馗。 早期的門神是以桃木雕塑而成,並且將其懸掛於門上。古代的門戶大都是雙門為主,所以門神的懸掛或是張貼大都是以雙數為主。相傳,早期的兩尊門神分別是神荼與鬱壘,據說這兩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門侍者,他們將害人或是騷擾百姓的魑魅魍魎收服後,丟到深山中讓猛獸啃食,於是每當鬼怪看到這兩尊守門神後,便都望風而逃,並且不敢騷擾或是禍害百姓。隨著時代的前進,皇宮、寺廟和民宅開始將有名的文臣武將尊奉為門神,像是秦瓊與敬德、蕭何與曹參,還有關羽與張飛等等。
歷史
門神的歷史很久,其前身是桃符,又稱「桃板」。古代人認為桃木乃是五木(桑、榆、桃、槐、柳)之精,能辟鬼邪,故從漢朝時就有用桃木做闢邪之具。有的在桃木上刻上吉利文字,有的則刻上圖形,分別形成春貼與年畫。
隨著紙的廣泛應用,桃木逐漸被紙所代替。到後來有人把神荼和鬱壘繪在年畫上,貼於門上,形成了門神。南朝《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 到了明清因小說《西遊記》[1]及《隋唐演義》內涇河龍王等故事逐漸流傳,部分地區門神被守護宮殿的秦叔寶、尉遲敬德代替。
门神列表
中華文化區
個體類门神人物:
- 四大天王(佛教寺廟)
- 韋馱護法與伽藍神護法(多見於主祀觀音菩薩寺廟,否則應在大雄寶殿內)
- 張、黃、蘇、李四將軍(清水祖師廟)
- 王天君和馬天君(道教寺廟)
- 神荼和鬱壘[2](源於《山海經》,一說《黃帝書》)常以字匾門神型態出現。
- 成荆、慶忌:與神荼和鬱壘同為漢朝的門神。[3]
- 方弼和方相
- 哼哈二將(源於佛教《大寶積經》卷八《密跡金剛力士會》的密跡金剛和《封神演義》的鄭倫和陳奇,主要用於佛寺或道觀)
- 秦瓊和尉遲恭[4](較為常見)
- 青龍(孟章神君)和白虎(監兵神君)(道教)
- 关羽和张飞
- 趙雲和馬超(河南)
- 馬超和馬岱(河北)
- 諸葛亮和司馬懿
- 關羽和關勝
- 關羽、關平和周倉
- 薛仁貴和蓋蘇文(河北北部)
- 孫臏和龐涓(陝西)
- 白起和李牧
- 扶蘇和蒙恬
- 英布和彭越
- 陳勝和吳廣
- 秦三世和楚義帝
- 蕭何和曹參
- 孟良和焦贊
- 燃燈道人和趙公明(源於《封神榜》)
- 姚期和馬武(源於《東漢演義》)
- 魏徵和徐茂功
- 賜福天官和劉海
- 加官神和晉祿神:如臺南三山國王廟
- 雙忠
- 和合二仙
- 玄壇真君與五路財神
- 魏徵
- 鍾馗(源於《唐逸史》)
- 徐延昭與楊波
- 裴元慶和李元霸(源於《說唐演義》)
- 岳飛和溫瓊
- 岳雲和狄雷
- 趙匡胤和楊袞
- 千里眼和顺风耳
- 老少宦官和宮娥:如台南五妃廟及臺北保安宮宦官門神,新北八里天宮則有宮娥門神。宦官持「香、花」和宮娥持「燈、果」常相伴出現,為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十供養中,民間最常用的其中四種,香、花、燈、果。
- 文臣和文官:文臣門神多出現左右門,手捧有冠、鹿、牡丹、爵,以示「加冠進祿、富貴晉爵」。土地公廟、伯公廟因神格較低則常見非朝臣的文官,福德正神又稍為高些。
- 牛頭馬面、 七爺八爺:城隍廟的門神,如台南市安平城隍廟。
群體類門神人物:
研究書目
- 朱青生:《將軍門神起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 馬書田: 《全像中國三百神》
参考文献
- 《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 東漢應劭《風俗通》引《黃帝書》
- 《漢書•廣川王傳》:「其殿門成慶畫,短衣、大胯、長劍……」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門神乃是唐朝秦叔保、胡敬德二將軍也。另見於《道藏》
- 中和福和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