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崎鄉
竹崎鄉(臺灣話:)位於嘉義縣東北近山地帶,北鄰梅山鄉,東鄰阿里山鄉,西鄰民雄鄉、嘉義市東區,南接番路鄉,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地名起源則由於當地均為山坡地形,且多竹林,經砍伐開墾後,遍處留存竹頭,故稱「竹頭崎」。
竹崎鄉 Zhuqi Township ![]() | |
---|---|
鄉 | |
上級行政區劃 | 嘉義縣 |
舊稱 | 竹頭崎 |
區劃 | 24村407鄰 |
政府 | |
– 鄉長 | 曾亮哲(竹崎鄉鄉長列表) |
– 行政機關 | 竹崎鄉公所 |
– 立法機關 | 竹崎鄉民代表會 |
總面積 | 162.2256平方公里 |
平均海拔 | 537 米 |
人口 | |
– 總數 | 34,716人(2021年1月) |
– 排名 | 6 |
– 戶數 | 11,710戶 |
郵政編碼 | 604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10140 |
毗鄰 | 梅山鄉、民雄鄉、番路鄉、阿里山鄉;嘉義市東區 |
網站 | https://chuchi.cyhg.gov.tw/ |
![]() 竹崎鄉位置圖 |
歷史
竹崎鄉舊名竹頭崎,原屬於鄒族阿里山八社盧麻產社(今鹿滿村舊稱鹿麻產Yomasana、Romasana(yovcana))的活動範圍,光華村也留有鄒族地名Yovana(柑仔宅)。清領初期則屬諸羅縣,但鄉境大多屬於生番地,並設有土牛界碑於今內埔村。康熙56年,盧麻產社遭瘴癘之災而徙離至阿拔泉社(今竹山鎮田子里,今竹崎鄉亦有阿拔泉地名聚落)。但在今竹崎鄉境的原居地,如內埔村一帶,直至光緒 13 年(1887),原地之番大租仍是阿里山社收取。隨後漢人移墾,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依保甲制將本鄉大多處,以大目根山之名,劃歸「大目根堡」管轄,為本鄉縣今轄地之雛形。其後在日治中期,置嘉義廳大目根堡。於1908年,阿里山森林鐵路由嘉義至竹頭崎(今竹崎)路段完工,本鄉始有鐵路運輸。1912年完工,本鄉成為阿里山之門戶,鐵道全線共有自崎下車站至奮起湖車站間共13站。1918年(大正7年) ,阿里山鐵路正式開始辦理客運業務,有獨立之嘉義-竹崎間的通勤列車。除了林業發展外,每年製糖期間,南靖糖廠的採蔗列車也會透過此線鐵路至此採收甘蔗。大正9年(1920)10月1日地方行政區域改制,原屬打貓東下堡之山仔門庄、番仔潭庄、沙坑仔庄、獅仔頭庄、羗仔科庄,以及嘉義東堡之糞箕湖庄,併入大目根保,改為,屬於臺南州嘉義郡管轄。戰後,改稱竹崎鄉,隸屬於臺南縣,1950年10月25日,台南縣劃分為雲林、嘉義、台南三縣,竹崎隸屬於嘉義縣。
地理
竹崎依方位由西至東大致可分為灣橋、鹿滿、竹崎等三大生活圈,以及內埔生活圈。並因地理位置臨近嘉義市東區,居民到東區通勤與就學、購物等的比例相當高。其中鄉內中和村之奮起湖為國際知名觀光景點,以老街、鐵道和鐵路便當等聞名。
人口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41,060 | — |
1986 | 42,379 | +3.2% |
1991 | 41,771 | −1.4% |
1996 | 41,991 | +0.5% |
2001 | 41,189 | −1.9% |
2006 | 39,721 | −3.6% |
2011 | 38,179 | −3.9% |
2016 | 36,226 | −5.1% |
來源: .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歷屆鄉長
任次 | 姓名 | 任職期間 | 備註 |
---|---|---|---|
1 | 林順 | ||
2 | 林類 | ||
3 | 林類 | ||
4 | 林茂榮 | ||
5 | 何獅 | ||
6 | 林茂榮 | ||
7 | 黃永欣 | ||
8 | 許法三 | ||
9 | 邱金龍 | ||
10 | 邱金龍 | ||
11 | 游吉森 | ||
12 | 游吉森 | ||
13 | 陳吉焜 | ||
14 | 王焜弘 | 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 |
15 | 王焜弘 | 2005年12月25日-2010年12月25日 | |
16 | 溫良恭 | 2010年12月25日-2014年12月25日 | |
17 | 王焜弘 | 2014年12月25日-2016年4月15日 | 因殺警察案遭解職 |
17 | 游瑞明 | 2016年4月15日-2016年8月15日 | 代理鄉長[1] 105年8月15日結束代理 |
17 | 郭良江 | 2016年8月15日-2018年12月25日 | 代理鄉長 105年8月15日接任代理 |
18 | 曾亮哲 | 2018年12月25日- | 現任 |
行政區劃
竹崎鄉轄下共24村,分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