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言巧語

雙言巧語doublespeak)是一種故意扭轉或隱藏原意的修辭法,常為政治組織、軍隊企業或公關宣傳領域使用,有時候可以視為一種委婉政治正確的表達方式,但在用於政治組織、軍隊或企業的場合,現代通常稱為「雙言巧語」。

其出現歷史極度悠久幾乎與人類文字史同等,孔子於西元前480年左右編纂《春秋》就出現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的作法,可以視為雙言巧語典型,到了宋朝宋歐陽修組織編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全篇大量運用春秋筆法。

起源

雙言巧語在1950年代開始出現於美國,許多人誤認為雙言巧語這個詞出於喬治·奧威爾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但雙言巧語從未出現在該小說中。雖然如此,奧威爾倒是在小說中使用了形容政府試圖顛倒是非的「新語」(Newspeak)、「舊語」(Oldspeak)及雙重思考(Doublethink)等幾個詞,當《一九八四》風行之後,在英文名詞後加上speak(例如Irakspeak)一時開始流行,而在社會語言的演進過程中產生了「雙言巧語」這個用法。依照奧威爾式辭書學的定義,就如同「新說法」的反義B詞彙一樣,雙言巧語的目的是蓄意為政治用途創造新的字彙,這不但具有政治的意圖,同時也試圖影響字彙使用者的態度。

範例

政治

軍事

  • 中性化(Neutralize):消滅
  • 解放光復:佔領
  • 轉進、轉移:撤退、敗逃
  • 實力軍人:軍閥
  • 軍事衝突:戰爭
  • 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突襲

社會

用法

雙言巧語常見於政治外交方面。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