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道語
馬卡道語(Makatto)是臺灣原住民族之一馬卡道族人所使用的語言,然而現今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僅留部分的民謠以及傳統的祭儀歌謠,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昔日分佈在台灣最南部之高雄、屏東,以及台東加走灣一帶的丘陵、平原、及河谷等地帶。
馬卡道語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台灣南東部 |
区域 | 台灣南部高雄、屏東平原一帶,以及台東加走灣長濱鄉忠勇部落. |
母语使用人数 | 死語(日期不详) |
語系 | |
文字 | 羅馬拼音 |
官方地位 | |
管理机构 | 中央研究院 |
語言代碼 | |
ISO 639-2 | map |
ISO 639-3 | fos |
瀕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1] (UNESCO) |
高雄的舊名「打狗」來自馬卡道語的「竹林」之意,高雄彌陀的名稱則來自馬卡道語的「竹子」(viro)。高雄市的馬卡道路亦以紀念馬卡道族。[4]
平埔族熟番認證公聽會
於2009年2月24日上午,在立法院由〈黃偉哲國會辦公室〉舉辦〈平埔族熟番認證公聽會〉。主要進行〈西拉雅族原住民認證公聽會〉,會中有陳俊安講演的〈熟番取得原住民的法律依據〉之專題報告。[5]
分布
馬卡道語原為馬卡道族族人之使用語言,分布在今日之高雄市、屏東平原一帶,現今已無人使用。1935年小川尚義之《台灣高砂語言分布圖》為記錄馬卡道語分布的重要史料,馬卡道語當時歸類為西拉雅語。從該地圖上可推估操馬卡道語之聚落為九如鄉番社、老埤、赤山、新厝、畚箕湖、餉潭、萬丹鄉番社、屏東市大湖及萬丹鄉社皮一帶、今竹田鄉、佳冬鄉一部分與枋寮鄉大响營、新開一帶。
語音系統
馬卡道語音分元音及輔音。[7]
輔音
雙唇音 | 唇齒音 | 齒音 | 齦音 | 硬顎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塞音 | p b | t (d) | k g | ʔ(寫作') | |||
擦音 | β(寫作v) | s | h | ||||
擦塞音 | t͡s(寫作c) | ||||||
鼻音 | m | n | ŋ(寫作ng) | ||||
顫音 | r | ||||||
邊通音 | l | ||||||
通音 | w | j(寫作y) |
元音
前 | 中 | 後 | |
---|---|---|---|
閉 | i | u | |
中 | e | o | |
開 | a |
字詞結構
在馬卡道語與大武壠語、西拉雅語族之的單詞結構上的差異性。以3種語言作範例比較如下:
西拉雅語1 (Siraya) | 大武壠語 (Taivuan) | 馬卡道語2 (Makatau) | 荷蘭語 | 英語 | 漢語 |
it | tau | lihu | wijn | wine | 酒 |
tatapil | tatapin | tatapin | schoen | shoe | 靴子 |
litu | anitu | ngitu | ziel | soul | 靈魂、阿立祖、祖靈 |
luang | luwang | nuang | koe | cow | 母牛 |
dalum | ralum | ralum | water | water | 水 |
turu | tuhu | turu | drie | tree | 樹 |
daran | raan | raran | weg, pad | road | 道路 |
vari | vari | vari | wind | wind | 風 |
mara | mara | mara | accepteren | receive | 收到、拿到 |
Mattheus | Mattheus | Mattheus | Matthei | Matthew | 馬太福音 |
solat3 | solat | solat | contract | contract | 契約、書籍 |
lotia | lotia | lotia | bureaucraat | bureaucrat | 官吏(台閩:老爹) |
khianliong | khianliong | khianliong | Qianlong | Qianlong | 乾隆(清朝)(台閩) |
sa | ra/da | ra/da | en | and | 及、且、接著 |
matictic | matictic | matictic | nauwkeurig | exact | 限定、確定 |
inibs | inibs | inibs | kol | witch | 女祭司、尪姨、巫婆 |
konkai | konkai | konkai | altaar | altar | 祭壇、集會所(台閩:公廨) |
alak | alak | alak | son | son | 兒子 |
ni-pou-alak | ni-pou-alak | ni-pou-alak | Vader | Father | 父親 |
ni | ni | ni | jaar | year | 年(台閩) |
goij | goij | goij | maand | month | 月(台閩) |
sit | sit | sit | dag | day | 日(台閩) |
mei-sasou | mei-sasou | mei-sasou | koningh | king | 國王、頭目 |
tiong lang4 | tiong lang | tiong lang | corretor | broker | 掮客(台閩:中人) |
漢人著作
1722年7月(清朝康熙61年6月)巡臺御史黃叔璥始著臺海使槎錄一書、其中「番俗六考」卷七「南路鳳山番一」載有:上澹水力田歌、下澹水頌祖歌、阿猴頌祖歌、搭樓念祖被水歌、茄藤飲酒歌、放索種薑歌、武洛頌祖歌、力力飲酒捕鹿歌。[8]
放索種薑歌
原文:黏黏到落其武難馬涼道'毛呀覓'其唹嗎!武朗弋礁拉老歪礁嗎嗼。
中文:此時是三月天,好去犁園!不論男女老幼。
拉丁: *nini toro ki buran, maryang to moyamit ki uma! burang ko ta raraway ta mamo
原文:免洗溫'毛雅覓'刀'嗎林唭萬萬,嗎咪唭萬萬'吧唎陽午涼藹米唭唎呵。
中文:同去犁園好種薑,俟薑出後再來飲酒。
拉丁: *bense'un moyamit to malim ki banban, mami ki banban pa-ri-yong-go-ryang aimi ki liho.
註釋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 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 Paul Jen-kuei Li," Some Remarks on the DNA Study on Austronesian Origins",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1:237-239,2001.(英文)
- 劉還月 著作,"屏東地區平埔族群 馬卡道族的分佈與現況",屏東縣文化資產產叢書,<57>.
- 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平埔族熟番認證公聽會〉,臺北市立法院,2009年2月24日.
- 《屏東地區馬卡道族語言與音樂之研究》,1999
- 李壬癸(Paul Jen-kuei Li),"臺灣南島語言的語音符號(Orthographic Systems for Formosan Languages)",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臺北市(Taipei),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May 1991).
- (臺海使槎錄,叢刊簡介,台灣文獻叢刊)
- . 台灣文學小事典. 國立台灣文學館.
參考文獻
- 沈家煊,"名詞和動詞"(Of Noun and Verb),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6月. ISBN 978-7-100-11363-2
- 李仁癸,"新港文書研究",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台北,2004年.
- 徐大智(指導教授:戴寶村),"戰後台灣平埔族研究與族群文化復興運動--以噶瑪蘭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為中心",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中壢,6月,2004年.
- 萬益嘉,萬淑娟,"挪亞方舟",西拉雅文化協會,台南,2002年.
- 賀安娟(Ann Heylen),"荷蘭統治之下的台灣教會語言學--荷蘭語言政策與原住民識字能力的引進(1624-1662)",台北利氏學社(Taipei Ricci Institute),台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