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遂

龔遂
西汉政治家、經學家
姓名龔遂
少卿
族裔汉族
出生不詳
山陽南平陽
逝世不詳
長安

龚遂(?-?),少卿山陽南平陽(今鄒城市平陽寺)人。西汉水衡都尉

生平

事昌邑王

龔遂以明經為官,任昌邑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昌邑王行為舉止多不正當,龔遂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操,對內對昌邑王勸諫,對外責備師傅卿相,引用經義,陳言禍福,以至於流淚,正言直諫而不停止。當面指責昌邑王過錯,昌邑王甚至掩起耳朵跑走,說:「郎中令善愧人。」昌邑國中皆畏懼龔遂。[1]

昌邑王曾長久與駕車奴仆炊事人員嘻戲共食,賞賜沒有節制。龔遂晉見昌邑王,跪著行走,流淚不止,左右侍御都淚流滿面。昌邑王問:「郎中令何為哭?」龔遂說:「臣痛社稷危也!願賜清閒竭愚。」昌邑王令左右退下,龔遂問:「大王知膠西王所以為無道亡乎?」昌邑王說:「不知也。」龔遂說:「臣聞膠西王有諛臣侯得,王所為擬於也,得以為也。王說其諂諛,嘗與寢處,唯得所言,以至於是。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存亡之機,不可不慎也。臣請選郎通經術有行義者與王起居,坐則通《》、《》,立則習禮容,宜有益。」昌邑王同意他。龔遂於是挑選郎中張安等十人侍奉昌邑王。幾天之後,昌邑王卻遠離張安等人。[2]

昌邑國曾數次出現妖怪。昌邑王曾見到有白色,身長三尺,沒有,在其頸部以下似,頭戴方山冠[3]龔遂說:「此天戒,言在側者盡冠狗也,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之後又聽到人的聲音,說:「熊!」望去而見到大熊,左右都沒看見,昌邑王以此問龔遂,龔遂說:「熊,山野之獸,而來入宮室,王獨見之,此天戒大王,恐宮室將空,危亡象也。」。[4]又有夷鴣聚集在昌邑宮殿下,昌邑王他們射殺,以此問龔遂,龔遂說:「夷鴣野鳥,入宮,亡之應也。」[5]

昌邑王望天嘆息說:「不祥何為數來!」龔遂磕頭說:「臣不敢隱忠,數言危亡之戒,大王不說。夫國之存亡,豈在臣言哉?願王內自揆度。大王誦《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王之所行中《詩》一篇何等也?大王位為諸侯王,行污於庶人,以存難,以亡易,宜深察之。」之後又有血弄髒了昌邑王的坐席,昌邑王問龔遂,龔遂大聲叫說:「宮空不久,祅祥數至。血者,陰憂象也。宜畏慎自省。」然而,昌邑王依然故我。[6]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駕崩,没有子嗣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征召昌邑王主持喪禮

璽書說:


制詔昌邑王:使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光祿大夫中郎將利漢[7]徵王,乘七乘傳詣長安邸。

凌晨一點左右,用燭火照著打開璽書。當天中午,昌邑王就出發了,下午四五點抵達定陶,走了一百三十五里,侍從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龔遂向昌邑王勸諫,昌邑王才令郎官、謁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昌邑王到濟陽,尋求鳴叫聲很長的,路上買合竹杖。經過弘農,讓身材高大的奴僕用裝載衣物的車輛裝載搶來的女子。到了湖縣,使者就此事責備昌邑國相安樂,安樂告訴龔遂,龔遂進去問昌邑王,昌邑王說:「無有。」龔遂說:「即無有,何愛一善以毀行義!請收屬吏,以湔洒大王。」就揪住善,交给衛士執法。

昌邑王到霸上,大鴻臚在郊外迎接,主管車馬的騶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車子。昌邑王讓昌邑太僕壽成駕車,與郎中令龔遂同車。天明到了廣明東都門,龔遂說:「禮,奔喪望見國都哭。此長安東郭門也。」昌邑王說:「我嗌痛,不能哭。」到了城門,龔遂又說,昌邑王說:「城門與郭門等耳。」當快到未央宫的東門,龔遂說:「昌邑帳在是闕外馳道北,未至帳所,有南北行道,馬足未至數步,大王宜下車,鄉闕西面伏,哭盡哀止。」昌邑王說:「諾。」到了那里,按禮儀哭喪。昌邑王接受皇帝璽印绶帶,即天子位。

即位以后,昌邑王夢見蒼蠅屎堆積在西階的東面,約五六石,用大瓦覆蓋,揭開一看,是蒼蠅屎。以此問龔遂,龔遂說:「陛下,之《詩》不雲乎?『營營青蠅,至於籓;愷悌君子,毋信讒言。』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宜進先帝大臣子孫親近以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讒諛,必有凶咎。願詭禍為福,皆放逐之。臣當先逐矣。」

昌邑國國相安樂改任長樂衛尉,龔遂見到安樂,流著眼淚說:「王立為天子,日益驕溢,諫之不復聽,今哀痛未盡,日與近臣飲食作樂,斗虎豹,召皮軒,車九流,驅馳東西,所為悖道。古制寬,大臣有隱退,今去不得,陽狂恐知,身死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極諫爭。」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因為行為淫亂而被廢黜。昌邑國群臣因昌邑王誤入歧途而被入罪,皆被處死,死者二百多人,只有龔遂與中尉王吉因數次勸諫而得以免死,受髡刑,發配築城。

平息盜賊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及其鄰近地區飢荒盜賊四起,兩千石官員不能制止。宣帝要選能勝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薦龔遂,於是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龔遂時已七十多歲,宣帝召見龔遂,見其形貌短小、年老,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宣帝問他說:「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龔遂回答:「海瀕遐遠,不沾聖化,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宣帝很高興,說:「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龔遂說:「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宣帝同意他,加賜龔遂黃金,並增派了驛車。[8]

龔遂到了渤海郡的邊界,郡府聽說新太守已到,便派迎接,龔遂讓他們都回去,並命令所屬的撤除追捕盜賊官吏,手拿農具者皆為良民,官吏不得問罪,攜帶兵器的人屬於盜賊。龔遂獨自乘車往郡府,郡中寧靜祥和,盜賊亦停止了活動。渤海郡中結夥搶劫的人,聽到龔遂的命令,便自動解散,放下兵器而拿起了農具。偷盜搶劫便都平息了,人民安居樂業。龔遂於是打開糧倉,借糧食給貧民,還選任了優良官吏,對人民安撫管理。[9]

鼓勵農桑

龔遂見地的民俗奢侈,好經,而不耕作。便以身作則追求儉樸,鼓勵百姓務農,命令每家每人都種一株榆樹、一百根、五十棵、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母、五隻。人民有持的,龔遂就令他們賣,賣,說 :「何為帶牛佩犢!」兩季人們不得不耕作。兩季按收穫繳交賦稅。又讓人們蓄積果實。於是渤海郡內,家家有積蓄,官民都富裕起來,官司停止。[10]

水衡都衛

地節四年(前66年),宣帝派遣使者徵召龔遂,議曹王生請求跟從。功曹們都認為王生平日酗酒,沒有禮節,不可以使其跟隨。龔遂不忍心違背他,讓他跟自己到長安。王生天天飲酒,不見龔遂一面。等到龔遂被召入皇宮,王生酒醉,在龔遂身後大呼,說:「明府且止,願有所白。」龔遂轉身問他原故,王生說:「天子即問君何以治渤海,君不可有所陳對,宜曰『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龔遂接受他的建議。到了宣帝面前,宣帝果然問他治績,龔遂就依照王生說的回答。宣帝說他有辭讓之心,笑著說:「君安得長者之言而稱之?」龔遂上前說:「臣非知此,乃臣議曹教戒臣也。」宣帝因龔遂年老,而不任之為公卿,任為水衡都尉,王生為水衡丞,以褒獎龔遂。龔遂卒於任上。[11]

評價

參考資料

  1. 漢書·循吏傳》
  2. 漢書·循吏傳》
  3. 漢書·武五子傳》
  4. 資治通鑑·漢紀》
  5. 論衡
  6. 漢書·武五子傳》
  7. 其姓氏不詳。
  8. 漢書·循吏傳》
  9. 漢書·循吏傳》
  10. 漢書·循吏傳》
  11. 漢書·循吏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