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街/第六大道車站

14街/第六大道車站英語:)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地下車站複合群,位於曼哈頓雀兒喜,由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BMT卡納西線IND第六大道線共用。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14街/第六大道
1 2 3 F L M
面向西面第七大道和西北面14街樓梯入口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區西14街,美洲大道及第七大道
镇区曼哈頓
区域雀兒喜格林尼治村
地理坐标40.737328°N 73.996796°W / 40.737328; -73.996796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複合群
途经1  1  (任何時候停站)
2  2  (任何時候停站)
3  3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F  F  (任何時候停站)
L  L  (任何時候停站)
M  M  (僅平日停站)
軌道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BMT卡納西線
IND第六大道線
系統A系統IRT)、B系統(BMTIND
交通 NYCT巴士:M5、M7、M14A、M14D、M20
PATH雜誌廣場-33街線霍博肯-33街線雜誌廣場-33街線 (經霍博肯)14街
车站构造
车站层数3層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601[2]
历史
启用日期1918年7月1日1918-07-01(第七大道線月台)
1924年9月24日1924-09-24(卡納西線月台)
1940年12月15日1940-12-15(第六大道線月台)
营运
乘客數量
(2016)
16,118,952(複合群)[3] 0%
排行16/422
位置

此複合群亦設有通道前往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14街車站

車站結構

G 街道 出入口
B1 夾層 閘機,車站詢問處,轉車層
B2
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
南行 南碼頭(深夜時布魯克林學院克里斯多福街-謝里登廣場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南行快速 往布魯克林學院錢伯斯街
新地段大道(除晚上外)(錢伯斯街)
北行快速 241街34街-賓州車站
哈萊姆-148街 (34街-賓州車站)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北行 范科特蘭公園-242街(深夜時241街18街
B2
第六大道線/PATH月台
南行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西四街-華盛頓廣場
中村-大都會大道(西四街-華盛頓廣場)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PATH南行   霍博肯-33街線霍博肯第9街
  雜誌廣場-33街線雜誌廣場(第9街)
  雜誌廣場-33街線 (經霍博肯)往雜誌廣場(第9街)
PATH北行   霍博肯-33街線33街23街
  雜誌廣場-33街線往33街(23街)
  雜誌廣場-33街線 (經霍博肯)往33街(23街)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北行 牙買加-179街23街
森林小丘-71大道(23街)
B3
卡納西線月台
北行 第八大道(總站)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南行 卡納西-洛克威公園聯合廣場
B4 南行快速 不停靠
北行快速 不停靠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

14街
1 2 3
上城月台
地理坐标40°44′14.3″N 73°59′48.5″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1  1  (任何時候停站)
2  2  (任何時候停站)
3  3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軌道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
系統A系統IRT
2個島式月台
跨月台轉乘
股道4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322[2]
历史
启用日期1918年7月1日1918-07-01
下一站
北向18街 (普通):1  2 
34街-賓州 (快速):2  3 
南向克里斯多福街-謝里登廣場 (普通):1  2 
錢伯斯街 (快速):2  3 
位置
軌道配置圖

14街車站於1918年7月1日啟用,是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的一個快車地鐵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5]

IND第六大道線月台

14街
F M
南行月台
地理坐标40°44′14.3″N 73°59′48.5″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F  F  (任何時候停站)
M  M  (僅平日停站)
軌道IND第六大道線
系統B系統IND
2個側式月台
股道2條
车站构造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229[2]
历史
启用日期1940年12月15日1940-12-15
下一站
北向23街F  M 
南向西四街-華盛頓廣場F  M 
位置
軌道配置圖
PATH往第9街

14街車站IND第六大道線一個慢車地鐵站,於1940年12月15日與IND第六大道線其餘由西四街-華盛頓廣場車站47-50街-洛克斐勒中心車站一同啟用[6]

14街和16街都設有出入口,兩端都設有閘機。此外14街入口與PATH共用,但PATH另有閘機。幾乎不使用和暗淡的月台和軌道上面設有夾層[4]

車站看起有設有兩個側式月台,而且位於軌道內側。因此列車兩方向都是左側開門,在紐約市的側式月台車站來說較為罕見。多數側式月台都位於軌道外側並因而右側開門。PATH軌道和月台位於月台牆壁的另一邊,而且從車站無法看見。這意味着車站可以成為跨月台轉車站,但牆壁分隔了不同路線。[4]

第六大道線快速軌道位於PATH軌道下方,因此亦無法在此站看見。圓形的隧道切面在此車站和23街車站下方變成方形,並有計劃興建下層月台。

BMT卡納西線月台

第六大道
L
地理坐标40°44′14.3″N 73°59′48.5″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L  L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BMT卡納西線
系統B系統BMT
1個島式月台
股道2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116[2]
历史
启用日期1924年6月30日1924-06-30
下一站
北向第八大道L 
南向聯合廣場L 
位置
軌道配置圖

第六大道車站位於BMT卡納西線,1924年6月30日作為「14街-東線」總站啟用,由第六大道下穿東河和威廉斯堡到蒙特羅斯大道和布斯威克大道[7][8]。此站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位於地面以下40英呎。

圖庫

參考資料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3.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4. nycsubway.org—IND 6th Avenue: 23rd Street
  5. . query.nytimes.com. [2016-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6. .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5, 1940: 1 [October 7,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7.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8, 1919 [February 2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7).
  8. .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1, 1924 [February 13,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14街/第六大道車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