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官話「冪」的古字「」,發音則取「冪」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冖:覆也。从一下垂也。」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灰底)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擦音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舌尖
舌根
舌冠
翹舌
平舌
其他
介母
介音
韻母
單韻
複韻
鼻韻
其他

「ㄇ」的發音為雙唇鼻音/m/,不過單講「ㄇ」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ㄇㄛ」或「ㄇ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ㄇ」都是被寫為〔m〕。

注音字母苗文中,也是以「ㄇ」表示/m/〔m〕。至於送氣清雙唇鼻音/m̥ʰ/〔hm〕,則寫成「ㄇㄆ」雙符號。

相關變體

「ㄇ」有兩個變體,其一為注音符號擴充版本閏音符號方音注音符號臺灣方音符號中的「ㆬ」(),為「ㄇ」中間多一豎,該符號用做韻化的「ㄇ」(「ㄇ」本身為有聲子音,可以單獨發聲而不需接韻母),發音為//,例如粵語的「唔」字、蘇州話的「嘸」字。同時,它在閏音符號粵語注音方案中也用它來表示〔-m〕,即寫在字末、跟在元音後的輔音韻尾/m/,如粵語「林」〔lam〕注作「ㄌㆿㆬ」,「添」〔tim〕注作「ㄊㄧㆬ」。方音注音符號粵語注音方案則改用「」,例如「林」注作「ㄌㆿ」,「添」注作「ㄊㄧ」。

其二為解釋用注音符號「」,為「ㄇ」上方多一豎,用於表示前一個字的音收為雙唇鼻音,亦即兩個字但只發一個音節。例如官話「山姆」,後面的姆正式注音符號應寫為「」而非原本的「ㄇㄨˇ」,而「山姆」不該發為兩音節,而只發為一個音節,即「ㄕㄚㄇ」〔sham〕,「山」的收尾「ㄋ」〔n〕被後面的「姆」給取代,作用跟粵語中「ㆬ」的第二個用法一樣。由於粵語注音方案選用了「ㆬ」來代替它,而臺灣方音符號後來增加了「」、「」去取代「」、「」,它的使用機率也大幅下降。

現代用語

在官話青少年的用語中,有時候會用「ㄇ」來表示「嗎」的意思(諧音),例如「好ㄇ」等同於「好嗎」。

編碼與拼音

字元圖檔編碼國際音標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臺羅拼音通用拼音粵拼馬拼拉丁苗文
UnicodeBig5GB 2312
U+3107A376A8C7mm[1]mmmmmm
ㄇㄆU+3107 U+3106A376 A375A8C7 A8C6m̥ʰhm
U+31AC未收錄未收錄mmmm
m-m-m
未收錄未收錄未收錄m-m-m

註解

  1. 漢語拼音的擴充版本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中,作聲母時改作〔bbn〕。

參考資料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硏究委員會祕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注音符號手冊》,臺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敎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 中華民國連江縣政府:《馬祖閩東(福州)話日常生活常用詞彙編輯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連江:連江縣政府,2009年11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