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取自的正體字「」,發音則取「」字的韻母。《說文解字》:「,小也。」。ㄠ為複合韻母,發音「」+「」,尾音發法不同學者不同看法,可能是ㄨ的閉後圓唇元音/u/,可能是ㄛ的半閉後圓唇元音/o/,也可能是介於兩者間的次閉次後圓唇元音/ʊ/。由於ㄚ的發音為張到最大口,而尾音卻是近全閉,在懶音之下,可能收尾的合嘴幅度會有差異,才會有以上的三種差異。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灰底)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擦音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舌尖
舌根
舌冠
翹舌
平舌
其他
介母
介音
韻母
單韻
複韻
鼻韻
其他

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中都對應為[ao],在台羅拼音中則為[au]。在注音字母苗文中,ㄠ被用於複合韻母/ɑw/[ao]。

相關變體

注音符號的擴充版本方音符號中,另增加了「ㆯ」作為ㄠ的鼻化對應,寫法為最末筆收個圓並突出,在台羅拼音中寫為[aunn]。若是前接的聲母本身就是鼻音聲母(),則所有鼻化韻母都直接寫成非鼻化版本,對應的台羅拼音也是如此;例如「貓」的臺灣話為/nɪ̃ɑ̃ʊ̃˦˦/,後面的ㄧ、ㄠ都是鼻化母音,但是因為前面的ㄋ為鼻音聲母,所以「貓」的臺灣話注音寫為「ㄋㄧㄠ」即可,後面的ㄧ跟ㄠ不需要寫成鼻音版本,對應的臺羅拼音也是如此,寫為[niau]而非[niaunn]。

字元編碼

字元編碼
UnicodeBig5GB 2312
U+3120A3B1A8E0
U+31AF未收錄未收錄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