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或称內地與香港關係,简称中港關係港中關係陸港關係,是指中国大陆香港之间的关系。1997年,根据《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将香港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其特別行政區。理论上,香港依據《香港基本法》享有高度自治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中国大陆

香港特別行政區
外交代表機構
中聯辦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駐京辦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中华民国

英屬香港
中國大陸與香港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屬香港

歷史

香港地區自秦朝起属番禺,东晋至唐朝属宝安县,明朝到清末属新安县。清末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在1842年大清國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鴨脷洲和附近島嶼)永久割讓予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敗於英法聯軍,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永久割讓予英國。1898年,英國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包括新九龍及230多個離島),為期99年。這三份條約決定了今天香港轄區的範圍。

1942年,中華民國就廢除不平等條約,另訂平等新約問題與英國展開磋商。中國最高領導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試圖將香港問題列入雙方議程,提出九龍租借地應與其他租界一併歸還中國,遭英國首相邱吉爾堅決回絕。英方更要求中方書面同意九龍租借地不在不平等條約之內,否則拒絕簽訂新約。中國迫於無奈,惟有不再堅持九龍租借地交還問題,終於1943年簽訂《中英平等新約[1]。中國同時正式照會英國,保留日後提出香港問題之權利[2]

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為中国之合法政府[3],并于1972年3月13日,發表聯合公報,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4]。1982年,中国與英國就香港問題展開正式談判。中国拒絕繼承《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效的國際條約,拒不承認香港為英國領土,要求英國將香港島、九龍同新界一併交還。英國政府最终決定完全放棄對香港的主權[5]。雙方在1984年12月19日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聲明自1997年7月1日起[6],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性居民獲得中國國籍[7][8],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2003年6月29日及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主體文件及6份附件。2014年12月18日,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珠三角地区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矛盾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有一批逃避中共政權的內地人到香港扎根,加上左派發起的六七暴動被港英政府鎮壓,使到香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感低於澳門人

1997年7月1日英国香港主權移交给中華人民共和國後[9]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產生的一系列矛盾衝突[10][11][12][13][14]。主要体现在香港民主派与中央政府及香港建制派之间,此外还引發了部分香港民衆与部分大陸民眾的对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香港後,香港政府及建制派配合中央的各種政策和措施,引起了香港本土派的不满。部分香港人對“港人治港一國兩制”政策的理解也與中央和香港政府出現了分歧[16]。他们认为,中央政府及大陸民間學者輕視一國兩制[17],担忧香港政府將內地人利益放在港人利益之上,会削弱香港公民的人權保障。2012年梁振英任香港行政長官後,加速推行港深两地融合的政策,包括不顧香港承載力的引入過多觀光客及大量新移民,引发的种种弊处亦使矛盾進一步激化。[18]

另一方面,隨著矛盾的激升,一些香港民衆把对香港政府相关經濟、貿易、文化政策的不满上升至憲政層面,引发了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部分香港人对中国大陆人不友善的言论辱華舉動以及在反送中運動中示威者抗爭手法在经过内地媒体报道后也让内地民众对香港的印象趋于负面,對於香港人主张的“香港独特性”普遍感覺疑惑、不理解甚至反感,并出现了如2012年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等語言暴力事件。[19]

香港在英治時期一百五十多年的經驗下為自治自由港,故在行政和法例上以國際標準為準繩[20];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管治概念的實施上與昔日帝制時代的天朝主義[21][22]。《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经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评论称:「香港与英國相距甚远,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和歷史文化发展一百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为四小龙之首、東南亞運輸樞紐和世界金融中心。虽然香港由英國人管治,可是其思想文化卻以中华文化為主体,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思想回歸的問題。」[23]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1997年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政府擔心的国家分裂,所以香港目前面對史無前例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在歷史、價值和身份方面的主體性徹底消滅。」[24]亦有學者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指出英國是海洋國家,而香港亦像新加坡般面向四面八方,屬海洋城市性格,包含世界、外向,港英年代視野上看重香港在亞太區域上的角色;而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則講求中央集權,對地方多元較不寬容。[25]

苹果日报评论称,港中矛盾乃法制之爭[26]何清漣则认为,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27]。不少香港人擁有自身文化認同感情感,並且香港與大陆在政治、制度及文化、习惯等其他多方面有差異[28]。中港矛盾讓許多香港人對中國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減弱,部分香港年青人開始支持港獨、呼吁加強對香港民族主義的捍衛,並同台灣獨立運動及台湾泛綠陣營更為友好[29][30]。在未來交流當中,內地與香港政府應對民間各界有更高的溝通,否則將迎來更強力的反彈。[31]出於對香港社會、政治及一國兩制前景的擔憂,香港人移民臺灣、加拿大等地的人數在近年來也有所增加。[32][33]

合作

1997年以來,香港與內地合作範圍與日俱增,水平不斷提升。2011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表述國家支持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繼續實施CEPA,確定《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粵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現時,特區政府參與內地區域合作的平台包括︰

  1. 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及相關內容;
  2. 深港合作會議及相關內容;(参见深港關係
  3.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
  4. 滬港經貿合作會議;(参见滬港關係
  5. 京港經貿合作會議;
  6. 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及相關內容;(参见香港與澳門關係
  7. 閩港合作會議。(参见閩港關係

透過這上述平台,香港和内地可以开展包括跨境基建、促進人流物流的便利措施、商貿投資推廣、環境保護、食物安全、資訊科技、城市建設、旅遊合作、文化活動交流、體育項目推廣,以及康復治療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合作。[34]與此同時,香港本土派人士亦擔憂過度與內地合作會導致香港本土文化逐漸被中國大陸同化。

参考文献

  1. (PDF).
  2. .
  3. .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中英双方 , 编. . 北京. 1984年12月19日 [2016-06-16] (中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6. .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1984年12月19日 [2013-10-01] (中文(简体)‎).
  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年5月15日
  8. 香港政府網站,本港居民入境事務,香港身份證及居留權:合資格人士
  9. . 明報通識網LIFE. 2012年2月17日 [2017-02-07].
  10.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輔仁媒體. 白恩樑. 2012年10月31日.
  11.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 蘋果日報 奉己. 2012年10月8日
  12. 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 何清漣 阿波羅新聞 2012年2月17日
  13. 給《致香港人》一個「讚」引發的陸港矛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輔仁媒體. 白恩樑. 2012年10月31日.
  14. 下半旗掩不住陸港矛盾 蘋果日報 奉己. 2012年10月8日
  15.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
  16. 自治 Autonomy - 維基百科 (英文版)
  17. Real threat to rule of law lies in NPC's reform ruling 南華早報 2014年10月14日
  18. 港人「討厭認同感被中國貶低」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年6月30日
  19. 廖美香. . BBC中文网. [2014-10-08].
  20. 《港英時代》鄺健銘
  21.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蘋果日報 2011年1月30日
  22.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陳冠中 牛津大學出版社
  23. 林行止:〈高度自治被矮化 思想回歸死胡同之一〉,《信報》,2012年10月24日。
  24. 黃偉豪:〈消滅香港──清洗香港人的歷史、身分和價值〉,《明報》,2013年11月11日。
  25. 《港英時代》導論 鄺健銘
  26. 孫進. . 苹果日报. 2012年2月2日 [2017-02-07].
  27. 中港矛盾的實質是文明的衝突 何清漣 阿波羅新聞 2012年2月17日
  28. 反國教運動與政治傳播的動向 香港電台
  29. 港大民研發放最新香港民眾身分認同調查結果, 10-13/6/2013
  30. 孔誥峰:香港年輕人「本土認同」超過「大中華認同」統獨民調
  31. Chan, F. .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
  32. 菲立斯. . e-Zone. 2015-06-03 [2015-09-02] (中文(繁體)‎).
  33. . 《南華早報》. 2014-08-12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中文(繁體)‎).
  34. 與內地區域合作2016年7月15日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