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英語:)是紐約地鐵一個地鐵站複合,由BMT第四大道線BMT布萊頓線IRT東公園道線,位於布魯克林下城大西洋大道第四大道夫拉特布殊大道與太平洋街交界。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
2 3 4 5 B D N Q R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大西洋大道、太平洋街、夫拉特布殊大道及第四大道
镇区布魯克林
区域布魯克林下城
地理坐标40.684462°N 73.978758°W / 40.684462; -73.978758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複合群
途经2  2  (任何時候停站)
3  3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4  4  (任何時候停站)
5  5  (僅平日停站)
B  B  (僅平日停站)
D  D  (任何時候停站)
N  N  (任何時候停站)
Q  Q  (任何時候停站)
R  R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軌道BMT第四大道線
BMT布萊頓線
IRT東公園道線
系統A系統IRT)、B系統(BMT
交通 NYCT巴士:B37、B41、B45、B63、B67
MTA巴士:B103
長島鐵路城市總站地帶大西洋總站
车站构造
车站层数3層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617[2]
营运
乘客數量
(2016)
13,818,168(車站複合)[3] 0.9%
排行21/422

大西洋大道控制室
MPSIRT地鐵控制室TR
NRHP编号80002643[4]
收錄日期1980年5月6日
大西洋大道地鐵站 (IRT及BMT)
MPS紐約市地鐵系統MPS
NRHP编号04001023[4]
收錄日期2004年9月17日
位置

車站設有9條地鐵路線,是繼時報廣場-42街/航港局客運總站車站後第二複雜的轉車站。截至2015年,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是布魯克林最繁忙的地鐵站,每年有13,617,153人次進出,排行紐約地鐵第21位[5]。自1980年起其控制室就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6],而車站複合整體則於2004年列入國家史蹟名錄[6],並可無障礙通行

車站結構

G 街道 出入口
(升降機位於:
  • 太平洋街及第四大道東南角。服務 線乘客
  • 漢森廣場及夫拉特布殊大道。服務 線乘客及長島鐵路乘客)
巴克萊中心
大西洋總站連接
B1
月台層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北行 威克菲爾德-241街內文斯街
除深夜外往哈萊姆-148街(內文斯街)
深夜時往伍德羅恩(內文斯街)
北行快速 除深夜外往伍德羅恩(內文斯街)
涅雷大道(黃昏尖峰時段)/代里大道(平日)(內文斯街)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南行快速 除深夜外往猶提卡大道富蘭克林大道
夫拉特布殊大道(平日)(富蘭克林大道)
南行 往夫拉特布殊大道卑爾根街
(深夜時)往新地段大道(卑爾根街)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B2 夾層 月台轉乘層
B3
月台層(大西洋大道)
北行 貝德福德公園林蔭路(尖峰時段)/145街(其餘時段)德卡爾布大道
96街(德卡爾布大道)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南行 布萊頓海灘第七大道
布萊頓線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第七大道)
B3
月台層(太平洋街)
北行 森林小丘-71大道(深夜時往白廳街德卡爾布大道
深夜時往諾爾伍德-205街(德卡爾布大道)
深夜時往阿斯托利亞-迪特馬斯林蔭路(德卡爾布大道)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北行快速 除深夜外往諾爾伍德-205街格蘭街
除深夜外往阿斯托利亞-迪特馬斯林蔭路堅尼街
南行快速 除深夜外經西城線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36街
除深夜外經海灘線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36街)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南行 除深夜外往灣脊區-95街聯合街
深夜時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D經西城線、N經海灘線)(聯合街)

車站設有三層。離地最近的一層為IRT東公園道線月台,與長島鐵路大西洋總站月台同層,位於地面以下20英呎。第二層為BMT第四大道線月台,深40英呎並設有夾層和一條通往IRT東公園道線和BMT布萊頓線的通道,均位於其月台上方。最深的月台是BMT布萊頓線月台,深50英呎並設有一個夾層,同時服務布萊頓線和東公園道線月台。

IRT東公園道線月台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
2 3 4 5
南行慢車月台
地理坐标40°41′4″N 73°58′44″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2  2  (任何時候停站)
3  3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4  4  (任何時候停站)
5  5  (僅平日停站)
軌道IRT東公園道線
系統A系統IRT
2個側式月台(普通)
1個島式月台(快速)
股道4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339[2]
历史
启用日期1908年5月1日1908-05-01
旧称大西洋大道
下一站
北向內文斯街2  3  4  5 
南向卑爾根街 (普通):2  3  4  5 
富蘭克林大道 (快速):4  5 


北向 區公所 (普通):2  3 
區公所 (快速):4  5 (只限北行)
南向 教堂大道 (經諾斯特蘭大道線):2  5 
皇冠高地-猶提卡大道 (經東公園道線):2  3  4  5 
位置
軌道配置圖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原稱「大西洋大道車站」(),是一個位於IRT東公園道線的快車地鐵站,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兩個側式月台和四條軌道。中央月台上設有兩個舊式指示牌顯示下一班列車,曾被用作低峰時段短途列車。同時亦存在一個舊設計的指示牌前往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往長島鐵路大西洋支線的軌道仍可於北行慢車軌道北段看見,雖然大部分都被牆壁掩蓋,詳細資訊參見卑爾根街。長島鐵路的大西洋總站月台較東公園道線月台稍低,並能清𥇦透過地板到天花板的欄杆看見。

車站已被完全翻新,北行慢車軌道和道床已被混凝土基座和焊接軌道重新建造。

IRT東公園道線月台在月台下方設有通道通往BMT第四大道線與布萊頓線月台,第四大道線位於西南側而布萊頓線位於東北側。另一條介乎東公園道線和布萊頓線的通道位於車站南端,可前往一個緊鄰巴克萊中心的出口。巴克萊中心出口設有一個部分時間營運的攤位和兩條扶手電梯,只限體育場有活動舉辦時駐有職員[7]

雖然此站可無障礙通行,但東公園道線快車月台一度太窄無法讓輪椅通行。因此,列車抵站前會有廣播通知乘客。樓梯亦被修整至合適寬度以讓輪椅通過。

車站以北設有一條未使用軌道,由南行慢車軌道分支出去,預計作為一條第四大道下方的地鐵(後來成為BMT第四大道線)。其與往曼哈頓快車軌道匯入,並在內文斯街兩條快車軌道之間的止衝擋結束。車站於1908年啟用時是路線的總站,設有兩個側式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所有月台都在南端連繫在一起。

此站是三個快車地鐵站其中一個設有服務慢車的側式月台的車站,而島式月台側用作服務快車。其餘兩個車站分別為34街-賓州車站的IND第八大道線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其原因是因為車站與大西洋總站連結,而此站西面的下一站內文斯街車站同樣是快車地鐵站,但為更普遍的兩個島式月台配置。如此則能避免因跨月台緩急接續而造成人流過多。

BMT第四大道線月台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
D N R
往曼哈頓月台
地理坐标40°41′4″N 73°58′44″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D  D  (任何時候停站)
N  N  (任何時候停站)
R  R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軌道BMT第四大道線
系統B系統BMT
2個島式月台
跨月台轉乘
股道4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027[2]
历史
启用日期1915年6月22日1915-06-22[8]
旧称大西洋大道-太平洋街
太平洋街
下一站
北向德卡爾布大道 (普通):D  N  R  W 
堅尼街 (快速經百老匯):N 
格蘭街 (快速經第六大道):D 
南向聯合街 (普通):D  N  R  W 
36街 (快速):D  N 


北向 德卡爾布大道 (普通):D  N  R  W 
14街-聯合廣場 (快速經百老匯):N 
百老匯-拉法葉街 (快速經第六大道):D 
南向 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 (經海灘線):N 
海灣園道 (經西城線):D 
無:R 
位置
軌道配置圖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原稱「太平洋街車站」()或「大西洋大道-太平洋街車站」()是一個位於BMT第四大道線的快車地鐵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於1915年6月22日啟用[8]。兩個月台以牆壁隔開。

BMT第四大道線月台北端設有兩條樓梯和一部升降機前往主付費區,並設有轉棍閘機提供兩條樓梯前往太平洋街或第四大道的兩個北端角。東北角設有前往夾層的升降機。設有通往複合其餘部分的通道[7]

BMT布萊頓線月台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
B Q
往曼哈頓的R68型列車抵站
地理坐标40°41′4″N 73°58′44″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B  B  (僅平日停站)
Q  Q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BMT布萊頓線
系統B系統BMT
1個島式月台
股道2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无障碍车站 無障礙通行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040f[2]
历史
启用日期1920年8月1日1920-08-01[9]
旧称大西洋大道
下一站
北向德卡爾布大道B  Q 
南向第七大道B  Q 


北向 德卡爾布大道B  Q 
南向 前景公園B  Q 
位置
軌道配置圖

大西洋大道-巴克萊中心車站,曾稱「大西洋大道車站」(),位於BMT布萊頓線,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

BMT第五大道線車站

大西洋大道

(已關閉)
第五大道線車站位於車站複合正上方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第五大道及聖馬克斯廣場
镇区布魯克林
区域
地理坐标40°41′4″N 73°58′44″W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BMT第五大道線
BMT卡爾弗線
1個島式月台
股道2條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高架
历史
启用日期1888年11月5日1888-11-05
关闭日期1940年6月1日1940-06-01
下一站
北向福爾頓街
南向聖馬克斯大道
位置

車站複合曾經設有一個位於BMT第五大道線的高架部分,稱為「大西洋大道車站」。它同時服務BMT卡爾弗線BMT第五大道線的列車,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位於夫拉特布殊大道及大西洋大道交界,現時複合的正上方。它同時服務聖約翰斯廣場線夫拉特布殊大道線第三大道線第七大道線街車。

1923年6月25日,兩列由65街總站車站開出的列車在此脫軌並掉落至夫拉特布殊大道,造成8名乘客死亡和許多人受傷[10][11]。由於相比高架鐵路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地鐵,在城市三個地鐵系統完成統一以後,第五大道線於1940年6月1日關閉,並於1941年拆除[12][13][14][15]

參考資料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3.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4. .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January 25,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5.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6-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2).
  6. . nationalregisterofhistoricplaces.com.
  7. (PDF). mta.info. 大都會運輸署. 2015 [2 August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24).
  8. . Brooklyn Daily Eagle. June 22, 1915 [29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8) Newspapers.com.
  9. . Brooklyn Daily Eagle. July 25, 1920 [August 1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newspapers.com.
  10. Under the Sidewalks of New York The Story of the Greatest Subway System By Brian J. Cudahy
  11. . Stuff Nobody Cares About. Forgotten New York. June 25, 2012 [28 March 2015].
  12. Sparberg, Andrew J. .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4-10-01. ISBN 9780823261901 (英语).
  13. . www.brooklynhistory.org. [2016-08-02].
  14. .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2016-08-02].
  15. . The New York Times. 1940-05-27 [2016-08-02]. ISSN 0362-4331.

延伸閱讀

  • Lee Stokey. Subway Ceramics : A History and Iconography. 1994. ISBN 978-0-9635486-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