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主義

學術界對於日本在此時期是否屬於法西斯主义看法兩極,並無共識。二戰前多數西方學者與二戰後多數日本學者持肯定態度,而二戰前多數日本學者與二戰後多數西方學者持否定態度。[1]現代學者一般將日本法西斯主義理解為日本軍國主義。日本法西斯主義的興起與二十世纪初西方政治的優生學與公開的種族歧視亦有直接關係。

日本法西斯主义,是指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獨裁主義意識形態政治體制

有人認為日本法西斯主義是一個關於生存、命運、種族、民族等等一系列法西斯主義理論,其開端和納粹主義一樣,即獨以權力,先军政治軍國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等為主要前科,真正主打的就是種族主義及至上民族主義。而且持多數亞洲學者肯定。事實是為它不是單純純粹軍國主義那麼簡單,還是一套以軍國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粹主義的力量的法西斯主義分支。

關於日本法西斯主義是否德國法西斯主義的兄妺關係,無從參考,但兩者之間信仰相同,以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為侵略他國宣示主權,極權為中心。

概要

主要由帝國主義軍國主義所構成,奠基於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奪佔鄰國大批物資資源整軍建武發展軍事、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及加速國家資本工業化

內容

起因

戰前陸軍省海軍省聯合黑龍會之激烈奪權鬥爭,終於爆發1936年「二二六東京軍事政變;海軍省黑龍會政軍界聞人數人遇害,事後皇道派被整肅,統制派領袖東條英機控制的陸軍省自此徹底掌握軍部及內閣政權。

歷史

日本於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展開全面侵華戰爭,加入納粹德國反共協定。日軍於戰時曾犯下南京大屠殺七三一部隊研究細菌戰以及殘害戰俘等戰爭罪行。軍事將領擅權組織內閣把持日本國政,以「效忠天皇」名義發動連串侵略戰爭,並加入三國同盟條約與德意建立軍事同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結束。蔣中正曾在開羅會議中提到日本最主要的頭號戰犯並不是天皇裕仁),而是軍閥東條英機等)。之後聯合國美國駐軍日本,將戰前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定義為「犯罪行動」加以取締,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將主要領導人物判決,終結此一主義。日本於二戰後實施的《戰後憲法》明文規定軍人不得擔任官員。雖然日本法西斯主義在二戰後被美國壓制下來,但隨著韓戰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問題、獨島問題與釣魚台問題,使美國開始重視日本的戰略價值,並在日本駐軍與銷售武器給日本,每當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由於神社內有二戰時期被東京審判定位為「甲級戰犯」的軍國主義高層,故會引起曾被日本侵略的鄰近國家(主要为中韩两国)表達反彈。

參見

參考文獻

  1. Marcus Willensk. (PDF). Stanfo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Winter 2005, 5 (1): 59–60.
  • 阿道夫·希特勒. 我的奋斗 (1992). London: Pimlico. ISBN 071265254X
  • "Labor Charter" (1927-1934)
  • 贝尼托·墨索里尼. Doctrine of Fascism
  • Paxton, Robert O. 2004. The Anatomy of Fascis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SBN 1400040949
  • Georges Sorel. Reflections on Violence.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