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简称,旧称归绥,別称青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市境西南接鄂尔多斯市,西北邻包头市,东北界乌兰察布市,东南达山西省忻州市朔州市。地处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山脉南麓,北部为大青山,东南为蛮汉山,西南为土默川平原黄河流经西南边界,大黑河从东北流向西南穿过城区并注入黄河。全市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人口312.6万,其中漢族人口约占87%,蒙古族人口约占10%。市政府驻新城区。呼和浩特主城区是由归化绥远两座城在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汉文化外,蒙古族文化新疆西域)的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呼和浩特市 ·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自治区首府地级市

由上起顺时针依次为:成吉思汗广场、绥远城将军衙署五塔寺昭君墓
简称
别称青城
旧称归绥
名称起源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150100
下级行政区4个市辖区、4个、1个
设市时间
撤销时间{{{dissolved_date}}}
政府驻地新城区新华东街1号
主要领导人
- 市委书记 王莉霞(女,蒙古族
- 人大常委会主任 云建东(蒙古族)
- 市长 贺海东
- 政协主席 孙建华
城市政治
位置40°50′32″N 111°45′01″E
中心坐标
面积
总面积 17,186 km²(全区第11位,占全内蒙古自治区1.49%)
- 市区 2,065 km²
海拔
- 最高 金銮殿山,2,271.6 m
地理跨度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均温 7.5 
年降水 393.6 mm
人口(2018) 312.6万人(全区第3位,佔全内蒙古自治区12.3%)
- 市区(2018) 218.3万人
密度 180/km²
官方语言 汉语普通话蒙古语
方言 晋语張呼片北京官话朝峰片、中部蒙古语
GDP(2015) ¥3,090.52亿(全区第3位,佔全内蒙古自治区15.03%)
496.2亿 美元汇率
人均 ¥101,492(全区第4位
16,295 美元(汇率)
HDI
主要民族{{{Nationalities}}}
邮政编码010000
电话区号471
时区UTC+8
市树油松
市花丁香
市歌{{{song}}}
特有动物{{{animal_name}}}
车辆号牌蒙A
ISO 3166-2
政府门户网站
www.huhhot.gov.cn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内蒙古统计年鉴-2016》
呼和浩特市
汉字
蒙古文
汉语名称
汉语
字面意思青色的城市(蒙古文)
蒙古语名称
傳統蒙文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西里尔蒙文

词源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城”,其中“呼和”ᠬᠥᠬᠡ青色的意思,“浩特”ᠬᠣᠲᠠ 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蒙古文的《俺答汗传》中,书中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历,即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 “哈剌兀那”ᠬᠠᠷ᠎ᠠ
ᠠᠭᠤᠯᠠ
,蒙古语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之“札达海河”。《俺答汗传》中的呼和浩特之称,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记载。

历史

1950年代的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与驼队

呼和浩特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林胡楼烦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游牧生活。战国时代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呼和浩特托克托县云中城。中原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三十六,呼和浩特附近的云中郡就是其中一郡。汉武帝时,云中是防备匈奴的前哨和远征匈奴的基地之一。今新城区的塔利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北魏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唐朝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呼和浩特市北蜈蚣坝)。708年(景龙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辽代的“丰州”也在这里,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仍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元朝時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

元朝明朝推翻之后,蒙古人退居塞外,建立北元政权。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当时呼和浩特属晋王辖区,为东胜卫所在地。1388年北元分裂为东部鞑靼和西部瓦剌。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封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库库和屯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此即归化城(即旧城)。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又在归化城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即新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化县。

民國時期的綏遠省

1913年,中華民國將之改名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省成立,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蒙疆政权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撤县设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绥远合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张家口市迁到这里,并设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1]

  •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
  •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 1995年11月21日,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 1996年5月18日,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地理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北面是阴山山脉大青山,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面是河套地区,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等,1958年在兴建红领巾水库,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呼和浩特属于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季风影响显著。冬季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温暖,相对湿润,降水量超过全年的65%。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86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西南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最低气温-32.8℃(1951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38.9℃(2010年7月30日)。年平均气温6.7℃。[2]

呼和浩特市(平均数据1986-2015年,极端数据1951-2015年)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10.6
(51.1)
17.0
(62.6)
23.7
(74.7)
33.4
(92.1)
35.0
(95)
36.7
(98.1)
38.9
(102)
36.8
(98.2)
32.7
(90.9)
26.5
(79.7)
20.4
(68.7)
11.6
(52.9)
38.9
(102)
平均高温℃(℉) −4.7
(23.5)
0.7
(33.3)
7.8
(46)
16.8
(62.2)
23.4
(74.1)
27.6
(81.7)
29.2
(84.6)
27.0
(80.6)
22.0
(71.6)
14.6
(58.3)
4.6
(40.3)
−3
(27)
13.8
(56.8)
每日平均气温℃(℉) −10.7
(12.7)
−5.7
(21.7)
1.2
(34.2)
9.8
(49.6)
16.6
(61.9)
21.3
(70.3)
23.3
(73.9)
21.3
(70.3)
15.5
(59.9)
7.8
(46)
−1.4
(29.5)
−8.6
(16.5)
7.5
(45.5)
平均低温℃(℉) −15.3
(4.5)
−10.9
(12.4)
−4.6
(23.7)
2.7
(36.9)
9.2
(48.6)
14.6
(58.3)
17.4
(63.3)
15.6
(60.1)
9.6
(49.3)
2.1
(35.8)
−6
(21)
−12.9
(8.8)
1.8
(35.2)
历史最低温℃(℉) −31.2
(−24.2)
−32.8
(−27)
−27.3
(−17.1)
−14.4
(6.1)
−3.5
(25.7)
2.3
(36.1)
8.3
(46.9)
4.1
(39.4)
−4.0
(24.8)
−10.4
(13.3)
−22.2
(−8)
−29
(−20)
−32.8
(−27)
平均降水㎜(英寸) 2.3
(0.091)
4.7
(0.185)
9.9
(0.39)
14.4
(0.567)
29.9
(1.177)
53.2
(2.094)
106.2
(4.181)
87.3
(3.437)
53.9
(2.122)
20.2
(0.795)
8.2
(0.323)
3.4
(0.134)
393.6
(15.496)
平均降水日数(≥ 0.1 mm) 2.1 2.5 3.3 3.4 6.5 9.9 12.0 11.0 8.8 4.7 2.8 2.2 69.2
平均相对湿度(%) 57 48 41 34 36 45 56 60 58 55 55 57 50.2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161.8 188.1 235.9 263.5 282.5 266.7 260.8 250.3 238.1 227.6 177.9 153.0 2,706.2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政治

现任领导

呼和浩特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呼和浩特市委员会
书记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市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呼和浩特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王莉霞(女)[3] 云建东[4] 贺海东[5] 孙建华[6]
民族 蒙古族蒙古族汉族汉族
籍贯 辽宁省建平县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出生日期 1964年6月(56歲)1962年5月(58歲)1966年2月(54-55歲)1962年5月(58歲)
就任日期 2019年8月2017年2月2021年2月2017年2月

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现辖4个市辖区、4个、1个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7] 区划名称
蒙古文
汉语拼音
拉丁转写[8]
面积[註 1][9]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註 2][10]
(2018年末)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11]
街道
办事处
150100呼和浩特市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17,186.122,458,471新城区010000312916
150102新城区
ᠰᠢᠨ᠎ᠡ
ᠬᠣᠲᠠ
ᠲᠣᠭᠣᠷᠢᠭ

660.56415,028成吉思汗大街街道01000081
150103回民区
ᠬᠣᠲᠣᠩ
ᠠᠷᠠᠳ ᠤ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194.40236,121钢铁路街道01000071
150104玉泉区
ᠢᠤᠢ
ᠴᠢᠤᠸ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207.17202,457昭君路街道01000081
150105赛罕区
ᠰᠠᠶᠢᠬ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1,002.90522,599昭乌达路街道01000083
150121土默特左旗
ᠲᠦᠮᠡ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2,765.16363,393察素齐镇01010072
150122托克托县
ᠲᠣᠭᠲ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

1,407.76202,439双河镇0102005
150123和林格尔县
ᠬᠣᠷᠢᠨᠭᠡᠷ
ᠰᠢᠶᠠᠨ

3,447.78204,003城关镇01150044
150124清水河县
ᠴᠢᠩ
ᠱᠦᠢ
ᠾᠧ
ᠰᠢᠶᠠᠨ

2,818.14141,331城关镇01160044
150125武川县
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4,682.31171,100可可以力更镇01170036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人[12],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长17.59%。年平均增长率为1.63%。其中,男性人口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为1404338人,占48.9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13。0-14岁人口为398716人,占13.91%;15-64岁人口为2248977人,占78.4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922人,占7.64%。

2018年末,全市有常住人口31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3万人,城镇化率69.8%。全市户籍人口245.8万人。[13]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98647人,占87.16%;蒙古族人口为285969人,占9.9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1999人,占2.86%。居住着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36个民族。

呼和浩特市民族构成(2010年11月)[14]
民族名称 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鄂温克族彝族其他民族
人口数 24986472859694140330637304512496965605185163375
占总人口比例(%) 87.169.981.441.070.110.040.020.020.020.020.12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77.7211.258.330.830.340.190.150.140.140.92

交通

呼和浩特交通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

航空

空运交通方面,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枢纽,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处,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2018年新机场选址报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新址搬迁工作基本结束,预计2019年间进场施工。新机场名为“盛乐国际机场”,名称源自附近的盛乐古城城址。新机场按照4F级标准设计,可以起降绝大多数客货运机型。新机场建设完成后预计于2030年达到年客运量2500万人次和年货运量35万吨。

铁路

铁路交通方面,有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两大客运站,有始发开往北京西上海成都兰州银川西安重庆北昆明福州等的列车,还有途径列车通往天津哈尔滨沈阳北杭州南昌广州乌鲁木齐等的列车,区内有始发开往乌海西二连东胜西通辽乌兰浩特锡林浩特满洲里额济纳的列车,以及开往包头集宁南的城际动车组列车,范围覆盖全区所有盟市。呼和浩特站每周三、四有发往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2019年底呼和浩特市至北京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草原动车最快2小时9分可抵京。京呼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铁的全线开通,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畅通呼包鄂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5]此外还有已经批复的呼和浩特-南宁高速铁路,但未开始施工。

公路

公路交通方面,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有 呼包高速公路(現納入 京藏高速公路 京新高速公路)。 京藏高速将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驾车时间缩短到5个小时。 110国道 209国道过境。有开往蒙古俄罗斯边境省区通车的6条客运班车路线。省级大通道贯穿内蒙古全境。市内已建成成网状的高架快速路,大大缓解了呼和浩特城区车辆拥堵问题。

市内交通

市内有4000余辆出租车,昼夜服务,收費为:起步价¥8,2公里,之後每公里¥1.3,停车等候或时速低于12km/h收费每5分钟¥1.3,21:00-06:00,每车1公里加收的夜间行驶费¥0.1,行驶10公里后每公里¥1.5,每程收燃油附加费¥1。

呼和浩特地铁共规划有5条线路,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均已开通,1号线一期工程东起坝堰(机场)站,西至伊利健康谷站,全线长21.72公里,共设车站20座,2019年12月29日开通试运营。[16]2号线一期工程东北起塔利东路站,南至阿尔山路站,全线长27.3公里,共设车站24座,于2020年10月1日开通初期运营。[17]

经济

“乳都”的标志雕塑

2018年,呼和浩特市实现生产总值29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6%。

2018年呼和浩特市主要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8]

  电力能源(29%)
  石油化工(18.9%)
  食品加工(16.2%)
  生物医药(9.3%)
  光伏材料(7.2%)
  冶金建材(5.3%)
  印刷包装(4.9%)
  烟草加工(4.6%)
  电子信息制造(1.4%)
  装备制造(1.3%)
  羊绒纺织(0.6%)
  其他(1.3%)

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光伏材料、电子信息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六大优势支柱产业。[19]2018年,六大产业产值总计115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6.3%,占呼和浩特工业总产值的82.6%。[18]

呼和浩特是中国著名的奶业基地,总部位于呼和浩特金川经济园区的伊利集团和位于呼和浩特盛乐经济园区的蒙牛集团,是当今中国奶业界的两大企业,其产品行销中国各地以及周边国家。

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的称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逐渐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其中金融服务业水平在内蒙古地区列首位。

大召广场牌坊

教育、文化、旅游

成吉思汗骑马像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礼拜大殿,1942年摄

大学

旅游

著名旅游景点: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昭君墓,辽代的白塔,明代的绥远城墙大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席力图召,清代的五塔寺和硕恪靖公主府绥远将军衙署天主教绥远教区主教座堂清真大寺,乌兰夫故居。以及素有“塞外西湖”之称的哈素海国家公园、哈达门高原牧场、大青山野生动物园等值得游览。新建的如意和(俗称如意河)游览区呈现现代城市风貌。参见呼和浩特八景

文化

当地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的结合体,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骑,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内蒙古因为地理跨度较大,所以其各盟的农耕文化与相邻各省相互融通。如内蒙西部与西北的语言习俗等更为相近,东四盟饮食则与东三省更为接近。

宗教

呼和浩特的宗教藏传佛教为盛,旧时召庙林立,有“召城”之称,但汉传佛教毫无发展。除佛教外,因呼和浩特回族众多,故伊斯兰教在固定群体中也有所信仰。此外天主教基督新教道教亦有所发展。

特色饮食

呼和浩特烧麦

羊背子、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血肠、肉肠、羊杂碎汤、烧麦、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麻花、馓子、酿皮、焙子、山药丸子、红糖月饼、刀削面、饸饹(hé lao)面、剔鱼子、煮鱼、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其饮食受蒙古族饮食、回族饮食、晋陕饮食的影响很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树、市花

呼和浩特市市树油松,市花丁香

友好城市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登记数据。

参考文献

  1. . 北方新报数字报刊平台.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2. . www.data.ac.cn.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3.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4. . 中国经济网.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5.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1-02-20].
  6. . 中国经济网.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8.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9年.
  9. .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10.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年11月 [2020-07-23]. ISBN 978-7-5037-82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2. 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
  13. .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14.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11月. ISBN 978-7-5037-6541-4.
  15. . 中国新闻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6. . [2019年12月27日 20: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8日).
  17. 新华网. .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中文(中国大陆)‎).
  18. .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19-02-11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9. . 内蒙古新闻网. 2018-11-13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