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塽

鄭克塽(閩南語:;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1]),因其祖父被赐姓朱,又名朱克塽[2]幼名,人稱「」,字實弘,號晦堂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私自襲封「潮王」。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𡒉」。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鄭克塽
南明延平王
台湾统治者
前任:鄭克𡒉
繼任:
延平王
(1681年-1683年)
國家東寧大清
實弘
晦堂
封號鎮國將軍→漢軍公
旗籍漢軍正黃旗
別名鄭秦
出生1670年8月13日
 東寧國承天府
逝世1707年9月22日(1707歲-09歲-22)(37歲)
大清顺天府

1681年,馮錫範鄭克,擁立克塽繼位。1683年(永曆三十七年),舉國降,降清後受封「漢軍公」。

在史料中,鄭克塽尚有許多稱呼。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新藩」(英語:闽南语)與「臺灣國王」()稱呼鄭克塽。[3]而日本史書《長崎夜話草》則稱之為「東海[4]

生平

政變奪權

1670年,鄭克塽於東寧承天府出生,其生母為文王鄭經的側室夫人黃和娘,嫡母為文王妃唐氏早已於1666年逝世。

鄭克塽為潮文王鄭經之次子,鄭克為其同父異母的長兄。鄭經西征滿清時,冊立元子鄭克𡒉為世子,授予監國職務、掌理國政[5];並將陳永華之女陳氏許配給元子克𡒉,而馮錫範之女馮氏則許配給次子克塽。

1680年,潮文王鄭經無功而返,陳永華遭馮錫範設計而卸下軍權,不久逝世。次年,鄭經薨殂於承天府行臺。身為外戚又兼任侍衛鎮的馮錫範遂聯合鄭哲順劉國軒等宗室與將領,向太妃董友進「克𡒉非鄭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讒言,共同策劃、發動東寧之變[6][7]

政變後,繼位不及三日的監國世子鄭克𡒉遭到罷黜並且被殺害,外戚馮錫範改立其女婿鄭克塽繼承王位。

鄭克塽繼位後,先是晉封宗室與政變功臣,分別賜予等爵位;隨後又追賜祖輩鄭成功夫婦,以及父輩鄭經夫婦諡號[8][9]

亡國

1683年,清鄭雙方爆發澎湖海戰,清水師提督施琅,大敗明鄭劉國軒董騰等人,取得澎湖安撫司;劉國軒隨後逃回東寧[10]

戰敗後,東寧朝廷開始商討接下去的對策,主要分為「再戰派」與「主和派」。再戰派以中書舍人鄭得瀟、建威鎮黃良驥、水師鎮蕭武、中提督中鎮洪拱柱等人為中心,向鄭克塽以及馮錫範力主征伐呂宋,以永保東寧王國的國祚。

然而,原本聽從再戰論的馮錫範,卻又改而聽信劉國軒的主和論,最終選擇投降滿清,而年幼無權的克塽亦從之。七月初五,馮錫範命鄭德瀟寫降表。七月十五,馮錫範將鄭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施琅進入台灣受降[11]

隨後鄭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師,隸屬漢軍正黃旗,受封為「漢軍公」[12]。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以鄭克塽需要照顧從福建前來族人在北京的生活,先後賜給鄭家兩位佐領之職,由鄭克塽的三弟鄭克壆擔任初代佐領;之後克塽之子鄭安康、鄭安福、七弟鄭克塙與其子安德也都擔任過佐領。[13]1699年,鄭克塽與鄭克壆奉命將鄭成功、鄭經骸骨送回福建泉州晉江安葬。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薨於北京,爵位無襲;之後鄭氏在雍正年間被改編入正紅旗[14]

家族

过继
鄭士表
鄭芝龍鄭芝虎鄭鴻逵鄭芝豹
延平王
鄭成功田川七左衛門鄭渡鄭恩鄭蔭鄭襲鄭默鄭寧鄭師尚鄭師旦鄭師奭鄭師儀鄭師恭鄭師靖鄭師彬鄭師度鄭師達
鄭經鄭聰鄭明鄭睿鄭智鄭寬鄭裕鄭溫鄭柔鄭發鄭綱鄭綬鄭緯鄭紱鄭綖鄭纘武鄭纘維鄭纘綸鄭纘續鄭扈英
佐領
鄭克𡒉鄭克塽鄭克壆鄭克均鄭克坺鄭克𡍬鄭克圻鄭克塙鄭克坦鄭克墇鄭克培鄭克崇鄭克鄭秉謨鄭克圭鄭秉誠鄭秉訓鄭克璽鄭文鄭寶鄭與鄭昆鄭季鄭仲
鄭安福鄭安祿鄭安康鄭安畿鄭安甸鄭安德鄭衍鄭懿鄭琦鄭安禧鄭安慶鄭安祥鄭安國鄭安榮鄭安華遐齡百齡舜齡永齡長齡慶齡
鄭世俊鄭咸吉鄭咸陞鄭馥鄭䭰鄭馤鄭馦鄭馪鄭𩡓鄭明鄭瑞鄭星鄭晟鄭嘉鄭官鄭品鄭器鄭圖鄭典鄭臨鄭啟
鄭斌鄭敏鄭敞鄭敬鄭桂鄭松鄭柏鄭楫鄭邦勛鄭邦瑞鄭邦寧鄭文魁鄭文必鄭文英鄭文芳鄭文光鄭文忠鄭文泉鄭文武鄭文聯鄭文敏鄭文翰
鄭繼宗鄭承宗鄭承恩鄭承耀鄭承堈鄭承續六布慶祿慶福慶裕慶祥雙定慶溥慶茂英溥善溥慶喜
瑞山圖山德山榮山德印德玉松海德壽長恩世恩富恩嵩泰
玉房玉海玉琛恩榮恩福恩祿恩厚恩保恩聯興盛玉麟玉成玉山玉福玉海玉陞玉良潤泉
鄭沂鄭澤崇續爾康
鄭繼昌舒譄舒說舒䛃

家庭

鄭克塽元配是馮錫範的女兒,後又娶史氏、蘇氏,但是三位夫人都沒有兒子;跟側室翟氏生有長子鄭安福、次子鄭安祿,跟側室朱氏生下第三子鄭安康。三兄弟皆無親生子,鄭安福以堂姪咸吉為嗣。[15][16]

  • 嗣孫:鄭咸吉,鄭經七子克塙之孫、生父鄭安德,子桂、松、柏。[15]
    • 曾孫:鄭桂,乾隆五十六年(1791)到道光二年(1822)任第八任佐領;子承宗、承恩。[15][16]
      • 玄孫:鄭承宗,第九任佐領。子瑞山、圖敏,無嗣。[15][16]
        • 六世孫:圖山,第十任佐領,承恩之子。[15][16]
          • 七世孫:玉房,一作玉芳,第十一任佐領。玉琛,第十二任佐領,曾祖鄭松、祖承耀、德山次子,過繼圖山為嗣。[15][16]
            • 八世孫:鄭澤,第十三任(末任)佐領,玉琛長兄玉海次子,過繼玉琛為嗣。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12月14日,與生父玉海、長兄鄭沂等重修鄭氏宗譜。[15][16]

注釋

  1. 見《鄭氏族譜》。
  2. 《清史紀事本末/卷九》:“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將施琅入臺灣,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
  3. 賴永祥. . 《臺灣文獻》. 1965年.
  4. 臺灣鄭氏紀事
  5. 《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初,經西渡,委政永華,以元子克𡒉為監國。」
  6. 《臺灣外紀》,卷25:「克𡒉李氏之子,血抱撫養,人所周知;獨藩主為嬖者瞞抹。」
  7. 《臺灣通史》,卷02,建國紀:「經薨,年三十有九。諸弟揚言曰:『克𡒉非吾骨肉,一旦得志,吾屬無遺類矣』。入告董夫人,即收監國印。國軒不能爭。克𡒉既幽別室,諸弟夜命烏鬼殺之。妻陳氏殉。」
  8. 《海紀輯要》,卷03:「世子克塽以其叔鄭聰為輔政公。…然聰庸懦,事少決斷;惟馮錫範是聽。晉中提督武平伯劉國軒武平侯、侍衛馮錫範忠誠伯。」
  9. 《海紀輯要》,卷03:「上招討大將軍延平王晉潮王國姓成功謚號,曰潮武王。…初,永曆封賜姓為延平王,尋晉潮王;賜姓謙讓不敢當,終身僅稱大將軍。至是,世孫乃拜表請謚為武王,具啟告廟…上世藩謚號,曰文王;妃唐氏,曰文妃。」
  10. 《閩海紀要》,卷之下:「六月,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攻澎湖,明中提督劉國軒敗,退還東寧。」
  11. 《臺灣外紀》,卷29。
  12. 《清史稿》本傳作「漢軍公」,諸臣封爵世表作「海澄公」,前者為是。海澄公封給了黃梧世襲罔替直到清朝滅亡。
  13.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5. ISBN 9570057769.
  14. .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15. 鄭喜夫. . 臺灣文獻季刊. 1990, 43 (3): 243–245.
  16. 盧正恆. . 季風亞洲研究. 2016, 2 (1): 115–151.

參考文獻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傳十一

参见

鄭克塽
前任:
鄭經
南明延平王
1681年—1683年
降清,爵位废除
前任:
鄭克𡒉
東寧國統治者
1681年—1683年
繼任:
周昌(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
前任:
鄭克壆
正黃旗佐領
?—1707年
繼任:
鄭安福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