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華人)

中秋节是指華人華人的习俗和形式来度过及庆祝的中秋節。中秋节是一个华夏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

中秋节 (華人)
北京龙潭湖中秋节之灯会上的二龙戏珠
参与者海內外华人聚居区
類型传统节日
日期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節
繁体字
简化字
閩語別稱
繁体字
月餅

按照華人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这一天月亮满月,象征团圆。

歷史

中秋一词,最早出現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1]

華人文化关于中秋節起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该传说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内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十个太阳,万物衰败,英雄后羿射九日,拯救苍生。后羿因功从王母娘娘手中求得一包不死仙藥,服用后能成仙并長生不老。但后羿不舍妻子嫦娥,将仙药留给嫦娥保存。有一天,趁后羿不在,后羿心术不正的弟子——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危急之时嫦娥一口吞下仙药,立时成仙,飘离地面、冲出窗口、飞天而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永驻广寒宫。后羿归来得知后拼命朝月亮追去,当夜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还隐约能见到嫦娥的身影。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自此夫妻永隔,只能对月望影长相思。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2]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禦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

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北宋時月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流傳到民間,俗稱“小餅”和“月團”。蘇軾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華夏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記载中秋夜時南京人必定會去赏月,合家赏月称為“庆团圆”,团坐聚饮稱為“圆月”,出游待市称為“走月”。

中秋節另外又有八月十五起義的傳說,相傳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起義子訊息,元朝末年,中原人不堪元政府的殘暴統治,適逢中秋節快到,劉伯溫獻計,在中秋節互贈糕餅裡面夾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起義的字條藏在月餅裡分發給其他人,紛紛約定在八月十五那天起義。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但是此事無任何史料記載,僅止於傳說故事。

還有人說中秋節起源應為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因要一舉殲滅隋軍,而決定於晚上偷襲,但因當年連夜下著大雨,唐軍久久未能出擊,其謀士裴寂因研究中國曆法而發現於此日(八月十五日)的晚上並不會下雨,並決定出擊,為避免被敵軍底細發現,裴寂把出擊的字條藏於月餅之中,以提示其軍隊出擊隋軍,但皆是無稽可考。

華人中秋习俗

香港中秋節期間店鋪出售的燈籠
中秋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動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桂花,食用桂花制造的各种食物,以糕点和糖果最为常见。
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
燈籠
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華南的華人在中秋節夜晚玩燈籠,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各地情況

香港

灣仔修頓球場舉行的大坑舞火龍表演

香港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讓市民在中秋夜盡慶後也不用擔心第二天工作疲累,某些學校和公司允許學生和員工在八月十五日下午開始放假。人們除了在中秋節選購月餅之外,楊桃、芋頭仔、菱角都是中秋節慶食品,有些人會向長者送贈長壽麵或給後輩送贈豬仔餅

近年香港興起各種各樣的新式月餅,如冰皮月餅﹑雪糕月餅等等便大行其道,於中國傳統節日注入西方特色。不少商鋪更會推出早鳥優惠,可見月餅是香港人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一環[3]。在中秋節晚上,市民會到公園燃點蠟燭、掛燈籠,甚至煲蠟,但因為安全理由,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起已嚴禁煲蠟。在全港各區的主要公園亦設有大大小小的中秋綵燈裝飾,點綴氣氛。

另外,舞火龍是香港獨有的中秋傳統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2011年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在港島銅鑼灣大坑薄扶林的客家村薄扶林村會舉行舞火龍活動,其中大坑舞火龍於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一連三天舉行,祈求消災解困。而薄扶林村的舞火龍活動則在中秋節當晚舉行,活動結束後會把火龍投進大海。

澳門

澳門傳統坊間會在這段時期吃月餅、提燈籠等。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通常被安排於這天之前的晚上進行其中一晚比賽。

臺灣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傳統節日,全台灣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而地區性的文化,如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5]

過去臺灣人在此節會拿小竹椅為道具,向椅仔姑問事求卜[6]鹿港則是用竹籃對籃仔姑問卜[7]。早期尚有中秋夜晚睡、偷菜、聽香[8]的習俗。另外因中秋是土地公的例祭日[9],這天也是秋報謝平安的日子,農民常以竹子夾土地公金做成「土地公拐杖」插在田頭[10],部分地區有供拜「米粉芋」的習慣,以求有好頭路。

199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其來源的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lower-alpha 1],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11]。近年,因環保意識覺醒,普遍有以「節能減碳」、「減少空氣污染及垃圾」或「飲食健康」等理由反對烤肉的聲浪,許多名人和環保團體也勸導減少烤肉[12][13],部份縣市政府禁止民眾在公園等公共場所烤肉[14]。但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中秋烤肉對環境影響不大[15]。而目前烤肉活動仍然十分常見。

馬祖地區

馬祖南竿鄉仁愛村(鐵板村)在中秋時堆磚成塔,各家戶準備可燃之廢棄物於塔中(寓為除舊迎新),塔上留孔以便投入火種,能投中者視為吉祥好運,又稱「燒塔節」,此傳統在中國閩東一帶已傳承百年,便有此中秋禮俗。[16]

中國大陸

江浙一带,除了普遍的豆沙鹹蛋月餅,還有「鮮肉月餅」。鮮肉月餅不像其它地區的月餅只有在中秋期間吃,而是一年四季都很流行。鲜肉月饼是苏式月饼的一种,起源于江苏扬州一带,口味属于甜味,做法属烘焙类。

福建闽南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中秋夜烧塔在華南的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农村很流行烧塔。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它是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氣和財氣。

在浙江东部,即宁波、台州、舟山和温州,与全中國大陸其它地方略有不同,中秋节是在八月十六慶祝,而不是八月十五,并且传统上也是直接叫做“八月十六”,与端午、重阳和冬至不同。

广东各地,中秋赏月时常吃月饼、楊桃、柚子、芋头、栗子和菱角,就連月光饼也时有所见。

而在大陆的湖南省贵州省,流传着“偷吃”的风俗习惯。每到中秋节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把前门、后门半开着,任由小偷进户拿取食物、水果及月饼。且“偷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17]

四川省民众在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有的地方会点亮桔灯,悬挂在门口;也会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在街头挥舞,这种习俗被称为“舞流星香球”。[17]

湖北省过中秋节的习俗是人们要在中秋节前的约半个月开始送礼。按照中华传统习俗,晚辈必须要看望长辈,给长辈送礼,常见的礼物有月饼、红糖、肉等。中秋节当日的傍晚,是全家老少聚餐的时间,有的在家中准备盛宴,如果房屋带有庭院,则把餐桌搬到户外,边吃边赏月。而现在更多人选择在酒店订座。湖北省境内的土家族在中秋节有“杀鸭子”、“摸秋”、“拜月”等习俗,这些都是土家族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而吃月饼则是土家族与汉族共同的习俗。[18]

山西省太原、晋中地区过中秋节时会有吃“月明扁食”的习俗,其形似月亮,饺子数量等同于该年阴历月份个数,即今年不闰月则12个,每多闰一个阴历月则加一个。

海外華人

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會和家人、朋友、戀人等一起提灯笼、逛公園。當地一些華人社團會舉行巡遊,有花車舞龍舞獅等節目。

泰國華人稱中秋節為祈月節,會在家中擺設供桌供奉八仙,祭品除了月餅外還有以麵粉捏成的壽桃。人們相信這天祈月,菩薩、神仙就會降福[19]

中秋诗词

華夏有许多古代诗人写下了咏诵中秋的诗词。

其中宋朝詞人苏轼所写的词——《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此篇最为人熟知(其中水調歌頭為詞牌名,後之文字為該篇名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亦為宋朝詞人蘇軾所寫: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回環詩》,宋朝蘇小妹寫:

中秋賞月對高樓,月對高樓酒上游。
遊上酒樓高對月,樓高對月賞中秋。

《太常引》,宋朝辛棄疾寫: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寫:

中庭地白数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唐朝李樸寫: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朝詩人劉禹錫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公眾假期

 中華民國臺灣:在臺灣,中秋節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六、日重疊則不另外補假,但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並擇另一星期六補班補課。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20]

 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中秋節公眾假期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則在星期一補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則沒有補假。由于与另一个公众假期国庆节日期定期临近,也会与国庆节假期结合调整,例如2012年,該年的中秋節是9月30日,中秋節翌日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屬香港的公眾假期,為了避免假期重疊,港府決定於10月2日補一天假,命名國慶日翌日。

 澳門:1982年葡治澳門政府透過第4/82/M號1月23日法令,正式將中秋節翌日納入澳門地區的公眾假期。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繼承以往的做法,定農曆八月十六(中秋節翌日)為公眾假期。

中国大陆:中國(內地)在2008年开始将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由于与另一个公众假期国庆节日期定期临近,也会与国庆节联合休假,例如2020年,国庆节当天也为中秋节,所以联合休假8天,并正常调休(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周日和假期后的第一个周六为工作日)。

 马来西亚/ 新加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秋节并不是公共假期。

参见

註释

  1. 該說法認為,烤肉習俗完全由於台灣兩家知名烤肉醬在中秋時的廣告宣傳戰炒熱中秋烤肉氣氛。一家打著「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口號,另一家則大量在電視播放「中秋夜,烤肉夜」的廣告,使得台灣民眾選擇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台、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

参考文献

  1. . Chinese.people.com.cn.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2.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网
  3. MoneyHero. . MoneyHero.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4. MoneyHero. . MoneyHero.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5. . [200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6. 朱介凡. . 台灣: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9-08-01. ISBN 9789570500042 (中文(台灣)‎).
  7. 尤增輝. . 台灣: 大漢出版社. 1979 (中文(台灣)‎).
  8. 《台灣通史》卷二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夜深時,婦女聽香,以卜休咎」。
  9. 《台灣府志》:「中秋,祀當境土神。蓋古者祭祀之禮,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
  10. 《台灣省通志》:「農家力田為生,其心理以為平日辛勤之所得,乃寄託於土地菩薩,於二月初二日,以紙錢(俗稱土地公金)繫竹枝,插立田間,奉獻土地神;中秋日亦如之,蓋古春祈秋報之遺意也。」
  11. . Nownews.com. [2017-09-24].
  12. . Nownews.com. [2017-09-24].
  13. .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14. .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2).
  15. .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16. . China.com.cn.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17. 今天是: showCal(). . Msysg.com. 2015-10-16 [2017-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18. . Bairun. Bairun. [2016-1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中文(繁體)‎). 共同的团圆 - 亚洲各国中秋节大观
  19. . 全国法规资料库. 法务部全国法规资料库工作小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繁體)‎). 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如左:五、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秋節 (華人)

相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