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間鄉

名間鄉臺灣話)位於台灣南投縣西部,濁水溪北岸,與竹山鎮隔溪相望,東鄰集集大山,緊接集集鎮中寮鄉,北以新街旱溪鄰接南投市,西以八卦山斷崖為界,俯望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社頭鄉於山腳下。全鄉東西線長13.7公里,南北線長9.11公里,總面積為83.0955平方公里。

名間鄉
Mingjian Township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上級行政區劃南投縣
舊稱濁水、湳仔
區劃23372
政府 
  鄉長陳文德名間鄉鄉長列表)
  行政機關名間鄉公所
  立法機關名間鄉民代表會
總面積83.0955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235 米
人口 
  總數37,468人(2021年1月)
  排名5
  戶數12,677戶
郵政編碼551
戶政資料代碼10008060
毗鄰南投市中寮鄉集集鎮竹山鎮彰化縣社頭鄉田中鎮二水鄉
網站https://www.mnjn.gov.tw/
名間鄉位置圖

歷史

  • 康熙20年(1681年)前後,福建省民渡海來台,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及至雍正元年(1723年),始併於彰化縣區域。
  • 光緒21年(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台灣割讓予日本,日治期間,歷經數次地方制度修正,前後分屬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台中縣區域。
  • 明治34年(1901年)11月廢縣置廳,歸隸南投廳,屬南投廳下三堡,南投堡(番仔藔、新街、大、田仔、下新厝),武東堡(廍下、皮仔藔、赤水、弓鞋、松柏坑、頂新厝),沙連下堡(湳仔、濁水、炭藔)[1]
  • 明治42年(1909年),屬南投廳下之濁水區(濁水、湳仔、炭藔)、皮子藔區(廍下、皮仔藔、赤水、弓鞋、松柏坑、頂新厝、番仔藔、新街、大、田仔、下新厝),並分設濁水區長役場於湳仔及皮子藔區長役場於廍下。[2]
  • 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再次修正,前述兩區合併為台中州南投郡名間,「名間役場」設於「湳仔」(今中正村)。
  • 民國34年(1945年),戰後名間改制為台中縣南投區名間鄉,民國39年(1950年)本省行政區域劃分,撤除區署,實施小縣制,本鄉遂改制為南投縣名間鄉。
  • 1951年東湖村分出仁和村,1956年廈新村分出虎坑村。
  • 1978年虎坑村與東湖村合為東湖村,南大村與大村合為大村,錦梓村與赤水村合為赤水村,三光村與廈新村合為新光村,弓鞋村與三崙村合為三崙村[3]
名間大字與現今村名對照表
大字名 現今村名
新街 新街
名間 南雅、中正、中山
濁水 濁水
炭寮 炭寮、新民
番子寮 萬丹、仁和、東湖
田仔 田仔
下新厝 新光
大庄 大庄
新厝仔 新厝、崁腳
藍口店 大坑
皮仔寮、土地公崎 赤水
出林虎、羌仔園 竹圍
弓鞋 三崙
松柏坑 松山、松柏、埔中
廍下 廍下

地名由來

「湳仔」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Lâm-ngá,和「湳仔 Làm-á」在台灣閩南語字音接近)、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昔日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 Làm-á(白話字台羅)與日語「名間」(假名,羅馬字 Nama)之訓讀相近,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9年(1920年)將「湳仔」改為「名間」,此為本鄉之地名由來,但今日常被一般民眾或媒體報導誤寫為「『民』間鄉」。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41,510    
1986 41,565+0.1%
1991 41,643+0.2%
1996 42,968+3.2%
2001 42,900−0.2%
2006 41,910−2.3%
2011 40,966−2.3%
2016 39,220−4.3%
來源: . 內政部. [201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名間鄉是南投縣13個鄉鎮(8鄉、4鎮、1縣轄市)中,人口最多的鄉。在全縣各鄉鎮市人口中,人口數排名第5位,人口數排名前四位依序是:

  1. 南投市
  2. 草屯鎮
  3. 埔里鎮
  4. 竹山鎮

歷年人口變化

名間鄉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4]

歷任鄉長

名間市區一景,左為員集路,右為彰南路
任次姓名備註
1陳火木
2陳火木
3陳火木
4陳啟裕
5楊鴻烈
6楊鴻烈
7陳啟杉
8李昇
9李昇
10李英政
11李柏松
12李柏松
13張金娥
代理詹昌彬
代理呂明憲
14謝朝輝
15吳成章
16陳聰鑑
17陳文德
18陳文德現任

地理

地形

台三線行經名間鄉公所前,位置正好是名間風隙

名間鄉有兩處平原,台中盆地和古濁水溪沖積所遺留的河階平原。河階平原有大、赤水、弓鞋、松柏坑、埔中等五座河階地,造成現今河階地是因八卦山脈由南向北隆起,迫使古濁水溪改道,以下為名間河階平原演化過程:

  • 橫山隆起,使第一代濁水溪受限於地形,橫切八卦山脈而成橫山斷崖
  • 因埔中一帶隆起,使第二代濁水溪沖蝕出埔中斷崖。
  • 因松柏坑、弓鞋一帶隆起,使第三代濁水溪沖蝕出松柏坑斷崖、弓鞋斷崖。
  • 因赤水一帶隆起,使第四代濁水溪沖蝕出赤水斷崖。
  • 因濁水山隆起,使第五代濁水溪向西南方向改道,將八卦山脈切穿,形成名間斷崖,名間河階地演化過程便大致底定。

爾後經過第六、七代濁水溪沖蝕而形成現今面貌,由此可見,名間河階平原是呈現北端約有一百公尺高的橫山斷崖,崖下有大河階地,海拔從此向南逐漸地增高,直到松柏嶺。名間河階平原西面是遇上彰化斷層而形成褶皺現象,海拔開始向東逐漸遞減,直到名間境內台中盆地

地形分區

照片右方為名間市區意象

依地形可分為三區:東部南投丘陵區中部臺中盆地平原區西部八卦台地區[5],又可將各村依地形區分區如下[6]

  • 丘陵區:萬丹、仁和、濁水
  • 平原區:新街、東湖、中山、中正、南雅、新民
  • 台地區:大、田仔、新光、新厝、崁腳、炭寮、廍下、大坑、赤水、竹圍、三崙、松柏、松山、埔中

生活圈

境內主要有四大聚落,這四大聚落有農會與郵局等機構,生活機能較完整,而其中又有不同的消費對象:

  • 位於東南側的名間:此聚落又稱「湳仔」,屬於名間鄉人口最多,並有集中商家,居民大多以名間市區為消費對象。
  • 位於西南側的松柏坑:又名「松柏嶺」,以名松路二段、松柏街、豐柏路周邊最為集中,居民日常以名間市區消費,更高階的消費則是前往南投市、田中鎮,因此與田中、南投關係密切。
  • 位於西北側的:此聚落離南投市區約十分鐘車程,居民大多前往南投市區消費,而在中長程旅途則前往使用台鐵田中車站
  • 位於東北側的新街:位於南投市區與名間市區之間,幾乎與南投市台3線南端的「茄苳腳聚落」形成緊密連接,消費上前是往南投市區、名間市區。

根據《南投縣名間鄉災後重建綱要計畫》一書中的規劃,將以名間為核心發展的單核心模式改成以名間、新街為兩核心的雙元發展模式,並將名間鄉分為四大生活圈[7]

生活圈 包含村名
名間生活圈 中山、中正、南雅、新民、濁水、仁和
新街生活圈 新街、東湖、新光、萬丹
松嶺生活圈 新厝、崁腳、炭寮、赤水、竹圍、三崙、松柏、松山、埔中
大生活圈 大、田仔、廍下、大坑

交通

鐵路

公路

經濟及產業

名間濁水車站藝術品

鄉內工商業較不發達,60%餘為農業人口,為典型之農業鄉鎮。鄉內農戶約5,700戶,佔全鄉總戶數之55﹪;耕地面積5,400公頃,佔全鄉總面積之65﹪,其中水田1,300公頃,旱田4,100公頃,平均每農戶所佔耕地面積為一公頃,均為傳統式之小規模經營。

水田以稻米為主,蔬菜蕹菜(空心菜)次之;旱田種植以為大宗,鳳梨和生薑次之;其次為通天草山藥木瓜等作物,其中山藥為新興之農特產品,本鄉正大力推廣中;至於畜牧業,則以豬、雞之飼養為主。

連鎖超市
  • 全聯福利中心名間店:彰南路46號
金融機構

特產

教育

特殊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 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學前教育

  • 名間鄉立托兒所
    • 中山示範所
    • 新街所
    • 松嶺所
    • 大坑所
    • 竹圍所
    • 大所

圖書文教

  • 名間鄉立圖書館

醫療

旅遊

廟宇

休閒

農場、餐廳

參考來源

  1. 名間鄉志 168頁
  2. 名間鄉志 167頁
  3. 名間鄉志 169頁
  4. (XLS).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5. 名間鄉志 27-31頁
  6. 名間鄉志 103-126頁
  7. 《南投縣名間鄉災後重建綱要計畫》

註釋

    參考文獻

    • 《八卦山脈的演化》1996年,盧太福、黃愛著,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印。
    • 《二水采風》2002年,賴宗寶編著,彰化縣文化局。
    • 全球資訊網,南投縣名間鄉公所全球資訊網,http://village.nantou.gov.tw/mjlg/%5B%5D

    外部連結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名間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名間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