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独立运动

广东独立,簡稱粤獨,指的是认为广东應不受外界管轄和干擾,建立独立的政治实体的主张与運動。 在中国近代,包括康有为弟子(后与康因主张而反目)欧榘甲在内的人均曾提出此主张[1]。欧氏在其著作《新广东》中提出了建立“广东人之广东”的主张。1911年辛亥革命,10月底,广东同盟会会员陈炯明鄧鏗彭瑞海等人在广东各地组织軍隊發動起义。11月9日,陈炯明率部光复惠州,同日,广东宣布独立,成立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广东省成为中华民国中的一省。在中华民国初年,受聯省自治思想影响,广东省起草了《广东省宪法草案[2],并于1921年12月19日由广东省议会通过。但是這個对广东省未来规划的主張並沒有獲得足夠支持,并且随着苏联势力介入远东以及国共两党北伐而流产。

到了当代,由于权利或身份意识的觉醒、外来人口与广东本地人口的利益冲突[3]、乃至临近香港地区示威抗争活动的影响和启发[4],也有人开始主张“广东独立”。这些主张声音大都来自互联网[5],也有部分产生了街头效应[6],甚至引起中国当局的警惕[7]

历史

“两广独立”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发布招抚义和团和向八国联军宣战的上谕。掌握地方大权的多数督抚强烈反对,坚决支持主和派,形成地方与中央公开对抗与分裂的局面。清政府宣战后,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總督巡撫等人實行東南互保,公然违背清政府的命令,不向外国开战。李鸿章更对清帝国向西方十一国宣战的诏书发出了极其强硬的回应:“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时东南各省抗拒朝廷的外交政策,自行与西方国家签订条约,实际上成为了脱离清政府控制的政治實體。而广东人素来有独特的身份认同,较早受现代化洗礼,此时渐渐萌生分离主义的念頭[8]。广东士绅向李鸿章建议割据两广独立建国,往来粤港的商人亦寻求港英政府的协助,港英政府亦有意推动,借此扩张英国在两广的利益。

与此同时,革命派已打算趁清廷势弱,在岭南建立根据地。早在5、6月之交,当清廷尚未对各国宣战时,香港定例局非官守议员,兼首名华人爵士何启便在请示港英政府后,聯絡留守香港的兴中会党人陈少白,建议兴中会与李鸿章合作,建立两广独立政府。陈少白表示赞同,随即与在日本的孙文联络,英屬香港方面亦开始与李鸿章接触。

1900年6月初,李鸿章透过机要幕僚,广东士绅刘学询与孙文接洽,希望邀请孙到广州商谈合作事宜。刘学询对此计划亦十分热衷。随后,刘学询電聯孙文:“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9]。孙文当时正专注於發動惠州起义,他对此的态度是机会主义式的,也认为不妨接触:“此举设有成,亦大局之福,故亦不妨一试”[10]。6月15日后,清政府迭电谕令李鸿章北上述职,李鸿章心存观望,借故拖延。

何启的角色是要争取香港总督卜力的支持。何启首先与部分兴中会成员讨论了两广独立后改造中国的方案,即《华南志士致港督书》,再由何启译为英文後交给卜力。由何启所起草,被称为《平治章程》的纲领支持在列强托管下重组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遷都於適中之地。如南京、漢口等處”,“於各省立一自治政府,以資分理”,将司法、教育制度西化,向外商开放中国市场,以及建立议会制度:

設立省議會,由各縣貢士若干名以為議員,所有該省之一切政治、徵收、正供皆有全權自理,不受中央政府遙制。惟於年中所入之款,按額撥解中央政府,以為清洋債、供軍餉及宮中府中費用。省內之民兵隊及警察隊部,俱歸自治政府節制,以本省人為本省官,然必由省議會內公舉。至於會內之代議士,本由民間選定;惟新定之始,法未大備,暫由自治政府擇之,俟至若干年始歸民間選舉,以目前各國之總領事為暫時顧問局員。

——何启:《平治章程》。[11]

6月11日,孙文偕杨衢云郑士良宫崎寅藏等人自横滨启程,于17日抵香港海面,遇到了李鸿章派来迎接他的军舰。由于担心此乃清廷诱捕他的陷阱,孙文不敢贸然上船,便派宫崎等三名享有治外法权日本人代其赴会。当夜10时许,宫崎等人抵达刘学询在广州的公馆,双方开始秘密谈判。在谈判中,刘学询表示在列强攻陷北京前,李鸿章“不便有所表示”,暗示独立之事需待北京易手后进行。宫崎则提出,李鸿章应保障孙文安全,并向兴中会借款六万元作为双方合作基础。刘学询当即请示李鸿章后表示同意,并当面付款三万元。次日凌晨3时,长达五小时的秘密谈判结束,宫崎等人随即漏夜返回香港,孙文亦于当日启程,经河内前往新加坡

为了维护英国在珠江流域的特殊利益,港英政府也对李鸿章与革命派合作之事兴趣甚大,决心阻止李北上,希望李鸿章留在广东建国,並支持何提出的李鸿章与兴中会合作实行兩廣独立的计划。卜力竭力推动李鸿章与孙文合作。卜力和孙文许诺李鸿章,如果独立成功,将推举李鸿章出任“两广共和国”“总统”。李鸿章为稳定华南局势,对此计划颇为心动,与革命派进行谈判并给予贷款。6月20日,署任港督加士居少将电报殖民地部,要求英國政府准许港府介入李鸿章的行程。但英国首相梳士巴利于22日下令禁止港英政府介入。港督卜力之后结束行程,于7月2日返港,隨即透过何启接触兴中会,并继续游说英國。

然而随着战局的恶化,清廷内主和声音越發高漲,李鸿章于7月8日再次接到清廷电报。慈禧任命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觉察到朝政有开始向有利于主和派方向发展的可能,决定改变态度,离粤北上[12]。离开前,他首先乘船从广州抵达香港拜会港督卜力,当面向港府表态[13][14]。但卜力此时仍未放弃,亦得知孙文正从新加坡启程到香港,同时向伦敦发出一份紧急电报:

李鸿章曾向美国海军上将请求带他北上…我向这位美国海军上将表示,女皇陛下的政府认为李鸿章现时应该留在广州…美国海军上将决定暂缓其行动,(让)李鸿章留在南方是极其重要的。

——卜力[14]

在谈话中,卜力对李鸿章说:“我认为考虑到华北当今的局势,刻下是两广脱离清廷独立之良好机会。我们应该准备好保护我们的利益。”[14],并表示独立的两广应由李鸿章担任領導人,而孙文仅任顾问。李鸿章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此时,立法局议员韦玉与卜力会面,请求港府不惜以武力挽留李鸿章,但英国外相约瑟夫·张伯伦再三下令禁止卜力采取任何行动,故“兩廣獨立”之事終告流產。

在两广独立计划失败以后,何启继续试图游说港英方关于他改造中国王朝的思想与计划。7月21日,何啟报道称,卜力支持华南成立一個共和國。8月1日,何在英文报纸《德臣西報》上發表一篇以此政治綱領為依據的文章[15],在8月10日更进一步在报刊上发表关于在中国南部建立“独立共和国”的文章[16]。8月22日,何启在《德臣西报》上用“Sinensis”為筆名,“An Open Letter on the Situation”(關於局勢的公開信)為題发表了公开信总结自己的观点,信的收件人是“約翰牛先生”:

不同省份的中国人各自都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征,长远看来,他们更有可能分裂成一些独立的邦国,而不是聚合为一个庞大的国家。

——何启 [17]

何启认为中国在缺乏列强帮助下,终归会四分五裂,而帮助中国推行改革與解体是一项“崇高但艰巨的事业”,因此希望能得到英国人的支持,他表示:“许多有才有智的中国子民都对这件事情十分關心”[17]。有学者认为,这恰恰是很多之前对何启的研究所忽略的另一面[18]

广东独立协会

清廷在多次对外战争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1901年春,據傳清廷将把广东割让予法国。留日粤籍学生冯斯栾郑贯一李自重王宠惠冯自由梁仲猷等人发起了名为广东独立协会的组织[19],主张广东向清廷宣告独立,强调广东省是广东人的广东,命运应有广东人决定,而非清政府[20]。在日粤侨响应者众,“参加者二百余人”[21]。组织发起者亦曾拜访当时居于横滨的孙文商讨筹商办法。广东留日学生与兴中会的合作便由此开始[22]。该会的成立推动了各省自立的风潮。这个组织虽然不是纯粹的留学生团体,但是以留学生为骨干,由于事出于“割让广东”的谣言,而协会也是同乡会性质,该会成立不久后便停止活动。

欧榘甲与《新广东》

清末的中国局势引发了知识分子及社会人士的思考。他们从各种立场、各种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迥异的主张及方案。康有为及其弟子主张通过改革上书的方式,建立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君主立宪制大一统国家。而孙文则带领同盟会以及其他组织在各地宣传革命,主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被迫于该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周边岛屿割让予日本,遭到台湾原住民强烈反对,台湾部分仕绅因而鼓动前台湾巡抚唐景崧在该年5月25日宣布建国,成立了亚洲第一个以“民主国”自称的国家台湾民主国。台湾民主国虽然仅短暂存在,却啟迪了后来各省独立自治的主张,并产生了密切影响[23]

在1902年,康有为弟子欧榘甲在其任总编辑的旧金山《大同日报》上,以笔名“太平洋客”连载一篇共五六萬字的长文《广东独立脱离满清羁绊之说》,分載數十日,主张广东独立及脫離滿清之必要,大受讀者歡迎。这组政论文很快由日本横滨的《新民丛报》转载,并由新民丛报社印成了题名《新广东》,又名《广东人之广东》的单行本出售,卷首有彩色的广东地图并附有美国独立厅图。2月22日,《新民丛报》刊登《广东人之广东》出版广告,介绍推广本书:

其名曰《新广东》,则虽未开卷,而其卷中之大略宗旨可以想见矣。著者前在上海《时务报》、横滨《清议报》主笔,今在美国某报主笔,文名夙着之人也。不欲显言撰人名氏,读者亦不必深求撰人名氏,但读之而觉其咄咄逼人,若有电气焉刺其脑,而起一种异想者,则此书之性质也。卷首冠以广东图一幅,精美鲜彩,尤足为全书生色。

欧榘甲在文中如此解释自己所取的标题以及主张:

夫治公事者不如治私事之勇,救他人者不如救其家人亲戚之急,爱中国者不如爱其所生省份之亲。人情所趋,未如何也。故窥现今之大势,莫如各省先行自图自立……吾广东人,请言自立自广东始。姑名是议曰“新广东”,以谂我广东人欲享新国之福份者。

——欧榘甲:《新广东》。[24]

欧榘甲认为“中国人言自立者,以台湾为起点”,并以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的《湘报》“为中国各省报言自立者始”。他在文中列出了他所认为的四点广东的“自立特质”:“人才之出众”,“财力之雄厚”,“地方之握要”及“户口之繁殖”。并提出了“自立报馆”,“自立学堂”及“秘密社会”(利用会党组织)三種手段促成独立。欧榘甲同时认为广东的三大民系,本地福佬客家均为广东共同体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此三者种族,同出一源,不过因声音而异……三者种族,智识心思,脑输角度,形体精神,不相上下。即以其族谱而言,其祖先莫不由中原丧乱,越岭南迁。故本地之族,多由南雄而至广肇;客家之族,多由赣州而至;嘉惠福佬之族,多由江浙而至福潮。其声音之异,亦由所居之地而变迁焉……然则三者同为种族,无可疑也。

——欧榘甲:《新广东》。[24]

欧榘甲在文后亦进一步提出了内地十八省的解体方案,以及广东与广西两地建成联邦的想法:

广西之人本粤东流寓而生,疆土既相毘连,情义复相亲挚,于联邦最为易事,此地理人种,关于天然界者也。不独两广为然,既就今中国本部总督所辖之地,而分立为国土,亦人种地理天然界之相合者。如直隶总督所辖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为一独立国,两江总督所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为一独立国,两湖总督所辖湖北、湖南为一独立国,云贵总督所辖云南、贵州,陕甘总督所辖陕西、甘肃,闽浙总督所辖浙江、福建(昔兼台湾为三省,今割于日本),皆两省为一独立国,四川总督所辖四川一省为一独立国。置之欧罗巴强国中(除俄不计,除属地不计),疆域之广,未有能及之者也。即不然,而活因河流江流海流,分为北中南三大部分:阴山以南,黄河以北,诸省合为一独立国;黄河以南、扬子江以北,诸省合为一独立国;扬子江南岸、南洋北岸,诸省合为一独立国。三大干并立,固近世非常之雄国也。然而不论南部、中部、北部,亦不论诸省相合为一与否,而苟有独立之一省,起于其间,则南省必归于南部,中省必归于中部,北省必归于北部,可无疑也。即或因声音风俗政体之异,北省不归北部而归中部,中省不归中部而归南部,南省不归南部而归中部,而苟能自立,虽任其意之所向可也。

——欧榘甲:《新广东》。[24]

欧榘甲的文章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此书又令他被康有为严词斥责,有“雲樵離經畔道,應逐出門牆”之语。康又致书欧榘甲说:“得汝书,头痛不可言,汝等迫吾死地”,“惟有与汝等决绝,分告天下而已”。康有为为此接连撰写了竭力反对的数篇文章,斥责他的十八省各自分立的主张,论述印度亡國便是由於各省自立。1902年,韩文举以笔名“忧患余生生”在《新民丛报》的“捫虱談虎錄”中赞扬欧榘甲的独立理论,认为这是能使中国本部的华人达到自立的方法,并主张中国各地的人亦可以加入此种运动:

吾讀至是,乃大服。吾願人謀新楚,人謀新蜀,人謀新吳,人謀新越,人謀新甌,乃至

——韩文举:評論《新廣東》。[25]

1903年,在《新广东》问世后一年,留学日本的湖南反清人士杨毓麟(长沙人)仿照《广东人之广东》的标题,以笔名“湖南人之湖南”发表《新湖南》一文。杨毓麟的立论深受欧榘甲影响,亦主张中國本部解体。文章开篇即称:“太平洋客著《新广东》,三户之愤民,读而韪之”,并宣称“广东倡之,吾湖南和之;广东鼓之,吾湖南舞之。吾于广东,如骖之靳也”[26]。楊氏甚至将清帝国的解体比喻为罗马帝国崩溃、将湖南独立比作欧洲民族国家建构。[27]

1905年5月8日,清廷军机处致函各省督抚严行查禁《新广东》、《新湖南》及《新民丛报》等宣扬变法或革命的“悖逆”书刊[28]。冯自由在其回忆录《革命逸事》中也提及,《新湖南》“鼓吹湘省脱离满清独立之说甚力,与粤人欧榘甲著之《新广东》同风行于世”[22]。值得注意的是,陈炯明后来提出“联省自治”的主张,很大程度受到了欧的启發[29]

1908年,已与康有为决裂的欧榘甲与刘士骥等人希望在广西等地投资实业。欧到纽约为振华公司招股时,亦曾对人说:“吾等今日之做振华股, 不过欲他日图两广之地步耳。吾蓄谋已十有余年, 振华、广美两公司若成, 吾之目的可达也。”1909年,康有为一派与欧榘甲等人的矛盾白热化,包括刘士骥在内的多人被暗杀。欧不得不“出入率以死士相随”,战战兢兢度日。然而康有为抢先一步,举报欧借商谋乱,图为两广独立,密谋革命[30]。康有为在告密信中指欧榘甲“伪托于保党中, 欲以暗移人心, 既以反背党旨, 为党魁所大责不容, 则又巧变面目”,“欲谋乱, 东西粤、云南三省遍布心腹, 运购军伙, 非藉招商股筹数十万不能措办”,“反心盜據”,“藉巡抚之势力, 以招商劫商, 因广西之荒僻而谋乱, 欲据两粤滇黔而自立”[31]。康有为因此擬請大理院勒令交還股款并请求朝廷“立拿乱首欧榘甲”。欧榘甲不得不走向隐匿生活,最后去世。

辛亥广东脱清独立

1911年湖北武昌起义后,广东各界“策划广东自保”。11月9日,广东咨议局宣布广东脱清独立。广东的士绅阶层在晚清的咨议局改革中曾初尝现代政治参与的滋味,对于他们来说,辛亥革命是一个让他们主导实践广东独立自主的机遇。[32]广东独立后担任广东民团总长的刘永福就在安民公告中如是说:

夫吾粤,东接闽,西连桂,北枕五岭,南滨大洋,风俗语言嗜好与中原异,固天然独立国也。秦之赵佗,隋之冯盎邓文进,元之何真,皆乘变乱时代,崛起一方,安辑人民,巩卫疆圉。今兵力强厚,独立之局告成矣,所以谋善后者,何止万端!……广东省,广东人之广东,斯言闻之熟矣。

——刘永福:《就任广东省民团总长通告》。[33]

但也有人指出,辛亥的广东独立只是地方士绅脱离清帝国的一步,他们仍然非常期望加入未成立的中国共和政权。清末广东共和派对“中国”,“广东”有着一种二元的效忠关系。例如当时就有人在庆祝独立的文章中,将此次独立与美国建国,希腊独立,以及广东历史上南汉国何真政权的建立区别开来:

獨立必有其目的。華盛頓之騰驤於美利加,吾所不為,吾非欲離異母國也,爹士亚之奮翼於巴勒幹,吾所不為,吾猶待恢復故都也。惟廣東之目的早定,故不為美利坚希列之獨立,而為廣東之獨立。 獨立必有其組織。劉巖之建國於粤嶠,吾所不為,吾非為割據之霸圖也。何真之保土于韶廣,吾所不為,吾非仍滿清之制度也。惟廣東今日組織既具,故不為昔日廣東之獨立,而為今日廣東之獨立。

——《興漢紀念廣東獨立全案 — — 廣東獨立記》。[34]

聯省自治思潮

中華民國初年,受聯省自治思潮影響,政治家与地方实力军人提出聯邦制的中國政治制度改革方案,主張各省自治立憲。當時主政廣東的陳炯明亦贊同此種政治制度,並推動當時的廣東議會起草了《廣東省憲法草案》,規定了廣東的軍事與財政獨立自治制度以及與中華民國邦聯之間的關係。而在湖南,包括毛澤東等人則發起了湖南獨立運動,反對“大中華民國”,主張“湖南共和國”以及中国各省獨立建國,得到中國內外包括胡適杜威等人士支持[35]

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有甚么理由呢?大概从前有一种谬论,就是‘在今后世界能够争存的国家,必定是大国家’。这种议论的流毒,扩充帝国主义,压抑自国的小弱民族,在争海外殖民地,使半开化未开化之民族变成完全奴隶,窒其生存向上,而惟使恭顺驯屈于己……中国连‘其实没有成功的成功’都没收得……十八省中像湖南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湖北一类的省,通变成被征服省,屡践他人的马蹄,受害无极。这些果都是谁之罪呢?我敢说,是帝国之罪,是大国之罪,是‘在世界能够争存的国家必定是大国家’一种谬论的罪。根本的说,是人民的罪……中国呢?也醒觉了(除开政客官僚军阀)。二九年假共和大战乱的经验,迫人不得不醒觉,知道全国的总建设在一个期内完全无望。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

——毛澤東:《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36]

中国异议历史学者刘仲敬对此认为,联省自治立宪的实践如果最终没有被国共两党的北伐所干涉,最终会慢慢将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权力瓦解。而列强对不同地方军阀事實割據的保护会产生接近西班牙美洲解体的效果[37]。刘同时认为,中国五代时期广东和越南均由殘唐的節度使據守,最終南漢國被宋消滅而靜海軍節度使變為中國的藩屬,是這兩地後來走向不同路徑的原因[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從事研究臺灣與中國的認同問題的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副教授鮑梅立(Melissa J. Brown)在其著作《台湾属于中国吗?》中指出,漢化是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假設,支撐著「『中國』為一凝聚民族實體」的概念。她提及廣東分離主義的可能性,藉此對中國民族主義的殖民行為提出更深刻的質疑,而且她认为台湾独立將會挑戰包括廣東在內等地屬於中國的觀點,造成骨牌效應:

1945年至1991年間,台灣政府將台灣描繪為族群意義上的漢族及國族意義上的中國人,甚至宣稱自己為中國大陸的合法政權。從1987年起,台灣人出於明確的政治目的,為了證明自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距離,愈趨頻繁地主張台灣認同是將近四百年來漢文化與漢人祖先、原住民文化與原住民祖先,以及日本文化(但沒有日本人祖先)創造出來的混和,而且整個20世紀都獨立於中國……是獨立的台灣……這為中國當局統治各族群領土帶來了爭議:倘若台灣人因為族群差異而獲准「脫離」該國族,那麼圖博人或突厥裔穆斯林(如維吾爾人),甚或是廣東人又有何不可?台灣獨立恐怕會造成骨牌效應,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如同蘇聯,或是情況更糟的南斯拉夫。

——鮑梅立:《台湾属于中国吗?》[39]

曾在文革时期在广州街头贴出大字报批判中共的李一哲事件的主角,中国民运人士王希哲曾在一篇强烈批判台湾独立的文章[40]中回忆起他在广州的成长经历,作为南下干部后代的他在广东感受到广东人强烈的排外情绪。因为当时广东从上到下的几乎各级统治机构主政者都是外省人,他与他的外省同学经常会因此与本地人发生语言和肢体冲突。他形容这种排外情绪为“粤独主义”,并称这种现象在文化大革命中逐渐消失。

生于澳门的香港时事评论员谭志强则认为,他不认为香港独立可行,而廣東卻有其獨立條件。譚重提陳炯明的聯省自治概念,并认为从地理位置而言,只要封了三個分別接壤福建與湖南的山口的高速公路與肇慶的水路,廣東即可獨立[41]

香港游戏开发者企业家政治评论家郑立忆述他在中国工作時的经历,曾接触不少会私下讨论广东独立的中国人,并描述“「如果我們的故鄉獨立」這樣的說法,是很容易(从中国人口中)聽到的”。他并指出,与他讨论广东独立的人士往往有着分裂的政见,例如又会激烈地主张攻打台湾。他形容这种分裂的思想令他疑惑[42]

2018年8月,有自稱是中共體制內的公安系統人員在網上曝光了中國大數據情報系統的信息。其中,公安系統對“极端言论人员”的分類中包括了“粵獨”人員,與蒙獨疆獨藏獨台獨滬獨並列[7]

对于近年网络上出现的“广东独立”声音,有网络评论者认为,广东一些本土人士具有“本土优越感“以及“本土危机感”,是一种“网络部落主義”,并认为广州的撑粤语游行就是矛盾激发的例证。该评论者同时表示,历史上李鸿章和欧榘甲等计划的广东独立,目标仍然是为了恢复大一统,独立并非目的[5]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历史学者马克·小山(Mark Koyama)则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与中国人交谈的经历和感受,认为中国人“比想象中更分离主义”,特别是来自“上海地区或粤港地区”的人士。他同时指出,中国历史上每几百年便会进入分裂的格局,因此如果将来有大灾难或是崩溃事件,也很可能会再次分裂[43]

精通中文的日本右翼评论人、作家和记者,日本“南支那海问题思考会”成员宫崎正弘结合自身在中国的经历,认为不仅是南蒙古、西藏和东突厥斯坦,而是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和上海,因为被分为不同的经济圈,都有独立的潜力和可能性[44]。宫崎认为中国民系之间差异极大,广东人素来有旺盛的“反中央、独立精神”[45]。结合他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民情分析以及中共内部的权力斗争,宫崎指出中国实际上面临着多种分裂的可能性,因为中共难以同时应付经济、边疆、维稳和资产外流等问题。


中国流亡异议作家廖亦武认为,中国“最好分裂成10国”[46],包括云南、四川、广东等地,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没有能力“统治这么大一个国家”,并主张地方分裂的前一步应该是地方自治[47],从而达到前苏联解体的效果。他的言论因此遭到中国亲体制学者的激烈批判,认为他“嘴脸丑陋”“必将被钉在耻辱柱上”[48]。历史学者刘仲敬同样主张,中国应该解体为不同的民族国家,并将广东独立后称为“坎通尼亚”(Cantonia)。有研究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加拿大学者认为刘的这种对“区域主义”(regionalism)的推崇,包括对香港,台湾,西藏等地的分裂活动的支持,对中国的未来极为危险。而有亲中国体制的学者则严厉批评刘仲敬学说主张对中国的分裂,称其为“沐猴而冠的渣滓”[49][50]

流行文化

1902-04年,欧榘甲在《新小说》上以“新广东武生”为笔名发表了改良粤剧剧本《黄萧养回头》(全名《新串班本黄萧养回头全套》)。剧中旗帜鲜明地宣扬了《新广东》中的广东独立思想,并将欧氏在《新广东》中提出的独立策略加以戏剧化演绎。在欧榘甲设置的剧情中,主人公黄种强是明代广东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转世后的身份。剧名中所谓“回头”即再世的意思。欧榘甲利用了广东民间“九牛浮水面,萧养转回头”“大石沉底,白鹅浮游,三十年后,萧养回头”的民谣达到宣传的目的。本剧的剧情便是黄种强率领诸人带领广东独立的故事,而黄种强也主张“将来广东独立,全靠斯人。”欧榘甲甚至还在剧中呼应了当时的菲律宾独立战争,在戏本中,阿奎纳多最终决定了“我非律宾保中国广东独立自治”的国策。[23][28]

日本右翼作家宫崎正弘在其1999年的军事小说《中国广东军起义》中构想了中日冲突下华南分裂的情节。在邓小平死亡后,中国的动荡使得继任的李炳章政权决定对台湾,南中国海和印度等地进行扩张以转移矛盾,而美军撤出日本也导致了日本的全面危机。小说的主人公,一名日本女画家在前往克什米尔时见识了一个与黑社会合作的支持广东、西藏独立的秘密组织。中国陷入了大乱,使得世纪末的东亚战云密布[51]

日本畅销军事题材小说家森詠有两部作品中均提及了广东独立的情节。在其1995-2003年出版的军事小说《新日本中国战争》中,森詠虚构了一个邓小平逝世后中国发生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地区冲突的情节。因为在对李登辉领导下的台湾独立的态度分歧,广东当局宣布了独立。中国内战由此爆发[52]。而在森詠后来写的以虚构的2020年代为背景的军事小说《新编日本中国战争—怒涛的世纪》中,广东在中国与日本美国的军事冲突后期也宣布了独立[53]。在两部小说中的最后,“广东共和国”的军队均加入了美国、日本与台湾对中国作战的一方。

在中国异议作家王力雄的小说作品《黄祸》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权力斗争的缘故,包括广东在内的东南沿海诸省为维护自身利益﹐宣告实行“一国多制”脱离北京当局。此举最终引发了最后扩散为全球性战争的中国南北战争[54]

在以中华民国为背景的回合制策略游戏民国无双里,玩家可以选择包括粤系、西藏、满洲国东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国等在内的中国近代各势力。游戏以1925年、1935年、1946年的东亚为背景,玩家可选择任何势力进入游戏。在1925年的剧本中,国民政府很快会像历史上那样,与粤东陈炯明的粤系爆发战争。游戏的设计者允许选择粤系的玩家进行改变历史的操作,例如统一东亚、统一中国、联省自治、达致金融垄断,或是建立独立的“广东共和国”。若玩家选择了建国为胜利目标,最终“广东共和国”将会在战后加入联合国。该游戏发布一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便以“严重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为由查禁[55]

政治与社会事件

201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將廣東省的廣州、惠州東莞及深圳光明新區列入試點,改善外來人口的福利,估計成本达1490億元人民幣。 此举激發起网络上的骂战。有廣州網民在微博上宣示不滿,認為此計劃沒有考慮過原住民感受,並批評外省人沒有決心融入,不學習廣州的文化,指“無義務將廣州的資源分给外省”,更有人高呼“廣州打響獨立戰爭!一人一票決定我地的未來!” 而外省网民则指廣州人不包容,認為應該允許全國人自由遷徙,更表示“沒有外來人口,廣州經濟將癱瘓”[3]

2017年1月,广州五羊小学推出了第一本小学校本粤语教材《粤读羊城》,此举让很多广州人反响热烈。然而此事却在中国互联网掀起了讨论热潮,有人批评推广粤语是对国家标准语言文字教育推广的阻碍,“显然是一种地方主义渲染,极不利于国家稳定与统一”,希望当局出手制止,又质疑此举是为了建立学生使用粤语的自豪感。安徽一名名为章晓华的高中语文老师甚至在微博指这是在鼓吹粤独,质疑学校违反宪法在内多条法律。[56]章晓华同时认为,中国人应该“维护中央权威、推动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否则会重蹈南斯拉夫解体的覆辙。更有网友向教育部举报五羊小学做法。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为此事曾经联络章晓华,但对方拒绝回应,事件令五羊小学备受压力,校方多次婉拒受访,更指学校教材无存货,无法向外界借阅。[57]

2019年1月1日,在香港元旦大游行中,支持香港独立的香港民族陣綫游行队伍中亦出现了支持广东独立的木棉花旗帜,队伍中也包括西藏独立台湾独立东突厥斯坦独立南蒙古独立满洲独立闽越独立、巴蜀独立和上海独立等旗帜[58]。除港独口号外,示威者亦高叫「廣東、廣西、福建獨立」等口號[59]。曾参与举办该游行的香港独派人士郑侠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尽管该游行在香港本地回响不大,但却得到很多在中國和海外的獨派支持。他们反應熱烈,希望资助游行[60]

2019年8月23日,由上海民族党维吾尔裔美国人协会联合举办的反共独立运动政党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举行。参与人士包括香港东突厥斯坦南蒙古以及广东等地独立运动的支持者以及中国民主运动人士[61][62]。该会议一致认为大一統的中國轉型為多國體系有利於東亞大陸的人權和自由,并谴责中国对是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镇压[63]

2019年11月,廣東茂名文樓鎮因興建火葬場一事激起民眾發起群體性事件,即2019年化州火葬場抗議事件。有民眾模仿香港抗争,喊出「光復茂名,時代革命」的口號[64][65]。雖然警方進行強力鎮壓,但當地居民仍不屈服。有評論認為當地政府的處理手法反映中國政府恐懼各地仿效香港加入抗爭維權行列[66]

2020年6月底,中國通過引起全球關注的香港國安法,而根據香港警察針對「港版國安法」的行動指引,提及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例子,包括示威者揮舞指定旗幟。其中警方列出的旗幟例子即包括出現在2019年元旦遊行的廣東獨立旗[67]

街头标语事件

2018年3月12日,媒体报道廣州多處公共設施被人寫上繁體字“廣州獨立 香港加油”,“广东独立”,“Free Cantonia”的標句,遍布交通工具及行人路之上,包括出現於大元帥府巴士站、新鴻花園巴士站、以及多個巴士坐位的椅背上,而且不同地点出现的字句字体相似,怀疑是同一人的所为。部分反对香港独立的亲中媒体,例如香港东网,认为这是香港的“獨立歪風”蔓延到內地的表现,亦认为在公共地方胡亂塗鴉有違公德[68]。据一名有11万粉丝的推特用户表示:“香港去年出现‘港独’字眼的横额及海报后,连广州(也)出现‘广独’标句,独立风潮蔓延中国内地!”他并说“港独向粤独致敬,港独是粤独天然盟友”。有网民不相信是广州人所为,认为他们不懂繁体字,“繁体字的广州独立?港独装的蛮像的”。亦有网民指广州独立不够好,认为“应该是广东独立还差不多”。有相信支持港独的网民向广独分子致敬,认为中国的民主只有一条路可走,香港、广州、上海、东北及西藏都应独立,突破中央控制,便能保存风俗文化,改善生活,中央只需控制河北及北京便够。有香港网民则发文“广州加油,香港地区市民特发来贺电”[69]

有維權人士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這是由於當地民眾不堪忍受中共打壓粵文化,對民眾的訴求置若罔聞而採取的反抗行動。廣州維權人士廖劍豪则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曾在廣州市地鐵農講所站附近見过一張A4紙寫着“廣東獨立”。廖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一種社會進步。不過,也有广州维权人士区伯表示,尽管希望推動民主進步,但亦反對分裂國家,认为一個國家的人民应该團結一致[70]。澳门理工学院的政治学家Arnado Gonçalves在接受法广访问时亦表示,尽管广东人有其独特的身份认同,但也质疑此种运动的自洽性[71]

2019年8月底,广州再次发生街头喷涂粤独标语的事件。多次在實名Twitter上留言聲援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廣州自由职业人士杨旭彬,於24日及26日在广州海珠区小洲村一带多处涂喷“广东独立”、“时代革命”、“光复广州”、“支持HK”、“自由”、“民主”等字样的标语,当日被警方逮捕。被捕时,警方从家中搜出防毒面具、头盔、喷油等物品。他被控寻衅滋事罪。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于2020年1月13日就案件召開視像聆訊,庭上,楊旭彬承認那些標語為他所寫,自願認罪。法院一星期後發出書面判詞,以物證及楊對控罪不存異議下,裁定其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判刑9個月,至2020年5月25日。起訴書指楊旭彬在街頭噴塗以上標語,造成群眾圍觀,是無視國家法律;又指他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擾亂社會秩序[6]

被捕前,他曾在他的实名推特多次转发香港反送中抗争的消息[4],又在其YouTube上傳於香港拍攝的反送中抗爭影片。他在Twitter的自我簡介為「為民主和自由而戰」,曾發文稱「我們將站著死,也不跪著活」。異見作家野渡向媒体表示,由於判刑时间距離楊獲釋時間僅餘三個月,估計楊提出上訴的機會不大。有粵獨政黨则在社交網站強烈譴責法院判決,批評法院判決「再一次展現出中國政權對基本人權的蔑視和對粵人的壓迫」,要求中國當局立即釋放楊旭彬,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楊案[72]

假想情況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放权与广东省。主持会议的华国锋疑惑习仲勋要什么权力。习仲勋当场说:“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 这番发言在会议上引起大反响[73]

祖籍湖南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曾在其著作中多次探讨中国和欧洲经济制度和历史的差异,并设想东亚解体为多国体系,广东等地成为主权国家,将会对自由贸易造成的积极影响。“今天如果湖南与广东是两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别已在一倍左右,竞争压力当会非常强。但湖南广东由於不是主权国家,它们也没有能力对此竞争压力作强有力的反应。”[74] 杨同时认为,中国的解体有利于政治自由和宪政:“中国的规模很大﹐周围没有国家可以与之抗衡﹐因此中国不能形成反馈圈……促进宪政改革的政治力量﹑政治条件就不存在。……中国人没有地方跑。如果中国现在分成七个国家﹐中国早就会接受宪政主义。因为哪个国家不符合宪政主义的话﹐那个国家的居民就会跑掉。比如山东人全跑到广东去﹐山东政府就会被跑垮﹐就象东德。”[75]

2008年9月11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以《假如广东是一个独立经济体》为题的整版报道,文章说:“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广东是一个国家……我们将试从局外人角度,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观察中国”,并计算出若将中国各省视为独立国家,广东将成为世界第14大经济体。[76]

2019年8月,香港建制派议员,工联会成员陆颂雄在其个人Facebook警告,反送中运动中香港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诉求只是美帝国主义“独霸全球”的计划的其中一部分。在他指出的路线图中,陆认为美国的计划包括策动香港独立,煽动广东的独立叛乱,以及对中国的肢解。陆颂雄的这番言论也引起支持示威的网民热烈讨论,反认为他的想法启发了港独运动的方向。[77]

參見

广东地区历史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南越國前206—前111
西汉交趾 前111—8
邓让政权 8—30
东汉交趾 30—191
士燮政权191—226
吴国廣州 226—280
晉朝廣州 280—420
刘宋廣州 420-479
萧齐廣州 479-502
萧梁廣州 502-557
陈朝廣州 557-589
冯政权589—689
唐朝嶺南道 689—907
武周690–705
后梁嶺南道 907—917
南漢國 917—971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广东道宣慰司 1279—1354
何真政权1354—1368
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 1949
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
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西南两机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

参考文献

  1. 宋德华; 刘雪琴. .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40–47.
  2. . 武汉市: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307075603 (中文(中国大陆)‎).
  3. . 热血时报. 2015-02-12 [2015-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3).
  4. . 自由亚洲电台. 2020-02-05 [2020-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5. . 多维新闻. 2018-12-13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6. . 立场新闻. 2020-02-24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9).
  7. . 大纪元. 2018-08-31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4).
  8. . 正中书局. 1983年 (中文(台灣)‎).
  9. 董丛林. . 河北师院学报.
  10. . 中华书局. 1991年 (中文(中国大陆)‎).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 (中文(中国大陆)‎).
  12. 沈晓敏 倪俊明/著. .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年: 頁数:237頁. ISBN 978-7-218-07223-4.
  13.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 (英语).
  14. . Palgrave Macmillan. 1998年 (英语).
  15. .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 (中文(中国大陆)‎).
  16.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年 (中文(中国大陆)‎).
  17.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1年 (英语).
  18.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年 (中文(香港)‎).
  19. .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年: 34 (中文(中国大陆)‎).
  20. 祝曙光. .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文(中国大陆)‎).
  21. 冯自由. (中文(中国大陆)‎).
  22. 冯自由. .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9年 (中文(中国大陆)‎).
  23. 孙柏. . 戏剧艺术: 29–35.
  24. . 北京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0年 (中文(中国大陆)‎).
  25. 忧患余生生. . 新民叢報. 1902-8-18, 14: 55–56.
  26. .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年: 26. ISBN 9787807611097 (中文(中国大陆)‎).
  27. . 长沙: 岳麓书社. 2011年. ISBN 9787807617594 (中文(中国大陆)‎).
  28. 夏晓虹. . 学术月刊: 108–126.
  29. 罗更晓,刘中国,余俊杰. . 花城出版社. : 4 (中文(中国大陆)‎).
  30. 桑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381 (中文(中国大陆)‎).
  31.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 : 337 (中文(中国大陆)‎).
  32. 徐承恩. . 左岸文化. 2017年: 237 (中文(中国大陆)‎).
  33. . 中正书局. 1936年 (中文(中国大陆)‎).
  34. . 1911年 (中文(中国大陆)‎).
  35. . 立場新聞. 2015-05-07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7).
  36. . 太东图书局. 1920年 (中文(中国大陆)‎).
  37. 劉仲敬. . 八旗文化. 2017年 (中文(中国大陆)‎).
  38. 帝國、邦國與民族國家的想象, 鳳凰網, 2015-9-20
  39. . The News Lens. 2018-06-20 [2018-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40. 王希哲. . [201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41. . 香港花生. 2016-08-18 [2018-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9).
  42. . 聚言时报. 2019-02-16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43. . Mercatus Center. 2019-1-30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44. 宫崎正弘. . . CCCメディアハウス. 2009. ISBN 978-4484092348 (日语).
  45. 宫崎正弘. . PHP研究所. 2006. ISBN 978-4569646206 (日语).
  46. . 自由时报. 2019-4-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中文(台灣)‎).
  47. . 自由亚洲电台. 2019-4-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8) (中文(中国大陆)‎).
  48. . 红色文化网. 2019-4-1 [2019-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中国大陆)‎).
  49. . SupChina. 2019-3-13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5) (英语).
  50. . 长江杂谈. 2018-7.
  51. 宫崎正弘. . 二見書房. 1995年. ISBN 978-4576950846 (日语).
  52. 森詠. . 学習研究社. 1996年. ISBN 9784054006805 (日语).
  53. 森詠. . 文芸社. 2017年. ISBN 9784286183930 (日语).
  54. 王力雄. . Locus Publishing Company. 2016年 (中文(中国大陆)‎).
  55. . ChengLap.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56. . 立场新闻. 2017-01-17 [201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57. . 有线新闻. 2017-01-16 [2018-01-16].
  58. . 立場新聞. 2019-01-01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59. . 香港东网. 2019-01-01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60. . 立场新闻. 2020-02-28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61. . 自由亚洲电台. 2019-07-31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62. . 中央廣播電臺. 2019-09-18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63. . Matters. 2019-12-10 [2020-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64. . 蘋果新聞網.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中文(台灣)‎).
  65. . www.ntdtv.com. 2019-11-30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中文(台灣)‎).
  66. .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19-12-04 [2019-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中文(中国大陆)‎).
  67. . 蘋果日報. 2020-07-01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中文(中国大陆)‎).
  68. . 香港东网. 2018-03-12 [2018-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2).
  69. . RFI. 2018-03-13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70. . 自由亚洲电台. 2018-03-12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71. . RFI. 2018-03-13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葡萄牙语).
  72. . 香港苹果日报. 2020-02-25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73. . 四月网. 2013-01-31 [2017-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1).
  74. 杨小凯. . 北京之春. 1999-10: 84-88.
  75. . 爱思想. [2004-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9).
  76. . 南方网. [200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0).
  77. . 香港苹果日报. [2019-08-2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