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

景美,原名「梘尾」、「景尾」,位於臺灣臺北市南端,文山區的西半部。東以景美山木柵為界,北以蟾蜍山中正大安為界,西以新店溪新北市中和永和相望,南以景美溪分隔新北市新店,山地面積約佔三分之一、為一小型盆地[1]

景美區
(成立時為景美鎮)
 中華民國臺北縣的鎮、臺北市的區

1950年-1990年
景美位置
管理机构 臺北市景美區公所
歷史
 - 成立 1950年3月1日
 - 廢除 1990年3月12日
面積
 - 1989年 6.5570 km²
人口
 - 1989年估計 123,275 
     人口密度 18,800.5 /km² 
 - 1989年戶數估計 36,339 
行政分區 30810
現隸屬於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文山區
歷史[1][2]、面積[1]、人口[3]、郵遞區號117
景美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古名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梘」及「景」二漢字同音[4]

景美地區曾在1950年成立景美鎮,後於1968年併入臺北市改稱景美區,1990年再與木柵合併為文山區。今屬臺北市文山區景美次分區興隆次分區

由來

據《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5],景美源自梘尾,指瑠公圳大木梘之尾,其址約在今日舊景美橋附近,後取臺語同音,改稱「景尾」。1895年〈臺北附近地形圖〉曾將景尾街誤植為景美街,1898年〈臺灣堡圖〉又改回景尾街,是最早出現景美的正式紀錄[6]。1950年台灣推行地方自治,景尾自臺北縣深坑鄉(現新北市深坑區)劃出獨立設鎮,地方士紳林佛國建議,改用較文雅的景美,成為景美鎮。「景美」名稱沿用至今,但臺灣話仍讀作「景尾」(白話字:Kéng-bé),如臺北捷運景美站之到站廣播。

歷史

景尾街開道碑(明治42年9月立)

本區昔為平埔族霧裡薛社秀朗社散居之地[1]漢人墾拓可溯自1729年的粵籍客家移民,雖曾因越界與平埔族秀朗社發生造成數百人傷亡的糾紛[7],不過仍因霧裡薜圳瑠公圳等水利建設而持續開發,為臺北盆地漢人較早發展的區域之一。

清代屬臺北府淡水縣拳山堡萬盛庄興福庄日治時期臺北州文山郡深坑庄萬盛興福二個大字戰後劃歸臺北縣深坑鄉。1950年3月1日,景尾自深坑鄉獨立為景美鎮。1968年7月1日,景美鎮併入前一年剛升格為直轄市的臺北市,改稱景美區[1]。1990年3月12日,臺北市行政區重劃,景美與木柵合併為文山區。不過許多街道、機關名稱仍多沿用景美,本地人亦習慣以此稱呼本地。

地理

景美位臺北市的南方,新店溪以東,蟾蜍山以南,與木柵新店兩地成三角形。是臺北市通往新北市新店烏來等地的交通要道。若以1990年以前的臺北市行政區劃來看,景美區北以蟾蜍山與古亭區為鄰,東則以景美山與木柵區為界,興隆路一至三段屬景美區,四段為木柵區,分界點在再興中學及馬明潭附近。南與西則分別以景美溪和新店與新北市永和區中和區、及新店區相望。景美區包含今文山區除萬芳、萬美、萬興以外萬字頭6里、景字頭6個里、興字頭11個里,共23個里[8]。面積為6平方公里左右,約為舊木柵區的五分之一,文山區的六分之一。

著名廟宇

交通

行政區劃

1990年景美區行政區劃圖
景美地區村里沿革表[1][9]
深坑庄深坑鄉景美鎮、景美區文山區
萬盛1946年
1月
1950年
3月
1973年
5月
1974年
12月
1981年
4月
1990年
3月
現行
公館
頂公館
萬盛村萬盛里萬年里萬年里萬年里萬年里萬年里
溪洲 萬和里萬和里萬和里萬和里萬和里
萬康里萬康里
挖內 萬盛里萬盛里萬盛里萬盛里萬盛里
萬全里萬全里
三塊厝 萬隆里萬祥里萬祥里萬祥里萬祥里萬祥里
萬有里萬有里萬有里
萬瑞里萬瑞里
番婆厝 萬隆里萬隆里萬隆里萬隆里萬隆里
景尾村
[10]
景仁里景仁里景仁里景仁里景仁里景仁里
溪子口 景德里景德里
景慶里景慶里景慶里景慶里景慶里
景順里景順里
景尾 景美里景美里景美里景美里景美里景美里
景文里景文里
景行村景行里景行里景華里景華里景華里景華里
景東里景東里景東里景東里
景行里景行里景行里景行里
景南村景南里景南里景南里景南里
興福1946年
1月
1950年
3月
1973年
5月
1974年
12月
1981年
4月
1990年
3月
現行
橋頭
[11]
興福村興福里興福里興福里興福里興福里興福里
興義里
興安里興安里興安里興安里
興豐里興豐里興豐里興豐里
[12]
興豐里
興邦里興邦里興邦里
炭窯坑 興德里
 ↓[lower-alpha 1]
興得里
(1968年
7月)
興得里興得里興得里興得里興得里
什五份

十五份

興昌里興昌里興昌里
興光里興光里興光里
[13]
興光里興光里
興家里興家里
松樹腳 興旺里興旺里興旺里興旺里興旺里
興業里興業里興業里
保同埤 興泰里興泰里興泰里
2大字5村8里15里25里30里22里23里

註釋

  1. 興德里於1968年7月景美鎮併入臺北市時更名為興得里。合併前臺北市雙園區已有同名之里別,雙園該里取自當地宮廟興德宮。

參考文獻

  1. .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06: 170–174.
  2. . 台北市立文獻館. 2015-12-01: 65, 162 [2019-04-11]. ISBN 9789860469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3. . 台北市民政局. [201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4.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6-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5. Camille Imbault-Huart 著、黎烈文 譯. . 臺灣銀行.《臺灣研究叢刊》第56種
  6. . 景美地方文史部落格. [201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7. 陳培桂, 林豪. . 臺灣省政府. 1958.
  8. .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2019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14日).
  9.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臺北市A53–A54. [2019-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9).
  10. . 臺北市鄰里服務網. 本里原屬臺北縣深坑鄉景尾村,民國39年由深坑鄉劃出,自立景尾鎮,屬臺北縣景美鎮
  11. 興福庄前身之五庄,依臺灣堡圖對應位置標示。. 景美地方文史部落格. [202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根據《深坑廳報》記載深坑廳(深坑廳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設立,明治四十二(1909)廢除)設立後,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4月14日公布,同年4月21日施行,進行街庄土名改正,當時將什五份庄、炭窯坑庄 、松樹腳庄、保同埤庄與橋頭庄整併為「興福庄」。
  12. . 臺北市鄰里服務網. (民國)62年本里由興福里劃出定名興豐里,同年再劃分為興豐、興邦兩里;79年3月12日將興邦里劃入合稱興豐里。民國91年9月日行政區域調整 ,將原有28鄰福興路部分67戶撥與興旺里,99年7月1日行政區域調整又分為興豐、興邦里兩里。
  13. . 臺北市鄰里服務網. (民國)79年3月12日由興光里劃出,91年9月又將興光里興隆路3段181巷以南部分再劃歸本里。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