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

李显龙(,1952年2月10日),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唐溪村的客家人,為第三任新加坡总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自2004年起開始任职。為新加坡建國总理、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的长子。作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显龙于2004年8月从吴作栋手中接任总理一职。李显龙自1984年以来一直都是德义区()国会议员,自1987年以来是内阁成员,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新加坡政治转型的首要领导人。 2004年上任总理之前,李显龙曾担任贸工部长()、财政部长()以及新加坡副总理。他在当选国会议员之前,曾担任新加坡共和国武装部队军官,並晉任至准将军衔。

李显龙

MP
2018年於新加坡總統府會見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新加坡第3任總理
现任
就任日期
2004年8月12日
总统塞拉潘·納丹
陈庆炎
哈莉瑪·雅各布
副总理陈庆炎
贾古玛
黄根成
张志贤
尚达曼
王瑞杰
前任吴作栋
第3任人民行動黨行政委員會秘書長
现任
就任日期
2004年12月3日
副职黄根成
张志贤
尚达曼
王瑞杰
陈振声
主席林文興(2004-2011)
許文遠(2011-2018)
颜金勇(2018-今)
前任吴作栋
 新加坡副總理
任期
1990年11月28日-2004年8月12日
王鼎昌陈庆炎同时在任
总理吴作栋
前任吴作栋王鼎昌
继任尚穆根·贾古玛黄根成
新加坡國會議員
现任
就任日期
1991年8月31日
前任新选区
选区宏茂桥集选区
多数票6万2826票(38.7%)
任期
1984年12月22日-1991年8月31日
前任新选区
继任已废止
选区德义单选区
个人资料
出生 (1952-02-10) 1952年2月10日
新加坡直轄殖民地竹脚婦幼医院
籍贯广东大埔
国籍 新加坡
政党人民行动党
配偶黄名扬(1978年結婚;1982年逝世)
何晶(1985年結婚)
儿女黄名扬所生:
李修齐
李毅鹏
何晶所生:
李鸿毅
李浩毅
父母李光耀(父亲)
柯玉芝(母亲)
母校新加坡公教中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哈佛大学
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新加坡
服役新加坡陆军部队
服役时间1971年-1984年
军衔准將

背景和教育

1952年2月10日,李顯龍生在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他是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妻子柯玉芝的長子,家中有一名妹妹李諱玲和一名弟弟李顯揚[1][2]

李显龙的祖母蔡认娘是福建娘惹,母亲祖籍为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3][4]根据李光耀的传记,李显龙自5岁就学会爪夷文,一直关注新加坡政务,自1963年以来经常随同父亲到群众大会场地。

李在南洋小学公教中学()以及国家初级学院受教育。在国家初级学院,他在兼任副教授的指导下学会吹单簧管。1971年,公共服务委员会()颁发总统奖学金以及新加坡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给李显龙,供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修读数学。1973年,他荣获资深兰格勒头衔(,指剑桥大学数学尖子生),[5][6]1974年荣获数学一等荣誉及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文凭(优异)。1980年,他在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获得公共行政碩士学位。能讲英语、华语、马来语等多种语言。

军事生涯

1984年,李显龙晋升为准将军衔

1971年,李显龙加入新加坡武装部队

1978年,他就读莱文沃思堡()的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李在新加坡陆军迅速升职,1983年7月,他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准将。值得注意的是,李是圣淘沙缆车灾害事件救援行动的总指挥。

1984年,李离开武装部队,投身平民政治。[7]

早期政治生涯

由于李光耀宣布将于1984年計劃卸任总理一职,1980年代中旬,人民行动党进行领导层交接,而李显龙被视为下一届新领导人的核心成员。

1984年新加坡大选中央执行委员会()所有老成员于1985年1月1日辞职,除了李光耀以外。[8]人民行动党勝出大選后,李光耀繼續擔任總理。

1984年,32岁的李当选新加坡国会议员。大选后,当时的总理,他父亲委任他为贸工部()及国防部()政务部长。

1985年,李成为政府组织的经济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为已成立的政府政策提出修改建议,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长期增长,以及振兴当时正经历经济衰退的新加坡经济。委员会的建议包括降低企业税和个人税,以及推出一种消费税。

1986年,李被委任为贸工部代部长。1987年,他成为内阁正式成员,出任贸工部长及国防部第二部长。

1986年,当李显龙还是准将的时候,他成为刚成立的人民行动党青年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人民行动党青年团()的前身。人民行动党正进行领导层交接,许多首要领导人逐渐老化,缺乏年轻人替代。人民行动党各分支被促请各招收40到50名成员。李显龙设想有很多年轻人“有理想、爱国、肯为国尽一份力”。李显龙的目标是维持人民行动党的杰出,而“当人们想到新加坡政府时,如果他们想到新加坡的未来,那么他们就会想到人民行动党”。李也说,青年团将是年轻人提出异议的沟通渠道,否则他们可能被“引诱”把票投给反对党,将行动党政府拉下来。[9]

副总理

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从李光耀手中正式接任新加坡总理一职,李显龙被委任为两位副总理之一(另外一位是王鼎昌)。李显龙也继续担任贸工部长,直至1992年。

1992年,李显龙被诊断患有淋巴癌,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化疗。治疗开始时,他辞去了贸工部长的职位,即使他仍然是副总理。李化疗成功,癌症也已缓解了。

1998年,李被委任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2001年被委任为财政部长()。

1999年11月,世界客属第15届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举办,李光耀、李显龙以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出席闭幕式并致辞[10]

为缓解因为降低企业税和个人税而税收入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如伊拉克战争以及SARS的爆发,而导致的不断增长的预算赤字,2003年8月29日,李显龙提议将消费税(,简称GST)从3%提高到5%。这个提议在2004年1月落实。

李显龙也建议放宽新加坡公民权的规定,尤其是对新加坡妇女在海外生的孩子。[11]经过数名国会议员以及改造新加坡委员会()一再请求之后,这项建议最终实施。

在国内政治方面,李显龙身为副总理,在政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7年新加坡大选之前,李显龙在199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概述了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对国会议员的候选人的要求。[12]

在国际方面,李显龙建立了新加坡与他国的关系,例如新西兰[13]。2001年12月,李显龙越过新柔长堤,前往新山出席开斋节庆祝会,与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会面[14]。2002年,李显龙再度与马哈迪会面[15]

总理

2004年

李显龙(2004年11月)

李显龙在2004年正式接任总理的数月前,他已经在一些关键领域号召改革,为私人企业让出更多空间。身为政府的一份子,李显龙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保姆不应该时时刻刻照料一切事情。”[16]

2004年8月12日,李从吴作栋手中接任总理一职,并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一位转交给吴作栋。李显龙在大法官()杨邦孝的见证下在总统府()宣誓就职。

李于2004年8月12日举行国庆群众大会()。在他的演讲词中,他提出了“五日工作周”的计划,能够除去星期六的半天工作日。这项计划于2005年1月1日实施。

李也提议给予新生儿的母亲两个月的有薪产假,也给予财政奖励给产下第四胎的母亲。这是为了缓解新加坡近年来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2004年11月,李显龙提出计划建造两家综合度假胜地(,简称IR),也就是带有赌场的度假胜地,引发全国辩论。2005年4月,即使部分公众表示反对,李显龙宣布决定批准这项提议。这两家综合度假胜地将建造于滨海湾()和圣淘沙。为了限制在赌场赌博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李显龙建议实现保障措施,例如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赌场,以及新加坡人需支付100新元的入门费,永久居民需支付为期一年的2000新元的入门费。

2006年大选

2006年2月,大选的三个月前,李在国会宣布了总值26亿新元的“增长配套”()。[17][18]此计划是派发前几年所累积的预算盈余以现金的方式给所有新加坡成年人,给年长者的国家养老储蓄增值,给住在政府组屋的人租金和水电费回扣,给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童教育基金,以及给超过40岁的低薪工人和刚完成国民服役的军人现金花红。这些现金花红在2006年5月初分发完毕。

批评者,尤其是反对党党员,指出增长配套是为了将在2006年5月6日举行的新加坡国会大选而“收买选票”。在那次大选,李显龙带领的人民行动党赢得84个议席的82个,包括37个选区不战而胜。李显龙与其他五人在宏茂桥集选区获胜,以9万6591票赢得集选区,占总票数15万9872的60.42%。反对党工人党的六人一组大多数是20多岁,选区是15年来首次有反对党竞选。

工人党决定竞逐宏茂桥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预计反对党将避开由重量级部长带领的集选区。然而,工人党说,竞逐该集选区的首要原因是给予宏茂桥的居民投票的机会。尽管工人党团队经验不足,再加上李显龙是总理,他们还是赢得了强烈的4万9468票(30.94%)。废票的比例也非常高,总废票为1万3813,占8.64%。

2010年,李对当前的选举制度制定了选举改革方案,减少集选区的数量,将非选区议员(,简称NCMP)的数量增至最多9人(包括当选反对党议员),也将官委議員(,简称NMP)增至9人。改革还包括互联网竞选活动合法化,以及强制“冷静日”,不得进行竞选活动,政党政治广播除外。

李显龙被任命为管理超过1000亿新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董事长,于2011年6月1日生效。他将接替他父亲李光耀担任董事长,而李光耀则继续担任公司的高级顾问。

2011年大选

2011年4月,选举局宣布大选将在2011年5月7日举行。大选中人民行动党仅在一个选区自动当选。选举结果显示,行动党的支持率较2006年大选下跌6.46%,至60.14%,是自独立以来最低。[19]虽然行动党赢得絕大部分议席,即87个议席的81个,但是行动党将阿裕尼集选区输给工人党,這是反对党首次赢得集选区。两名内阁部长,即外交部长杨荣文及总理公署部长陈惠华陈惠华败选。[20]

后来,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向内阁递交辞呈,称想给年轻一代领导新加坡的机会。[21][22]李吴两人分别被委任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高级顾问。[23][24]

2011年5月21日,李显龙宣誓就职第二个任期。由他带领的新内阁包括三位新委任的部长。前教育部及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易华仁()被任命为总理公署部长以及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首次当选国会议员的王瑞杰陈振声分别被任命为教育部长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代部长新闻通讯及艺术部政务部长。[25][26]王瑞杰是自1984年以来第一位直接委任为全职部长的新议员。[27][28]

2012年4月20日,为了与新加坡网民改善联系,李设立了个人Facebook专页。[29]

外交关系

李显龙与智利总统皮涅拉(2010年11月)
李显龙与马来西亚首相纳吉阿都拉萨(2018年1月)

李显龙在外交政策上和各个国家保持良好氛围,致力加强和各国的贸易往来。2018年12月,他对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新加坡调解公约》解决跨境商业纠纷的方案表示赞成,他认为冗长的商业纠纷会扰乱正常的商业运作。2019年与46个国家签署协议稳定贸易关系。[30]

马来西亚

2009年5月21日至22日,马来西亚首相纳吉·阿都拉萨赴新加坡进行两天访问。在这访问里,李显龙和纳吉同意以更有效的方式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将搁置或解决两国的“历史遗留”课题。在新加坡的演讲中,纳吉表示希望这访问将会是两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的信号。[31]

2010年,马来西亚首相纳吉解决了两国的关键外交问题,结束了交通运输的僵局及增加新加坡对马来西亚依斯干達經濟特區的投资。李显龙和纳吉同意修改1990年签署的协定,特别是两方承诺把马来亚铁道西海岸铁路线的终点站从丹戎巴葛总站移至兀兰火车关卡,设立名为“马新有限公司”(M-S Pte Ltd)的合资企业以在新加坡建造滨海盛景(Marina One)和双景坊(DUO),被新加坡接收的铁路轨道将会被“绿色走廊”取代,未来成为新加坡地铁环线的一部分。还有协定中允许淡马锡控股国库控股合资发展马来西亚依斯甘达。[32]

2018年5月19日,李显龙拜会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这场会面在马哈迪办公地点首要领导基金会进行[33],引起法国国际广播电台[34]的报导。同年11月12日,李显龙与马哈迪共进午餐,曾回忆起小时候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吃过的云吞面[35]。2019年4月9日,李显龙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在布城出席第9届马新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6][37]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李显龙政府的領導下,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有所改善。两国在贸易、旅游和投资领域有顺利的进展,不仅因为两国利益关系,也是因为承诺对区域共同发展有益。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简称JCBC)负责推广中新双边合作。

李在2005年9月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会见时,提议建立中国-亚细安自由贸易区,能在2010年以前达到贸易额500亿美元的目标。在这样做时,双方同意应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之间的关系。

2005年10月下旬,李显龙到中国大陸进行为期七天的访问,重申改善亚细安与中国大陸的双边外交关系的重要性。他说:“这是一个长期的承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你去了,钱就会长在树上。中国绝对不是。”

2017年9月下旬,李显龙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访问中国,被外界视为修补两国关系。[38]

中华民国

李顯龍在位期間,一直繼承自他父親李光耀以來對台友好的政策,但與其他國家一樣,承認一個中國政策

2004年7月10日,尚未接任总理的李显龙访问台灣,造成中国大陸方面的不满。

2004年8月28日,在他的第一次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上,他批评時任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及民众高估自己若是宣布台灣獨立運動的话会得到的支持。与此同时,他还在群众大会上澄清自己在7月访问台湾是为了确保接任总理时,能收集到足够的智慧来作出正确的决定。他也重申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支持。后来,同年9月,外交部长杨荣文告诫联合国大会两岸关系恶化的危害。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陈唐山被激怒,称新加坡为“鼻屎大的国家”。[39]陈后来正式道歉。[40]

2015年11月7日,當「兩岸領導人會面」及兩岸雙方的共同晚宴也結束後,李顯龍突然在個人臉書公佈,先前他和馬英九總統會談的照片,但沒有說明會見的確切時間與地點。李顯龍在臉書上貼文,說他難得有機會和「老朋友馬英九喝茶敘舊」。英文部分則寫著在晚間與「馬英九總統」 (President Ma Ying-jeou )一起喝茶。

美国

2005年7月,李显龙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小布什會面。

新加坡与美国关系良好密切。自《新加坡-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于2004年1月1日落实后,双边贸易的增长改善两国商业和外交关系。

2005年7月6日至16日之间,李显龙在数名部长,如国防部长张志贤和外交部长杨荣文的陪同下,以新加坡总理的身份首次到访美国。

2005年7月12日,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与李签署《美利坚合众国与新加坡共和国国防和安全更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战略框架协议》()。该协议是扩大双边关系自然的一步。早在2003年10月,布什总统与当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首次表示有意订立此协议。

该协议的用意是应对共同威胁,例如恐怖主义以及大量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促使美国与新加坡之间更紧密的合作。

2016年8月1日至5日他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以纪念美国与新加坡建交50周年,他同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白宫会谈并受到国宴招待,新加坡也成为在奥巴马任内获此待遇的第一个东南亚国家,他希望美国国会早日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赞扬美国在区域与国际秩序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41]

引退

李顯龍表示新加坡不應該有一位超過70歲的總理,因此最遲會在2022年的70歲左右隐退。

争议

身为新加坡建國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的政治生涯曾被指控为裙带关系世襲專政[42][43][44][45]

1985年他32岁时,他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准将,而从小被广泛认为是李光耀总理一职的接班人。当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由吴作栋接任时,数位评论家认为吴只是个过渡人物,但是李光耀却不以为然。李光耀在他的回忆录中强调,他不能让儿子直接继承他:“由其他人接替我担任总理较为恰当。那么若显龙之后升到那个职位,就明确能够看出他是靠自己的实力做到的。”

李氏政權对裙带关系的问题十分敏感。李显龙解释说:“如果有人质疑我是总理不是因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是因为我父亲的关系,又或是我的妻子经营淡马锡不是因为她是最合适的人选,而是因为我的关系,那么我的所有信誉和道德权威将被销毁,因为我不配担任这个职位。”[42][43]

评价

2016年,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把李显龙列入“新闻自由掠夺者”名单[46][47]

个人生活

李显龙的第一任妻子是马来西亚出生的黄名扬(1951年-1982年10月28日),為其产下長女李修齐(1981年3月-)和患有白化症的長子李毅鹏(1982年10月7日-)。黄名扬在產下李毅鹏的三周后因心脏病发而逝世,终年31岁。[48]

1985年,33岁的李与公务员何晶结婚,何晶随后成为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生下兩個兒子李鸿毅(1987年5月1日-)、李浩毅(1989年-)。李鸿毅是2006年李光耀数学及科学奖得主,同年,他被委任为新加坡武装部队军官。2008年,李显龙与何晶的幼子李浩毅也获得了“李光耀数理奖”,李显龙以家长身份出席了颁奖典礼。李浩毅任職軟件工程師。

2015年,李显龙患上了前列腺癌,并于2月15日入院接受手术。在1992年,他曾被诊断患有淋巴癌[49]

李显龙对电脑程式設計有兴趣,并在空闲时间使用C++编写了一个数独求解程式,并把代码开源。[50][51]

榮譽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pm-lee-hsien-loongs-eulogy-to-his-father-lee-kuan-yew-at-mandai-crematorium
  2. https://mothership.sg/2019/08/lee-hsien-loong-15-years-prime-minister-singapore/
  3. . 新华网. [2014-03-20].
  4. . 凤凰网. 2007-11-19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0).
  5. Kuan Yew, Lee. . Harper. 2000: 750–751. ISBN 978-0-06019-776-6.
  6. Neo Hui Min. . The Straits Times. 2004-08-12 [2013-06-02].
  7. . Cabinet of Singapore. [2014-03-20].
  8. Chan, Heng Che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158–167. JSTOR 2644451.
  9. . Young PAP. People's Action Party. [201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0).
  10. . cpc.people.com.cn. [2021-01-29].
  11. Chuang, Peck Ming. . Yaleglobal.yale.edu. 2003-06-12 [2013-09-02].
  12. Koh, Buck Song. . The Straits Times. 1996-10-12.
  13. Koh, Buck Song. . The Straits Times. 1997-03-24.
  14. . www.enanyang.my. 2018-05-12 [2021-01-07] (中文(简体)‎).
  15. . m.facebook.com. [2021-01-07].
  16. Quoted in Malakunas, Karl (7 Jan 2004) "Apron strings to loosen on Singapore's nanny state - future PM" Agence France-Presse, and analysed in Koh, Buck Song (2011) Brand Singapore: How Nation Branding Built Asia's Leading Global City, page 152
  17. . Ministry of Finance. Central Provident Fund Board. 2007 [2014-03-21].
  18. .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06-02-18 [2014-03-21].
  19. Brown, Kevin. . Financial Times. 2011-05-08 [2011-05-09].
  20. . AsiaOne. 2011-05-08 [201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2).
  21. . BBC News. 2011-05-14 [2014-03-21].
  22. . BBC中文网. 2011-05-14 [2014-03-21].
  23. Zakir Hussain. . The Straits Times. 19 May 2011: A3.
  24. Leong Wee Keat. . Today. : 4 [201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25. Lydia Lim, , The Straits Times, 19 May 2011: A1 & A4
  26. Loh Chee Kong, , Today: 1 & 3, [201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27. Rachel Chang, , The Straits Times, 19 May 2011: A7
  28. Esther Ng, , Today, 19 May 2011: 6 [201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29. Mahtani, Shibani. . Blogs.wsj.com. 2012-04-20 [2013-09-02].
  30.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9-08/07/c_1124849699.htm
  31. "Ties with Singapore to move forward", Clarissa Oon, The Straits Times, 23 May 2009
  32. Malaysia and Singapore end deadlock on key issues, The Star, 25 May 2010
  33. 马新社. . Malaysiakini. 2018-05-19 [2020-12-08] (中文).
  34.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8-05-20 [2020-12-08] (中文(简体)‎).
  35. . www.8world.com. [2020-11-19].
  36. 马新社. . Malaysiakini. 2019-04-09 [2020-11-19] (中文).
  37. . www.sinchew.com.my. [2020-11-19].
  38. 游, 润恬. . 联合早报. 2017-09-19.
  39. 楊, 孟瑜. . BBC中文网. 2004-09-28 [2014-03-23].
  40. 王, 平宇. . 自由新闻网. 2004-09-29 [2014-03-23].
  41. 李显龙:望美维持在亚太不可或缺的领导地位
  42. . Asiaone. 2010-04-16 [2014-03-23].
  43. . sporenewsalternative. YouTube. 2010-04-16 [2014-03-23].
  44. . The New York Times. 1996-02-22.
  45. Brook, Stephen. .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10-18.
  46. . RSF. [2020-12-07] (英语).
  47. 综合报导, 2016年 11月 03日 星期四 04:33 下午 Myt. . www.cincainews.com. [2020-11-30] (中文).
  48. Henson, Bertha. . The Sunday Times / Asiaone. 1993-05-09 [200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9).
  49. . 钱江晚报. 2015-02-16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50. . Ars Technica UK. [12 September 2015].
  51. . www.facebook.com. [2019-08-18] (中文(简体)‎).
  52. . Peru21.pe. 2008-11-22 [201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西班牙语).
  53. . Channel NewsAsia. 2010-08-13 [2010-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0).
  54.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获颁世界领导人奖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李显龙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李显龙
演講辭
  • .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Singapore). 2007-08-19 [200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Singapore Government Press Centre. 2008-08-17 [201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0).
官衔
前任者:
陈庆炎
贸工部长
1986年–1992年
繼任者:
丹那巴南
前任者:
吴作栋
新加坡副总理
1990–2004
王鼎昌陈庆炎一起
繼任者:
陈庆炎
前任者:
胡赐道
财政部长
2001年–2007年
繼任者:
尚达曼
前任者:
吴作栋
新加坡总理
2004年–
現任
政党职务
前任者:
吴作栋
人民行动党秘书长
2004年–
現任
議會席位
新選區 德义单选区国会议员
1984年–1991年
已废止
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
1991年–
現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