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

祭灶节東亞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謝节送灶祭灶灶王節等,琉球語稱為「御願解」。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四當日,或前後一日。祭灶节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中国民間信仰祭拜完灶神之後「送神」,也有人認為是廿三日祭灶、廿四日送走其他眾神。據說每年年底,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都要回天庭玉皇大帝述職,只留下部將鎮守神龕;亦有認為「送神」係只送走灶神[1]。眾神之中,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恶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時祭拜家中諸神與灶君。祭祀完神靈,就可以清掃神桌,也可以請家中男子爬上神桌清掃。

祭灶節

灶君——祭灶節祭祀的對象
中文名稱
简体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
琉球語名稱
琉球漢字
琉球國字頭ウガンブトゥチ
拉丁化

習俗

中國神話道教中,灶君太歲與民間諸神將會在农历腊月廿四日的子時到日落之前,上升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報一年行政之事務。

人們相信,除了過路遊神以外,上天於家家戶戶設置了一位監督者灶君(或稱司命灶君灶神灶王爷灶王),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農曆年底,十二月廿四日交年[2](類似今日小年夜),眾神登天,只留下部將守護廟宇與神龕,尤其灶君會向玉帝彙報人間家家戶戶的善惡,玉帝將据此决定下一年对这個家庭是賜福或降禍。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的节日。正月初四接神日傍晚接灶君以後,灶君再下凡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善惡。

有些家庭在臺(現代或為瓦斯爐臺)附近贴有灶君画像,一般大多供奉、甜食(為使其說出之言語甜甜蜜蜜)、水果等等。有些人甚至會準備牧草或生鮮蔬菜(如紅蘿蔔地瓜黃瓜九層塔等)供奉灶君所乘之駿馬。

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君)酒”的记载。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人至除夜,請看經、備酒果送神,以酒糟塗灶門之上,謂之醉司命。」繼承此俗,有些地區的人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或米糕等甜食用火融化,抹在在灶神画像的嘴上(華南則多用湯圓年糕),使其「嘴甜」,以避免其於玉帝面前说自己一家老小的坏话,不過現代人常用糖果巧克力輕輕往香爐方向劃過,略做表示。[3][4]琉球人祭灶的祭品有一種叫御茶子(ウチャヌク)的傳統甜餡餅,除此之外包括大蒜,用意是希望灶神吃了大蒜口臭,不敢在玉帝面前說話。

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面目黝黑,要把旧像揭下祭拜後與紙(或紙、紙轎子等交通工具)與紙錢一起焚化,新年后再拿一幅灶神画像或神位,贴上奉祀。上香祭拜後燒紙錢。

如無供奉画像者,則用紅紙寫上「司命灶君神位」、「敬奉司命灶君」等類字樣,貼在爐灶上平日祭拜,祭灶日更換後與紙錢一起焚化。也有的人沒有貼畫像,直接在家中爐灶前設置香案,或是直接在神明廳或者廳堂神畫(一般廳堂神畫中,繪有灶君神像)祭拜。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在中國北方,普遍傳說灶君是位俊朗的美男子,因此由男丁祭拜灶君,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之說,或許為「嚴男女之防」的表現,如實在不得已,祭拜時必須戴著斗笠遮掩面貌[5]。为了让灶君说好话,基本上會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糊在畫像上的灶君嘴上或者神位上,让他上天言好事,燒紙錢時才火化。到過年時,要再把灶君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君圖(画有灶君,也有可能是灶君夫婦)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或「有德能司火,無私可達天」。横批:敬神如在。

另外,閩南人大多認為,此日開始,除了城隍土地神境主等土地類神明以外,諸神都回天述職,只有部將留後掌管香爐,故不僅僅祭奉灶君,而多半在神案上一併祭祀家中供奉的諸神。送神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开始放鬆。送神日也是“扫尘日”,閩南語稱作「清囤」,意思是清理房舍,整理衛生,准备过年。將眾神送走之後,有人也會點香祭拜祖先,告訴祖先「要清囤,要開始打掃環境了」。然後可以清理神佛祖先牌位上的灰塵。不過,若要登上神桌清理,通常只限家中男子[6]根據《蘋果日報》訪問風水專家鄭雅勻,鄭雅勻稱,應該由家中男性清潔神桌,不適合由女性打掃[7]

也有人認為,只有灶君與太歲神回天,其他神靈繼續居住於世間,享受香火,否則就不需要賀正了。也有說法稱神明都居住在天庭或原鄉祖廟,天庭的神靈無必要回天,居住原鄉的神明,送神日自然會從原鄉祖廟回天。民宅奉祀的諸神神像中,包括灶君太歲等神,原本就是眾神的分靈(部將),他們長居民間,沒有所謂送神的問題,這只是信眾們年底對神明保佑,而感謝的一種作為,同時也因為一年之內因為禁忌,不准好好清理神桌與神龕,送神是為了創造一個打掃神桌與神龕的好機會。

兩廣越南等地區也有說法是,送神完畢後,除夕晚上到正月初一,灶君还要与诸神下凡,與人們一起过年,故除夕夜,有許多人也會祭拜灶君。

馬祖地區每到年底,當地立法委員便印製灶君圖分送鄉民[8],鄉民多貼於廚房內,祭灶時備有豐盛食物及特別之「祭灶料」(包含芝蔴粩、紅白花生粒等甜食)。在福州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說法,即祭灶的時間,當官人家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百姓在二十四日,蜑民在二十五日。

年底,由于没有灶君的监督,有些人會趁機犯點小錯:開開玩笑、聚众小賭,稍稍放纵。另外有些虔誠道教信徒相信,眾神回天以後,舊曆十二月廿五日開始,玉皇大帝會派遣代天巡狩之神或其他天神,到凡間考察善惡,稱為「天神下降」,民間傳說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親自到人世間考察。直到正月初四日的下午,眾神回到人世間,天神方才回天。所以送神日之後還是必須堅守正道,不能趁機犯下任何小過。

時間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時到日落都有人祭祀,但俗稱「送神早、接神晚」,因人們希望神靈能在天庭多一點歇息,一般會在中午前祭祀完成。

北京有「官三、民四、王八婊子二十五」,即祭灶的時間,官吏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百姓在二十四日,青樓二十五日才送神。北京顯貴人家一般在農曆臘月(十二月)廿三日祭灶,並焚化灶君畫像。在福州與北京類似,有「官三民四曲蹄五」的說法,蜑民比一般人晚,在二十五日。

在南方的兩湖江浙閩南等同樣是漢族聚集地的地方,則往往於農曆臘月(十二月)廿四日祭灶,顯貴的世族也不會提早。

琉球人在十二月廿四日祭灶,士族也不例外。

文學

民間有幾種慣用的禱詞,如:「今年又到二十三,恭送灶君上青天,乘駿馬、快加鞭,灶君上升如青煙,敬供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多美言。」或「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青天。有駿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或「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

相傳羅隱有《送灶君》一首:「一炷清香一縷煙,灶君今日上青天。天公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充分形容了失意文人祭灶的苦悶[9]

范成大《祭灶辭》:「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猪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爭鬪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乞取利市歸來分。」

註解

  1. ~送神與清屯~
  2. 東京夢華錄/卷十 十二月
  3. 菁寮國小建大灶煮湯圓
  4. 【迎春報喜:典藏陪您過新年】系列:年前
  5. 女不祭灶
  6.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 廿五日天神下降
  7. 女人不能碰 小心衰一整年
  8. .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9. 作者一說呂蒙正,版本亦甚多,字句大同小異。如:「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一碗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天公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一束黃鏹一縷煙,灶君乘馬上青天。天公若問人間事,但見文章不值錢。」、「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欲知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一盞清茶一縷煙,恭迎司命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唯有文章不值錢。」等

參見

參考資料

  • 《送君醉飽登天門─祭灶送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