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清

鄭子清臺灣話[lower-alpha 2]1865年-1931年),本名鄭祖揚,字子清,號肯播,「媽宮舉人[lower-alpha 3]鄭步蟾三子,時人多尊稱「三舍伯」。臺灣澎湖廳東西澳媽宮人(今澎湖縣馬公市),日治時期擔任澎湖廳檢稅吏達二十餘年。[1][2]

三舍伯
鄭子清
「清平」、「如意」,鄭子清印,攝於澎湖天后宮內的忠孝祠。
子清
肯播
本名鄭祖揚
出生1865年(同治四年八月初七)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澎湖廳東西澳媽宮社東甲
逝世1931年(昭和六年九月初七)
日治臺灣澎湖廳媽宮街南町(馬公市啟明里)
墓地 臺灣澎湖縣馬公市草樹仔尾(今光榮里)
国籍 大清帝國
 大日本帝國
籍贯漳州龍溪衍派
语言臺灣閩南語
职业澎湖廳檢稅吏
组织媽宮街[lower-alpha 1]公職
一新社樂善堂
儿女兩男(一過房子、一為養子)
父母鄭步蟾、李氏安英
亲属庶母:朱日春
正室:謝氏儉
妾室:吳氏旋
汉语名称
繁体字
简化字
汉语拼音 Zhèng Zi-qīng
闽南语白話字 Tīⁿ Tsú-tshing

生平

鄭步蟾(1831年-1878年)為清領時期澎湖媽宮唯二的舉人之一,鄭子清出生於同治四年(1865年)[lower-alpha 4],為鄭步蟾第三子、亦為正室李安英第三子;鄭子清尚有一庶兄弟鄭祖年在同治三年(1864年)出世,年歲略長於鄭子清,但族譜仍將嫡出的鄭子清列為第三子。[1]根據後輩子孫鄭紹裘描述,鄭子清樣貌威嚴,且體格甚是魁梧。[2]

光緒21年(1895年),清朝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大臣伊藤博文簽署《馬關條約》,台灣、澎湖群島自此易幟。[3]因應日本政府於同年頒布「住民去就決定日」,給予居住台灣全境的人兩年的時間決定國籍[4][5];鄭子清與其他三位兄弟乃協議商討,長兄鄭祖堯和四弟鄭祖年遷居福建,而鄭子清與次兄鄭祖模則留守澎湖媽宮的祖厝。[6]

澎湖天后宮節孝祠楹聯(鄭子清題)

日治時期,鄭子清受聘為澎湖廳的檢稅吏,處理當地稅務達二十餘年,可謂深受日本當局器重,他性格親和,作有「退一步思」之墨寶,引以為座右銘,廣受商界與百姓敬重。[2]

鄭子清幼承庭訓使然,擅長詩文,在一新社的樂善堂(鸞堂)擔任錄鸞生,十分熱衷推廣民間風俗勸善的活動。此外,曾於澎湖天后宮內貞節祠題聯曰:[7][6]:78

亦在澎湖關帝廟楹聯題曰:[1]

昭和六年(1931)農曆九月初七,鄭子清於南町(今啟明里)居處中因腦溢血而忽然暈眩倒地,旋即送至澎湖病院搶救,不幸仍於翌日清晨往生,享壽67歲,後安葬於媽宮草樹仔尾之公墓。[1][2]

西瀛吟社吳爾聰感嘆先前曾相約一道募款重修澎湖孔廟的故友,如今共同奮鬥的夥伴又減少一員,為悼鄭子清之逝,吳爾聰撰詩曰:[6]:78

家族

  • 鄭子清叔父鄭步雲(1854年-1916年),曾參與1885年的西仔反清法戰爭),且日治時期曾擔任媽宮街長。[6]:76-77
  • 鄭子清姑姑鄭氏佩嫁予「澎湖末代舉人」郭鶚翔(1839年-1907年)。[6]:105
  • 鄭子清正室謝氏儉同為媽宮東甲人,其弟謝寶樹為日治時期澎湖廳之通譯官,爾後納來自嵵裡澳雞母塢(今五德里)的吳氏旋為妾。[1]
  • 鄭子清一妻一妾皆未有生育,乃領養進益(又名朝基)為子,二兄鄭祖模將第四子鄭暻文出嗣,過繼予鄭子清承續香火。[1]
  • 大正三年(1924年)間,長嫂鮑氏桑偕九歲的鄭大洽廈門返澎依親,曾依附於鄭子清膝下,其姪孫鄭大洽日後出任中華民國台灣省澎湖縣議會的第一屆民選議長。[7][8]

相關條目

注釋

  1. 「媽宮」一名持續沿用至日治時期中期,直到大正九年(1920年)間,台灣總督府的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動行政區域改制,原澎湖廳改組成澎湖郡,澎湖郡轄下的「媽宮」便仿其音字形,被簡化成「馬公」,並沿用迄今。(黃驗、黃裕元,2015:98-100)
  2. 鄭姓通常作「Tēⁿ」,但澎湖媽宮腔作「Tīⁿ」。
  3. 咸豐二年壬子科舉人(陳翔墀榜)。
  4. 鄭步蟾第四子鄭祖年出世於同治三年(1864年),略長於鄭子清,但族譜仍將嫡出的鄭子清列為第三子。

參考資料

  1. 鄭紹裘. . 澎湖: 鄭紹裘. 1990 [2020-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2. 鄭, 紹裘. .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7: 188–189. ISBN 9570088117 (中文(台灣)‎).
  3. 許, 毓良. .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灣)‎).
  4. 編輯部. . 故事 gushi.tw|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015-08-01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中文(台灣)‎).
  5. 黃, 驗; 黃, 裕元. 2016年第三刷. 臺北市: 遠流. 2015. ISBN 9789860475227 (中文(台灣)‎).
  6. 高啟進. .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台灣)‎).
  7. 澎湖縣文化局.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台灣)‎).
  8. 許, 雪姬. .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118–120. ISBN 986001521X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