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臺灣

臺灣歷史 | 臺灣歷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臺灣 | 20世纪臺灣 | 21世纪臺灣
年代 1930年代臺灣 | 1940年代臺灣 |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 1970年代臺灣 | 1980年代臺灣 | 1990年代臺灣
年份 1958年臺灣 | 1959年臺灣 | 1960年臺灣 | 1961年臺灣 | 1962年臺灣 | 1963年臺灣 | 1964年臺灣 | 1965年臺灣 | 1966年臺灣 | 1967年臺灣 | 1968年臺灣
纪年 癸卯兔年)、中華民國52年
1963年
社會

国家领导人

科技

天文  科技  铁路

文化娛樂

电影  文学  音乐  遊戲  電視節目 中国大陆电视剧  台湾电视剧

體育

體育  足球  籃球  棒球  撞球

區域

中国大陆  上海  香港  澳門  臺灣  日本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歐洲  美國

分類

分類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列表  維基新聞

政府

  • 總統:蔣中正
  • 副總統:陳誠
  • 行政院院長:陳誠→嚴家淦

大事記

1月

  • 1月1日——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署長貝爾(David E. Bell)訪臺,以了解臺灣對美援運用及需要情形[1]:688
  • 1月3日——前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長朱家驊病逝(浙江吳興人,曾任交通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又長期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長,在南港重建中央研究院,對臺灣後來之學術發展頗有助益。)[1]:688
  • 1月8日——國防部證實:政府已派遣大批游擊幹部赴中國大陸各省建立基地[1]:688
  • 1月24日——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臺灣銀行董事長尹仲容病逝(湖南邵陽人,利用美援發展臺灣之紡織業、進行外匯改革,有助於臺灣經濟之發展。)[1]:688
  • 1月28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在美援運用委員會會議指出,「以農業為經濟基礎,工業化為努力目標」為當前經濟政策[1]:688
  • 1月29日——韓國外長崔德新訪臺7天(2月4日,發表聯合公報。)[1]:688

2月

3月

4月

5月

  • 5月1日——總統府秘書長張群代表總統訪問日本5月16日,返國。)[1]:690。與前首相岸信介、首相池田勇人及朝野人士商談「中日全面合作、共同積極反共」。
  • 5月2日——蔣經國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各訓練機構業務檢討會議。
  • 5月15日——總統明令公布12月25日為行憲紀念日[1]:690
  • 5月20日——特任汪公紀為駐馬拉加西共和國大使(1965年12月11日,由陳澤溎繼任大使。)[1]:690

6月

7月

  • 7月1日——特任石覺為銓敍部長;中央銀行宣布全面降低存放利率10%,以減輕生產成本,活潑金融資本[1]:691
  • 7月2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簡稱「明德小組」(德語:)的「明德專案連絡人室」,以推動與西德培訓在台之中華民國國軍事宜。與白團美軍顧問團並列為戰後台灣三大外國軍事顧問團。另有派軍官赴德培訓的「培德案」,前後合計共培訓了25位軍官(前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殷宗文與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孟澤爾將軍侍從官王玉麒[8]
  • 7月15日——公布「戡亂時期貪污治罪條例」,以嚴刑峻法,整飭政風[1]:691
  • 7月20日——臺灣省政府設立2.9億元貸款基金,貸款佃農購買承租之耕地,徹底消除租佃制度[1]:691
  • 7月25日——游擊隊五批在粵閩沿海登陸成功(8月29日,中共在浙閩粵沿海布防,對抗游擊隊陸續登陸。)[1]:691
  • 7月29日——美援臺克猛犬式輕型坦克車(M41)一批,移交陸軍使用[1]:691

8月

  • 8月1日——琉球政府行政主席大田政作訪臺[1]:691
  • 8月8日——李克竣與親友集資新台幣200萬元,於臺北縣三重市創立歌林股份有限公司
  • 8月13日——日本池田勇人內閣內閣會議通過由日本倉敷縲縈公司,向中共出售一套製造維尼龍工廠整廠設備的案子,工廠生產能力為每天生產人造纖維三十噸,價格為2,000萬美元;其中立即付款部分僅500萬美元,其餘1,500萬元由日本進出口銀行貸款,准由中共分5年分期支付,年息6分[9]。臺灣極力表示反對[10]:104。池田勇人則以「這是依循政經分離原則的貿易」為藉口,一意孤行。這座日本政府之此一決定,無異給中共以經濟援助,而維尼龍製品在軍用上也頗有價值,因此也可以算是軍援;當倉敷工廠案尚未解決之時,池田首相在國會發言,主張「兩個中國」,並稱中華民國為「蔣政權」,稱中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對新聞記者表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為夢想,激怒台灣上下[9]
  • 8月16日——國防部總政治部改制為總政治作戰部[1]:692
  • 8月22日——外交部電駐日大使張厲生就日本出售2,000萬美元人造纖維工廠給中共一事提出交涉(8月28日,張厲生向日本外務省嚴重抗議,促日本取消人造纖維工廠售予中共。9月18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公然表示:中華民國沒有希望光復大陸。一群青年聚集臺北日本使館前示威抗議。9月20日,民眾向日本大使館投擲石塊表達不滿。9月21日,各界領袖堅決支持政府對日採取強硬措施。)[1]:692
  • 8月23日——駐美大使蔣廷黻代表中華民國在核子禁試條約中簽字,為第74個簽署國[1]:692

9月

  • 9月1日——美援運用委員會改組,更名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仍由陳誠兼任主任委員[1]:692
  • 9月6日——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軍退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10天[1]:692。蔣經國赴美訪問,會見美國總統甘迺迪,會談雙方共同關切問題[10]:105。蔣經國二度訪美,謀求美國支持、諒解,探索美方底蘊[11]:520
  • 9月11日——超強颱風葛樂禮侵襲臺灣東北部,災害慘重,損失16億元(9月12日,行政院下令迅予救濟,並檢討北區防洪措施)[1]:692-693。颱風葛樂禮從台灣北部海域經過,由於雨量太大及正值漲潮期,加上石門水庫洩洪,造成整個台北盆地大淹水,泡在水裡三天三夜。同日611次貨物列車於烏樹林橋(今頭前溪橋南半段,北半段則為紅毛田溪橋新竹北),因葛樂禮颱風來襲,溪水暴漲,造成該橋嚴重傾斜,列車掉入河底,二名駕駛以及列車長殉職,事故機車R50號後來被挖回修復並使用至2008年退役[12]
  • 9月15日——美國陸軍部長范錫(Harrell T. Vance)訪臺[1]:693
  • 9月19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在招待美國赫斯特報系總編輯等人時表示﹕「中共在三、五年內不會有變化;臺灣的反攻大陸政策,沒有依據,近乎幻想。」
  • 9月21日——為表示不滿日本政府,召還駐日大使張厲生[9]。總統蔣中正接見美國記者,嚴斥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對中華民國光復大陸之能力表示懷疑之談話[1]:693。蔣接見由東京來到台北的赫斯特報系總編輯等同一批人士時,指出《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係防日本軍國主義,並警告日本人勿忘歷史教訓[10]:105
  • 9月29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主持曾文溪海埔地示範區開發工程開工(1965年7月11日,闢曾文溪海埔地為魚塭。1967年1月15日,開發完成。)[1]:693

10月

  • 10月7日——中共訪日代表團成員周鴻慶向蘇聯駐日使館請求政治庇護(10月8日,中華民國駐日大使館要求交予我方保護;10月25日,受日本左派團體影響,周鴻慶決返回中國大陸;12月25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後宮虎郎來臺說明;12月28日,外交部長沈昌煥召見日本駐臺大使木村四郎七12月30日,外交部決召回駐日使館高級官員。1964年1月9日,周鴻慶被押返中國大陸。)[1]:693。中共於9月6日派「油壓機械考察團」赴日,本日準備返回中國大陸,團員周鴻慶欲前往臺灣尋求政治庇護,誤入蘇俄駐日大使館,俄使館將周交給日警,我駐日使館即與日方聯繫願接周回臺灣,但日方處理此案時偏袒中共方面,使周鴻慶改變意志說要返回大陸[9]池田勇人內閣將欲投奔臺灣之周鴻慶遣返中國大陸,種種不友好行動,使臺日關係瀕於破裂[10]:106。史稱「周鴻慶事件」[13]
  • 10月10日——總統蔣中正發表國慶文告,表示短期內可消滅中共,宣布放棄「抗俄」之想法[1]:693
  • 10月13日——臺、美簽訂臺灣棉紡織品對美輸出4年雙邊協定[1]:693
  • 10月21日——第十八屆聯合國大會以57票對41票,12票棄權,否決阿爾巴尼亞所提以中共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席位案[1]:694
  • 10月26日——政府派遣11批反共游擊隊順利登上中國大陸,深入內地,與中國大陸反共武力會合[1]:694
  • 10月30日——日本自民黨副總裁大野伴睦來臺向蔣中正總統祝壽,並攜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解釋對中共貿易問題函[1]:694。在臺北市國光戲院舉行第2屆金馬獎

11月

  • 11月1日——葉常棣少校駕駛U-2對武漢疑似核武器設施執行偵察任務,後在江西鷹潭附近被解放軍空軍的SA-2飛彈擊落俘擄。葉常棣於1983年雙十節與張立義少校同時釋放至香港,經美國中情局協助安排赴美定居。
  • 11月2日——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之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落成[1]:694
  • 11月4日——中共宣布:本年6月23日10月24日間,有9批國軍游擊隊進入中國大陸[1]:694
  • 11月6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指出,經濟發展新目標為增加出口,建立完整工業系統,成為真正工業化國家[1]:694
  • 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臺北揭幕(11月20日,修正通過黨章、政綱及現階段工作綱領;11月21日,通過蔣中正連任總裁及籌組「中華民國反共建國聯盟」;11月22日,通過陳誠連任副總裁,于右任等144人為中央評議委員,蔣經國等74人為當選為中央委員。)[1]:694
  • 11月14日——總統蔣中正對美國記者說:大陸反共游擊隊已建立游擊基地,實力正在迅速成長之中[1]:694
  • 11月17日——全臺各地學生推行不買日貨、不看日本電影、不聽日本音樂、不講日語、不閱日本書刊之「五不運動」[1]:694
  • 11月18日——名書畫家溥儒病逝(出身清皇室,書畫造詣與張大千齊名,並稱為「南張北溥」,1949年抵臺後曾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也赴亞洲各國講學。)[1]:694。反共游擊隊奇襲福建沿海,登陸琅琦島(11月19日,再度突擊霞浦海尾及南日島西端。)[1]:695
  • 11月21日——臺灣省政府修正發布「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等6項地方自治法規,縣市代表、鄉鎮代表任期改為4年[1]:695
  • 11月23日——中國國民黨舉行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一中全會,通過總裁蔣中正提名之蔣經國等15人為中央常務委員;甲骨文研究專家董作賓逝世(河南南陽人,曾主持殷墟挖掘,有功於考古學及殷商史研究,在甲骨文考釋之成就尤其受到國際矚目。)[1]:695
  • 11月26日——臺、美聯合兩棲空降「北斗演習」,於臺灣南部揭幕(12月5日,結束。)[1]:695

12月

出生

逝世

參考

  1. 呂芳上總策畫,朱文原、周美華、葉惠芬、高素蘭、陳曼華、歐素瑛編輯撰稿. . 台北: 國史館. 2012. ISBN 978-986-03-3586-6.
  2. . 典藏台灣. [2015-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3. .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00. ISBN 957-02-5836-5.(繁體中文)
  4. . 台北: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 2012: 頁124. ISBN 978-986-03-2422-8.(繁體中文)
  5. 泰國蒲美蓬國王及詩麗吉王后1963年6月5日至8日訪問中華民國珍貴歷史照片紀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6. 泰國國王蒲美蓬陛下設宴答謝總統伉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國家文化資料庫, 中華民國文化部
  7. 泰國國王暨王后訪問中華民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Learning &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8. 王慶偉. .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美國史丹福: 北美世界日報). 2013-05-15 [201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2) (中文).
  9. . [2016-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0. 陳雷等編著.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11. 王成斌等主編 (编). .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12. . [2016-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3. . [2015-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