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屬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環。根据教育部2018年数据,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5.7%。[1]2019年高等教育毕业生834万,而1997年出生人数1445万,占比达到57%。[2]

中國大陸高中後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
(普通、成人)
研究生 博士
碩士
本科 學士
專科
中等教育
(普通、职业)
高中
中专、中职
高三
高二
高一

基本制度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分级

根据从1981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十五条 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

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

第十六条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学制

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

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

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

学位

分级

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982年授予马中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号博士学位证书

授予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第四条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五条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六条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招生

普通高等教育

普通高考[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上旬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春季高考
专升本

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是为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在籍学生开设的可升入本科阶段在本科院校学习的入学考试,由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教育考试部门自行举办,考试内容、报名要求和招生计划等各省都有所不同,一般一位全日制专科高校学生在学期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

本科第二学士学位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省一级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由学员所报考的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录取后正式取得学籍。主要学习方式:

  1. 进入高校全日制脱产学习;
  2. 进入高校以业余面授方式学习;
  3. 进入普通高校设立的函授站以函授形式业余学习。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国务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规定参加自学考试。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

研究生层次

全國統考 數學一二三 英語一二 政治

文凭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主要有三种,即: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结业)证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结业)证书。

争议

国际化

进入21世纪,国际化是中国各校高校追求的目标。外籍学生的人数是评价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但一味追求扩大外籍学生人数,亦在中国高校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即使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亦不可避免[4]

外籍学生与本国学生的奖学金等亦引发争议。以奖学金为例,本国籍学生每年仅有少数人能获得数千元的奖学金。而江苏省教育厅在2014年发布《留学江苏行动计划》中,给予每名外籍学生5万至9万的政府奖学金。2020年时,江苏省将有5万名外籍学生[5]。在2014年时,江苏省人均GDP不过8.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7万元[6]。此举引发争议后,江苏省教育厅确认奖学金数额确实如此,但不是每名外籍学生均享有[7]

参考文献

  1. . 新浪网. 2018-11-30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简体中文).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8-11-30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简体中文).
  3. . gaokao.chsi.com.cn.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4. . 搜狐网. 2017-04-28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简体中文).
  5. 晏扬. . 网易,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广州). 2014-08-29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简体中文).
  6. 朱殿平. . 人民网. 2015-02-03 [2018-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简体中文).
  7. 蒋廷玉、耿联、杨频萍. . 人民网. 2014-09-06 [201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