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伊斯蘭教

簡介

信仰及實行伊斯蘭(Islam)教義的人稱之為穆斯林(Muslim),乃是阿拉伯語“伊斯蘭”的衍生詞。而全世界信徒超過十二億的伊斯蘭教於台灣亦稱為回教[3]

回教之名源自西元755年-763年中國唐朝安史之亂,當時西北回紇興起援唐,此時紇族信仰的伊斯蘭教便藉由此路傳入中國地區。因此,以回教之名稱呼伊斯蘭教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伊斯蘭教一詞,來自阿拉伯文,其涵義是「歸順,服從,呈現,促現和平」之意。另外,在台灣,稱真主為「阿拉」或「安拉」(Allah),稱「麥斯智德」(mosque)為清真寺,稱「以瑪目」(imam)為教長,稱「阿衡」或「阿訇」(Akhoond)為宣教師,「來買丹」(Ramadan)稱為「齋戒月」,而「哈智」譯為「哈芝」(hadji)稱為「朝覲者」。

歷史

台灣的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發展與習慣和古代中國息息相關,而其中又以1660年代與1950年代兩時期最為重要。

二戰前

西元1350年代,泉州開埠,成為當時中國對外主要港口之一。當時的元朝將其伊斯蘭信仰傳入該地,更有遠道來自阿拉伯的商人藉由航運將其宗教宣揚引進泉州,因此當時該地有不少漢人皈依伊斯蘭,成為穆斯林。1368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勢力於福建泉州境內消退,但是泉州人仍有一定數目的穆斯林。例如福建惠安白奇鄉即是全鄉為穆斯林的鄉鎮[4]

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攻下當時由荷蘭統治的台灣,隨同登陸台灣的閩南裔軍民也有不少穆斯林[5]。之後,清朝施琅攻打經營台灣時,也帶進了不少閩南裔的穆斯林。這些為數不少的漢化穆斯林大部分是來自泉州府的晉江縣陳埭丁氏郭氏族人[6]

陳埭郭氏相傳唐朝名將「郭子儀」後代。這些大部分來自福建泉州惠安白奇鄉郭姓族人也有「北奇郭」的另外稱呼(閩南語泉州話北奇與白奇音近)。丁氏、郭氏族人的後代大多世居於台灣西部海岸鄉鎮,現代的彰化縣鹿港鎮丁氏雲林縣臺西鄉丁氏,為閩南化伊斯蘭人之後代。本土伊斯蘭族群在其祖居地唐山時,便已開始融入當地閩南社會;唐山過台灣後,更長期融入台灣社會,與台灣各族群通婚通俗,在外貌宗教生活習慣上已與一般臺灣漢族無異,而多半被歸類為閩南裔臺灣人之一。

以「北奇郭」為主的穆斯林漢人,不但於鹿港定居,並於1725年興建全台灣首座清真寺及供禮拜沐浴的水井,據統計,當時穆斯林戶數約有600多戶。不過,之後因為缺乏宣揚伊斯蘭教的伊瑪目人才,當地維持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人數並不多,而台灣首座清真寺也在之後成為祭祀郭子儀的鹿港保安宮

二戰後外省裔伊斯蘭

伊斯蘭教於台灣真正大有進展是1949年國共內戰後,隨著當時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白崇禧與軍事將領馬步芳等知名伊斯蘭教徒人士來台定居的2,0000名穆斯林教眾,主要來自雲南寧夏新疆甘肅等穆斯林分布的省分。

這些大都是軍人、公務員、教員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地點分為台北市高雄市。另外,1954年也有一批自邊區游擊部隊撤退來台或自行移民的雲南穆斯林,聚居在台北中和永和中壢龍岡等地,以眷村型態維持本身信仰。

1958年中國回教協會在台灣復會,總理國際穆斯林事務。

1950年代,在二萬多名穆斯林與知名將領白崇禧的推動下,台灣的伊斯蘭教有了一定程度的復興。

1980年代

1980年代以前,更因台灣與許多中東國家的政經交往密切(如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穆斯林人數呈現一定發展,從20000人增長到50000人。

1982年成立中國回教教育文化基金會宣揚伊斯蘭文化和教義的活動,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贊助伊斯蘭經文翻譯、提升全球穆斯林的通信與合作。

1980年代後,因為白崇禧等知名回教人士去世,和中華民國與伊斯蘭國家外交的斷交等種種因素,台灣伊斯蘭教發展開始走下坡,信仰人數並無增長。

1990-2000年代:伊斯蘭新住民

1990年代之後,信奉伊斯蘭教的的數萬名印尼穆斯林以外籍配偶外籍勞工陸續進入台灣,他們並沒有改變其信仰,但因為受到台灣環境影響,多數未能參加傳統回教禮拜。目前台灣既有及新建的清真寺,以提供印尼為主的外籍穆斯林禮拜為主,類似台灣天主教菲律賓信眾、越南神父的狀況。

2006年的美國國務院報告顯示台灣全境約有53,000人(0.2%)為遜尼派穆斯林。而台灣什葉派穆斯林絕大多數是來自伊朗的外籍人士,目前並無建立什葉派清真寺,亦無異端社群(如阿赫迈底亚等教派)。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瞿海源所著《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一書中則認為現今台灣穆斯林約只剩下兩萬人。而位於台灣的「中國回教協會」秘書長馬忠堯則估計台灣現約只有五千位穆斯林定期參加主麻聚禮的傳統伊斯蘭教禮拜。另一方面台灣的穆斯林本身也面臨被其他宗教同化的窘境。因為地理上的孤立、文化習慣差異加上與伊斯蘭國家來往並不如歐美熱絡,在台灣除了來自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新住民或外籍人士外,台灣本地信奉的伊斯蘭教的人數仍遠不如本土的佛教與道教。

2007年透過印尼穆斯林串聯成立台灣印尼穆斯林之家

2010年代

由於回教教義規定穆斯林所食用的肉類(如牛、羊、雞、魚),在宰殺前要經教士誦經,將牲畜當作給真主的獻禮,以保證食用上的清潔;但台灣整體的消費生態卻鮮少提供經由伊斯蘭教士認可的食用肉品(特別是鄉下地區,比起都會地區更難以獲得伊斯蘭教士認可的食用肉品),部分穆斯林的食用肉品則從印尼、馬來西亞等伊斯蘭國家引入,常見於外僑商店或外僑在台聚落上架販售與煮食,因此政府開始推動清真食品認證制度。

2011年成立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推動清真餐廳認證。

2016年隨著伊斯蘭國國際恐攻影響,7月份的歐洲相當不平靜,法國德國等地接二連三爆發恐怖攻擊,加劇歧視穆斯林的社會現象。然而和西方各國相比,中華民國是相對友善穆斯林的國家[7],不但在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中穆斯林組織之外國家排名第七名較去年提升三個名次,全球則名列33名[8]。。

2017年台灣已有破百家業者獲得清真認證餐廳[9]

清真寺與祈禱室

清真寺

祈禱室

台灣亦有一些小型的穆斯林祈禱室。

相關建築

  • 六張犁回教公墓
  • 高雄回教公墓
  • 台中回教公墓
  • 白沙灣伊斯蘭教墓園
  • 暖暖聖城穆斯林私有墓園
  • 安南區青草崙第一示範公墓回教墓區
  • 高雄市杉林區第4公墓歸真園區
  • 高雄回教禮拜堂舊址
  • 鹿港丁家古厝
  • 鹿港郭厝保安宮
  • 淡水清真寺遺址
  • 滬尾湖南勇古墓

知名穆斯林

参考文献

引用

  1. 王蒂鷹. . 喀報. 2013-03-24 [2016-07-25] (中文(台灣)‎).
  2. 在台20萬穆斯林 「我不是恐怖份子」,2016.7.26 蘋果日報
  3. .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3-03-24 [2016-07-25] (中文(台灣)‎).
  4.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3-03-24 [2016-07-25] (中文(中国大陆)‎).
  5. .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3-03-24 [2016-07-25] (中文(台灣)‎).
  6. 張宇 杜軍. . 中國穆斯林. 2013-03-24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9) (中文(台灣)‎).
  7. 穆斯林來台觀光驚驚漲 台灣有何吸引力?,2016.8.3 天下雜誌
  8. 穆斯林最佳旅遊地 台灣排非穆斯林國第7,2016.3.23 蘋果日報
  9. 搶食2000億經濟大餅 台穆斯林餐旅認證破百家,2017.3.10 自由時報

来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台灣伊斯蘭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