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武區

仁武區臺灣話高雄市下轄的,位於高雄市西南半葉中部,為澄清湖特區之主要範圍,北臨大社區,西鄰三民區左營區楠梓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鳥松區

仁武區
Renwu District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市轄區
仁武區公所
仁武區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
上級行政區劃高雄市
區劃16388
政府 
  區長吳茂樹仁武區區長列表)
  行政機關仁武里中正路80號
總面積36.0808平方公里(17)
平均海拔36 米
人口 
  總數91,941人(2021年1月)
  排名11
  戶數36,824戶
郵政編碼814
戶政資料代碼64000170
毗鄰大社區鳥松區大樹區
三民區左營區楠梓區
網站https://rwdo.kcg.gov.tw/

該區西部地勢平坦,為主要農耕地帶,東部地勢較高,多丘陵地,耕作較為困難,氣候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25℃。由於擁有交通樞紐優勢且鄰近市中心,加上近年來因仁武工業區的設置,各種工廠林立,使本區的產業型態逐漸轉型為工商業,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人口的移入,現人口數約有9.2萬人,國立中山大學預計在本區設置新校區,並於校區內規劃醫學相關科系。另南台灣三大報之一的台灣時報即將總部設置於本區。

歷史

仁武區的地名由來與屯墾相關。明鄭時期在此招募屯墾,將此地劃歸「仁武鎮」管轄,因而得名。明鄭時期到清領時期,此地均被稱為,歸鳳山縣管轄。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仍設,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因而改歸鳳山郡管理。戰後改設高雄縣仁武鄉,後將北部地區分設為大社鄉(今大社區)。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改稱為高雄市仁武區

歷年所屬行政區列表

起訖年份行政區
1895~1920 觀音下里仁武
1920~1924高雄州高雄郡仁武
1924~1945高雄州鳳山郡仁武
1945~1946高雄縣鳳山區仁武鄉
1946~2010高雄縣仁武鄉
2010~現今高雄市仁武區

組織

區本所

業務單位

  • 民政課
  • 經建課
  • 社會課

幕僚單位

  • 秘書室
  • 會計室
  • 人事室
  • 政風室

行政區

仁武區行政區劃
  • 仁武: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仁武」、「田寮」。田寮(仁武區公所一帶)昭和3年已式微,而後又被仁武發展後之街區取代。
    • 仁武里:舊仁武村之下頭角、中頭角地區。
    • 文武里:舊仁武村之頂頭角、新仔地區,1950年自仁武村析出。
  • 竹仔門、後仔地區:
    • 竹後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竹仔門」及「豆醬間(宮)」,日治先後合為「竹仔門」,戰後合併「後仔」為一村,合稱「竹後」。
    • 後安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後仔」,1986年與「安樂社區」自竹後村析出,故合稱「後安」。
    • 中華里:新興之「中華社區」,1998自竹後村析出。
  • 考潭、烏材林、漳埔厝(前埔厝)地區:
    • 考潭: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頂考潭」、「蛇仔形」(今仁心社區)。
    • 仁慈里:現代新興社區,非舊部落,1988年自考潭村析出。
    • 鳥林: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烏材林」、「中仔」(昭和3年已式微)。日治初期「中仔」與「蛇仔形」先合併為「蛇仔形庄」、「前埔厝」與「瓦厝仔」合併為「前埔厝」。戰後合併「烏材林」、「蛇仔形」(原中仔地區)、「前埔厝」(含原「瓦厝仔」地區)等庄成立,1964年自烏林村析出「前埔厝」成立「仁福村」。
    • 仁福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漳埔厝」、「瓦厝仔」。日治「前埔厝」與「瓦厝仔」合併為「前埔厝」。戰後為烏林村一部分,1964年自烏林村析出,「仁福」取名自「漳埔(厝)」→「前埔(厝)」的諧音。
  • 灣仔內、赤山地區:
    • 灣內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灣仔內」、「南勢埔」,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灣仔內山」即里內「潭底山」。
    • 仁和里:現代新興之社區,1998年自灣內村析出。
    • 赤山:清領時期屬觀音(下)里之「赤山仔」,1998年自灣內村析出。
  • 八卦寮、五塊厝、後港仔、大灣地區:
    • 八卦里:清領時期屬半屏里之「八卦寮」。
    • 五和里:清領時期半屏里之「五塊厝」,1998年自八卦村析出。里北為上五塊厝、里南為下五塊厝。
    • 高楠里:1983年新興之「高楠社區」與舊部落「後港仔」自八卦村析出。《鳳山縣采訪冊》所載「七番陂」(即下五塊厝陂)位於此。
    • 大灣里:清領時期屬半屏里之「大灣」。
仁武區各面積
[來源 1]面積km2
大灣里0.80568
灣內里2.31468
考潭2.45114
烏林里4.4734
仁福里11.16620
仁武里1.63569
文武里3.08108
竹後里1.9440
八卦里2.35708
高楠里1.96267
後安里1.50853
中華里0.44738
五和里1.62316
仁和里0.450616
赤山里1.23075
仁慈里0.34493
總計37.797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29,382    
1986 32,505+10.6%
1991 36,803+13.2%
1996 46,150+25.4%
2001 54,572+18.2%
2006 66,129+21.2%
2011 74,867+13.2%
2016 84,122+12.4%
2020 91,893+9.2%
來源: . 內政部.

各里人口

仁武區各里人口(2021年01月)[1]
里名鄰數戶數男性
人數
女性
人數
總人
口數
較上月
增減
大灣里152242253424785012+15
灣內里213692475347629515+6
考潭231171152814252953-14
烏林里241407222622834509-16
仁福里123644824639450
仁武里352677335830766434-13
文武里5839925511538110892+4
竹後里211106124512092454-7
八卦里748650102401027120511+57
高楠里161325142415022926+16
後安里141208153114132944+10
中華里118649468261772-7
五和里222399304129706011-5
仁和里101683235222594611-15
赤山里213027397239537925+12
仁慈里111017124912782527+5
仁武區38836824463924554991941+48

人口概況

2021年仁武區每月戶口變化
月份戶數人口消長
仁武區人口變化圖表
136,824 91,941 +4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累積年度人口增減:+48
本年人口約已成長0.052%
本年累積自然增加-10人;社會增加58人[2]
仁武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91,941 (100%)
0~14歲
 
11,087 (12.06%)
15~64歲
 
69,047 (75.10%)
65歲以上
 
11,807 (12.84%)
46,392
(男人口數)
45,549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化社會
性別比101.85%
扶養比33.16%
  扶幼比16.06%
  扶老比17.10%
老化指數106.49%
戶人口量2.4968人/戶
人口密度2,548.20 (人/km2)
總生育率0.89
生死統計
出生
 
44
截年出生率
 
5.74‰
死亡
 
54
截年死亡率
 
7.05‰
截年自然增加率:-1.306‰
淨遷統計
遷入
 
385
截年遷入率
 
50.26‰
遷出
 
327
截年遷出率
 
42.69‰
截年社會增加率:+7.572‰
1月人口動態
出生人數44人
死亡人數54人
遷入人數385人
遷出人數327人
老年比例居高雄市第四低,僅高於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
由於仁武工業區的設立,帶來大量勞動人口的移入,青壯年比例居高雄市第三高,僅次於桃源區、茂林區,在全台所有市轄區之中,壯年比例高居第九[註 1]
2021年仁武區三階段年齡層每月人口變化
幼年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度增減
人口 11,087 −40
消長 −40
圖表
壯年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度增減
人口 69,047 +17
消長 +17
圖表
老年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度增減
人口 11,807 +71
消長 +71
圖表
老化
指數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度變動
指數 106.49% +1.02%
圖表

歷年人口變化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增加9,279人,折合成長率為11.23%,是高雄市38個行政區也是南台灣所有鄉鎮市區[註 2]中,五年來人口增加量第二多 (僅次於楠梓區)、成長率最高的行政區,在全國所有鄉鎮市區之中,成長率高居全國第十[註 3]
  • 仁武區自高雄縣市合併後(有紀錄以來),未曾有一月人口負成長,意即本區人口已至少連續121個月人口正成長。
  • 由於仁武區人口自1981年起連續39年皆呈正成長,因此下表僅以紅色粗體表示最大值,以藍色粗體表示最小值。
仁武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3]

仁武區與其他行政區人口成長比較

  • 累積成長值比較(2020年)

交通

主要道路

大眾運輸

公共自行車

捷運

高雄捷運

鐵路

台鐵縱貫線鐵路及台灣高速鐵路有經過仁武區一小部分的區域,但皆未設站。

橋樑

北屋滯洪公園
  • 竹仔門橋(高楠公路,台1線)
  • 中欄橋(鳳仁路,縣道183號)
  • 獅龍橋(水管路)
  • 仁雄橋(仁雄路
  • 興亞橋(中華社區唯二的出入口之一)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特殊學校

大學

旅遊

  • 通法寺:建於1960年,主供釋迦牟尼佛,《台灣佛寺時空平台》網站記載:大殿外樑柱希臘式色彩有釋迦牟尼佛出家成道涅槃的彩繪八幀,十分莊嚴。住持釋煌智日前抗議市府因為佛寺附近有一處新建案,因而闢建道路(仁武區仁和南街27巷)損及道場完整[4]
  • 元帥府
  • 仁武劉姓古厝
  • 觀音湖
  • 仁武林姓宗祠
  • 仁武霞海城隍廟
  • 澄清湖

歷屆首長

仁武鄉長
  • 第1屆:林川祿
  • 第2屆:林贊壽
  • 第3屆:曾慶芳
  • 第4、5屆:劉木錠
  • 第6、7屆:曾慶芳
  • 第8、9屆:蔣萬益
  • 第10、11屆:吳進村
  • 第12、13屆:劉龍泉
  • 第14、15屆:沈英章
仁武區長
  • 呂世榮
  • 蔡翹鴻
  • 吳茂樹

參考資料

  1. .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2. 高雄市仁武戶政事務所-仁武區1月人口報表(PDF)
  3. . [2020-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4. .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1. 壯年比例僅次於高雄茂林、高雄桃源、新北五股新北蘆洲新北深坑新北土城新北汐止台南安平
  2. 包括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
  3. 僅次於林口區竹北市北竿鄉金寧鄉復興區東引鄉淡水區龜山區八德區
  1. .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仁武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