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又称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80、9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发生在中亞东欧独联体国家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而且这些运动在部分國家取得成功後,也有向包括東亞中東北非中南美洲等地擴散的趨勢,是引發了阿拉伯之春的因素之一。参与者们以支持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為目標,通常是現有政權的反對者。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

從2000年到2005年的颜色革命地圖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等政權則認為,顏色革命是受幕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煽動、資助、支持的分裂、顛覆政權,威脅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由於顏色革命大多發生在過往被認為是俄羅斯勢力範圍的東歐和獨聯體國家,中俄兩國認為顏色革命目的是建立親西方國家以壓縮中俄兩國的勢力範圍和生存空間,因而合作打擊顏色革命運動的發展[1]。2020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新書《中國贏了嗎?:挑戰美國的強權領導》指出,「促進民主可以產生和理論完全背道而馳的效應:它可以使社會動盪、不安定、削弱,而不是強化他們」,不少歷經顏色革命的國家就是如此[2]

颜色革命局限於形容以政權更替為主要目標的運動。諸如2002年發生於科威特、以支持婦女參政權為主要目標的藍色革命,並不納入顏色革命之列。

相關組織

2000年推翻時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學生組織Otpor!,成員之後成立教育機構非暴力行動與戰略應用中心,對外推廣推翻政府的經驗。至今已經與五十多個國家的組織展開合作,教導他們如何與政府對抗。部分接受他們建議的組織,在格魯吉亞烏克蘭敘利亞占領的黎巴嫩馬爾代夫埃及成功推翻了當地政府[3][4]。該組織被視為顔色革命的重要推手[5]自由歐洲電台評論其「出口非暴力革命到東歐和中東」[6]

吉恩·夏普創辦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主力研究非暴力鬥爭。法国作家泰瑞·梅萨恩認為,其研究成果被美國用到顛覆某些政府的活動中[7]

國際非暴力衝突中心,美國獨立非盈利教育組織,在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合作開辦非暴力運動的課程和活動。曾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開辦合作坊,探討「世界各地以非暴力方式爭取改善人權和改變政權的活動」[8]

範例

主要指以下这些革命:

相關作品

  • 颜色革命.十年反思
  • 《顏色革命》作者:吳非[11]

腳註

  1. 王海运. . 環球時報. 2014-11-20 [2020-11-14] (中文(中国大陆)‎).
  2. 馬紹章. . 遠見華人菁英論壇. 遠見雜誌. 2020-11-18 [2021-01-22] (中文(台灣)‎).
  3. . 中國權利在行動. 2013-06-04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中文(中国大陆)‎).
  4. Rosenberg, Tina. . Foreign Policy. [2020-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5. 沈逸. . 澎湃新闻. 2017-11-17 [2020-12-11] (中文(简体)‎).
  6. Courtney Brooks. .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11-02-21 [2020-12-12] (英语).
  7. Thierry Meyssan. . Voltaire Network. 2005-1-4 [2020-12-11] (英语).
  8. 潘嘉偉.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2011 [2020-12-12] (中文(繁體)‎).
  9. . finance.sina.com.cn. [2020-11-14].
  10. ‘World is watching’: US reaction points to Hong Kong as a ‘color revolution’
  11. 博客來書籍連結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