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傑棠

區傑棠(英文名:Abe Au Kit Tong,1950年),1976年加入地鐵任職建築師,是著名港鐵站內毛筆書法大字的原創者。2006年10月23日移居加拿大退休。[1]

人物歷史

1980年代,由於受港島區較特殊的地理因素影響,港島綫全線採用隧道鑽挖,只有3米寬的月台,位處於直徑約6米的圓形管道內,而用作保護牆壁的鋼板亦因隧道管道問題而呈「半圓彎形」,像隨時會塌下來似的,對乘客而言壓迫感頗大。他便提議在漆板上印上放大手寫的毛筆字以緩和候車乘客對月台環境產生的心理壓力[2],導致現在的大型毛筆字於車站上出現。及後港島綫的大型毛筆字在其他地鐵(今港鐵)路綫如觀塘綫調景嶺站油塘站藍田站黃埔站將軍澳綫北角站鰂魚涌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寶琳站康城站屯馬綫一期鑽石山站啟德站新建的車站以及東鐵綫大部分車站中出現使此特色得以延續。另一方面,中國其他後起的地鐵系統亦參考了此一特色,邀請了其他書法家為自己的地鐵站站名提筆。[3]

順帶一提,東鐵綫在兩鐵合併初期在月台上也出現毛筆字,卻不是區之手筆,而是由一位鐵路實習生所書寫。然而到2017年中,東鐵綫所有車站月台牆紙翻新,全部書法均已改為區所題寫之墨寶。

另外,將軍澳綫全綫新車站(油塘至寶琳站)以及翻新後的金鐘站月台,相比其他車站的書法字顯得較為不清晰,带有相當明顯的網點,一般相信這是因為電腦製圖 DPI 不足而出現的印刷問題。

未來屯馬綫月台亦設有由區書寫的書法字,而他亦方便乘客辨認紅磡站新舊月台,決定重新書寫紅磡站的書法字,新書法字與舊書法字有明顯分別。

作品

區傑棠書寫了多個鐵路車站的大型毛筆字,包括:

參考資料

  1. . [2014-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2. 《明報》10-23-2006:地鐵月台上所選擇的行書體裁,能夠更有效地強調筆勢的運動以及線釣特質條,除了可以賦予一點文化表徵和藝術意味之外,在最初設計的同時,也有考慮到關於功能性和室內環境質素等因素,如為了容易識別辨別不同車站,減低月台冗長的距離感覺,活躍帶有壓迫感的地下氛圍。 地鐵書法家寫出人生安慰獎.港島綫各站大字 陪伴港人20年
  3.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通用版協定(CC-BY-SA)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