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英語:)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鰂魚涌七姊妹寶馬山地底,屬於港鐵[4]港島綫將軍澳綫鐵路轉乘站,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該站亦是最接近東區海底隧道鐵路車站。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四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5]。而本站的兩個獨立大堂均設於地面,是港島綫唯一將大堂設在地面的車站。

鰂魚涌

Quarry Bay
鰂魚涌站東大堂建築外觀(2020年3月)
位置 香港香港島東區
鰂魚涌英皇道華信花園附近
地理坐标22°17′17.5″N 114°12′31.9″E
机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途经 港島綫
將軍澳綫
4個分離式月台
股道4條
交通巴士小巴電車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底車站
深度42米
车站层数4層[1]
方式垂直轉乘
出口数目3個[1]
4部[1]
扶手電梯數目32條[1]
车站色系  孔雀綠色
其他
使用状态使用中
车站代码QUB
历史
启用日期上層月台及東大堂:1985年5月31日
轉乘通道、下層月台及西大堂:1989年8月6日
营运
車站服務時間05:54-01:24
首班车
班车
邻近车站
上一站 港鐵 下一站
北角 港島綫 太古
北角
终点站
將軍澳綫 油塘
位置

車站設計

由於當初在車站設計時尚未考慮到轉車的需要,故此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東區海底隧道時,額外在下層加建2個月台及3條長短不一的通道連接原有的港島線月台及大堂。而車站的轉乘通道設計迂迴,對乘客造成不便,故此直到到1997年地鐵公司才在本站加建升降機,情況才稍有改善。

由於車站設計令往來大堂及將軍澳綫月台需時5分鐘,本站會於尾班車開出7分鐘前通知乘客請勿入閘,這是7分鐘前請勿入閘的其中一個車站(另一個為博覽館站),與其他車站的5分鐘不同。

樓層

F B出入口 行人天橋往B出入口
G 東大堂 A出入口、客務中心、商店、自助服務、洗手間
L1 通道層 免費Wi-Fi熱點、「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通道連接月台及東大堂
西大堂 C出入口、客務中心、商店、自動櫃員機
L2
1 港島綫往柴灣太古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月台層暗挖通道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2 港島綫往堅尼地城北角

-

通道層 轉乘行人通道連接港島綫和將軍澳綫月台
L3
3[6]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7]油塘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月台層暗挖通道
分離式月台、開右邊門
4[8]將軍澳綫往北角(終點站)

大堂

東大堂(2017年9月)
西大堂及C出入口行人通道(2017年9月)
收費區「iCentre」互聯網中心

在港島綫初建成之時,鰂魚涌站地面已經有2個不相連的大堂,分別位於英皇道太古坊的東大堂及位於七姊妹模範邨旁的西大堂。車站主要設施設在東大堂,包括車站控制室、休息室及3個員工洗手間等;而連接西大堂的C出入口建於模範里的盡頭,由於能挖掘的空間有限,該大堂僅能容納幾部售票機出入閘機,恒生銀行小型辦事處、1個員工洗手間及一間清潔辦公室。入閘後,乘客需要經過一條長達百餘公尺的狹窄通道,再轉升降機或扶手梯才能前往月台層。該大堂在欣澳站啟用之前,曾是全香港面積最小的港鐵車站售票大堂。東、西大堂均設有客務中心。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餅店銀行[9]。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售賣食物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此外,鰂魚涌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9]。往來東大堂的通道層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供乘客瀏覽互聯網的內容[10]

由於鰂魚涌站周邊200米範圍內並無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A出入口興建洗手間。洗手間已於2011年3月19日完成工程並隨即開放予乘客使用。

西大堂全景圖(2017年9月)
東大堂全景圖(2017年9月)

月台

車站有2層月台,上層月台為港島綫月台;下層月台則為將軍澳綫月台,所有月台均為分離式月台,並已裝設月台幕門。下層月台深達42米,為港鐵系統中車站距離地面第四深的月台。下層月台祇有3條通道與上層月台接駁,並在3號月台旁設升降機往返兩層[11]

另外,該站至太古站之間設有一條渡綫,以作特別的車務調動。

由於鰂魚涌站是前觀塘綫終點站之一,所以在3號月台尾端牆門後(近觀塘綫掉頭隧道一方)設有一個員工專用的化學廁所

與其他港島綫車站一樣,月台焗漆板上印有書法字,往後興建的將軍澳綫月台亦延續了此一特色;其中書法字中的「魚」字採用了異體字。[12]

另外車站除了4號月台(往北角)為彎曲月台外,其餘3個月台則為直的。

1號月台全景圖,港島綫專用(2020年8月)
2號月台全景圖,港島綫專用(2020年8月)
3號月台全景圖,將軍澳綫專用(2020年8月)
4號月台全景圖,將軍澳綫專用(2020年8月)

觀塘綫掉頭隧道(已封閉)

鰂魚涌站下層月台以西原有一段掉頭隧道,列車在鰂魚涌站落客後便會駛進該隧道掉頭。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後,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起改以北角站為總站,掉頭隧道並在同年11月封閉。

出入口

鰂魚涌站於模範里英皇道設有兩幢獨立的大堂建築物,兩個獨立大堂沒有通道連接,C出入口設於西大堂;A、B出入口則設於東大堂,當中B出入口則以行人天橋連接東大堂及芬尼街,但由於東大堂A出入口外本身並設有斑馬線可供行人橫過英皇道,同樣可以前往芬尼街而毋須上下樓層,因此使用B出入口的人流較少。

編號指示圖片建議前往的目的地
東大堂
  太古坊太古坊
康橋大廈
栢克大廈
英皇道
萬利廣場
濱海街
鰂魚涌公園
糖廠街
華蘭路
 芬尼街芬尼街
嘉諾撒書院
海澤街
海堤街
西大堂
 模範里模範里
東港中心
北角海逸酒店
健康村
模範邨
廉政公署总部大楼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香港殯儀館
嘉里中心
柯達大廈
北角政府合署
泓富產業千禧廣場
友邦香港大樓
香港聾人褔利促進會
註︰ 設有 |  設有 |  設有扶手電梯

利用狀況

本站為港島綫將軍澳綫其中一個轉車站,每天均有不少乘客會選擇在本站轉車往返港島和九龍。

車站鄰近多棟商業大廈,例如太古坊嘉里中心、柯達大廈、樂基中心等,然而其鄰近的住宅物業並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及康樂設施,所以出入閘人流只有在平日繁忙時間較多,假日則較為偏低。

本站轉車客源

鰂魚涌站自在1989年8月成為了港島綫觀塘綫的轉車站,往返九龍及香港島的乘客可選擇使用鰂魚涌站轉車。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前,其轉車通道甚至出現飽和現象。而在2001年9月「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後,不少往返港島綫北角站上環站的乘客可改用北角站轉車,故此轉車通道的人流已大為減少;至於往返港島綫太古站柴灣站的乘客仍可使用本站轉車。

2002年8月,將軍澳綫全綫通車并取代觀塘綫,此站成為了港島綫將軍澳綫的轉車站。故此現時除了原有往返港島綫觀塘綫的乘客外,亦有使用將軍澳綫往返將軍澳的乘客。因此本站現時有很高的轉車人流。不過因為早上繁忙時間北角站轉綫通道相當擠迫,有部份前往堅尼地城沿途各站的將軍澳綫乘客會寧願選擇在本站轉乘港島綫,以避開北角站擠迫的人潮。

接駁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電車
巴士
小巴

歷史

選址及命名

原本在1970年代港島綫定線的初稿中,並沒有鰂魚涌站。只有一個名為芬尼站的地下車站設於現時鰂魚涌街附近。1980年,由於政府修改地下鐵路發展藍圖,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即現時太古站)。因此芬尼站附近進行填海工程,以使發展為工業區,故此芬尼站列入後期興建車站。

1983年,由於政府再次修改鰂魚涌發展藍圖為商業區,以配合太古地產太古船塢發展太古城大型住宅項目,所以芬尼站與七姊妹站合併,並改稱鰂魚涌站,與港島綫第一期同時興建。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車站啟用。

車站擴建

1984年,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地鐵當時答允。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份以地鐵[4]觀塘綫延伸至香港島。原計劃觀塘綫在太古站和港島綫交匯,但因為要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綫,地鐵[4] 當局只能大幅度改建鰂魚涌車站成為一個「十」字型轉車站,乘客需要步行數分鐘才能轉車。有關工程於1986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而由1989年8月6日起,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並且成為觀塘綫當時唯一一個位於香港島的車站。

「彈性上下班」計劃

觀塘綫伸延至鰂魚涌站後,地鐵公司為紓緩荃灣綫過海人流,推出「彈性上下班」計劃,吸引乘客使用鰂魚涌站轉車。地鐵公司在三條轉綫隧道的旁邊安裝特別的核票機,乘客在這些時段使用該站轉車往中區途中,將通用儲值車票插入這些核票機,便可享有車資折扣。後來計劃完結,這些核票機亦隨之拆除。

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

受東區海底隧道走線的限制,當時觀塘綫伸延至本站的走綫不能跟港島綫平行,限制了本站不能規劃成跨月台轉綫站。而利用本站轉綫必須上落樓層以及經過迂迴通道,對乘客而言固然不便,但作為當時港島東唯一的轉綫站,要同時處理來自觀塘綫和港島綫的轉車客流,因此本站的轉綫通道擠塞情況非常嚴重。在1995年,早上繁忙時間每小時有近三萬人次使用此站轉乘,直逼設計上限的3.6萬人次。同年地鐵宣布推行「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在站內增設扶手電梯,並興建新的轉乘站。初期地鐵考慮延伸至天后站[13],惟因市政局反對及無法做到跨月台轉乘而轉為研究炮台山站方案[14][15]北角站最初不獲青睞,因列車經原有隧道前往北角須轉彎近90度,但考慮到地理限制等因素後,地鐵在1996年底終敲定以北角為新終點站[16]。整項工程耗資約49億元,當時預計可為乘客節省5分鐘的轉乘步程[17]。整項工程歷時4年,觀塘綫終於2001年9月27日延伸至北角站,鰂魚涌站則成為觀塘綫的中途站。同日起位於此站以西的越位隧道停用,並於同年11月被拆去道岔而封閉;但是,由於當時未有拆卸隧道的技術及需要,因此舊隧道結構未有回填兼仍然保留,而北角城市規劃大綱圖中仍有顯示該隧道。

將軍澳綫通車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局部通車,取代觀塘綫過海地位,原屬觀塘綫的北角站及鰂魚涌站改屬新的將軍澳綫。當時為了使乘客熟習轉車安排,故只開放油塘站;該站成為觀塘綫和將軍澳綫的臨時總站。此安排一直維持至同月18日,調景嶺站寶琳站一段通車為止[18]。為統一地鐵系統的上下行月台編號,由2001年9月27日起,將3號月台(上行月台)及4號月台(下行月台)編號互換,以符合未來將軍澳綫之上下行編排。

康城站通車

2009年7月26日,康城站通車。由於在繁忙時間的將軍澳綫北行的不同列車可能會有不同的終點站,港鐵在本站3號月台安裝了數部液晶顯示器,以顯示下4班列車的終點站以及抵站時間;而在非繁忙時間由本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將軍澳站轉車。

參考資料及註釋

註釋

    参考资料

    1. (PDF). 港鐵公司. [2020-02-19].
    2. 康城與往寶琳首班車時間相同。
    3. 康城與往寶琳末班車時間相同。
    4. 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
    5. 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西營盤站(深80米)和金鐘站(深43米)
    6. 2001年9月26日前,稱為4號月台。
    7. 來往北角站至康城站的班次只會於平日及星期六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其餘時段所有列車均以寶琳為終點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將軍澳站轉車。
    8. 2001年9月26日前,稱為3號月台。
    9. . 港鐵. 港鐵公司. [2020年2月29日] (中文(繁體)‎).
    10. . 港鐵網頁. 港鐵公司. [2009年3月2日] (中文(繁體)‎).
    11. (PDF). 港鐵網頁. 港鐵公司. [2014年4月30日] (中文(繁體)‎).
    12.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4-02-25.
    13.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5-05-20.
    14.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5-09-08.
    15. . 明報. 1996-12-09.
    16.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7-04-22.
    17. . on.cc. 2017-08-04 [2020-06-1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鰂魚涌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