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山鄉

枋山鄉臺灣話白話字Pang-soaⁿ-hiong)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南方沿海,輪廓大致呈魚鰭狀,北臨枋寮鄉,東北端一小段接春日鄉,東邊緊鄰獅子鄉,西濱台灣海峽,南接車城鄉,以壯麗的山巒和優美的海景聞名遐邇,區內多為海岸峭壁,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枋山鄉
Fangshan Township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枋山鄉位於屏東縣內西南方
上級行政區劃屏東縣
舊稱崩山
區劃463
政府 
  鄉長洪啓能枋山鄉鄉長列表)
  行政機關枋山鄉公所
  立法機關枋山鄉民代表會
總面積17.2697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14 米
人口 
  總數5,234人(2021年1月)
  排名29
  戶數2,057戶
郵政編碼941
戶政資料代碼10013250
毗鄰枋寮鄉春日鄉獅子鄉車城鄉
網站http://www.pthg.gov.tw/fangshan/Index.aspx
枋山鄉位置圖

本鄉位處恆春半島之上、中央山脈末段,行政區劃呈現特殊狹長地形,南北長達3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僅約500-1000公尺,最窄處甚至不到100公尺(僅台1線上安全島至西側海岸),是台灣最狹窄、狹長的鄉鎮市區,由南至北共分成楓港、枋山與加祿三個主要聚落。在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成為進入墾丁的重要門戶,這裡也是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故鄉。

枋山鄉市區

歷史

枋山鄉在早期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加祿堂社的故地。此地約在1860年左右才有漢人進入開墾,因為此地有座小山經常發生山崩而命名為「崩崁頭」(臺灣話),後來覺得不雅也不吉利,便採用閩南語諧音「枋山」替代[1]

1875年,清廷欽差大臣沈葆楨於原屬蕃界的恆春半島設置「恆春縣」,現今的恆春鎮車城鄉滿州鄉等地都成了漢人開墾地,為了將上述三地與西部的漢人大本營連接起來,因此在枋寮到車城的海岸間劃設一條狹長走廊連接(今台1線屏鵝公路 ),即為今日的枋山鄉的前身。

日治時期中期的1920年,台灣實施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枋山」,劃歸高雄州潮州郡管轄。二戰後初期改設高雄縣潮州區枋山鄉,1950年新設屏東縣,改隸至今。

歷屆鄉長

任次姓名備註
1黃春輝
2黃春輝
3黃春輝
4王壽淋
5王壽淋
6洪榮玉
7洪山雲
8洪山雲
9洪清隆
10溫義春
11溫義春
12洪清隆
13林耕名
14林耕名
15葉有進
16溫士源當選無效
候補周巧雲補選
17洪啓能
18洪啓能現任

行政區劃

鳥瞰枋山鄉枋山村。
枋山鄉行政區劃


祿
楓港村


枋山村

1860年北勢寮人陳龜旁先生率數人攜眷入墾枋山,而後移民日增始成今日之村落,其毗鄰之糖部、刺桐腳、五塊厝等部落現均併屬枋山村。

枋山村位居鄉內中央地帶,屏鵝公路由北向南縱貫,南迴鐵路亦從國際電台下穿山越嶺進入臺東縣。枋山溪由東向西綿延入海,將枋山村分為枋山,成功及刺桐腳等三社區。每年十月起至次年四月間為落山風季節,夏秋季炎熱,間有西南季風吹拂,全年猶如熱帶風情,綠意盎然視野開闊,亦是枋山鄉農特產品愛文芒果的主要產區。轄內有觀光果園、濱海遊憩區,含住宿,露營,戲水,沿海垂釣,行動咖啡餐飲,沙灘散步,觀賞夕陽等。

加祿村

加祿堂社(Caratonan)故地,從荷蘭時期文獻記載,該社由南方的瑯嶠地區排灣族建立。

1828年泉州人林枝全先生入墾,爾後北勢寮人陳某皆同數十鄉親來此定居,拓荒墾殖,日後移民日增,毗鄰之會社、嘉和(社區)、南和等部落合為加祿村。加祿村位居鄉內北帶,亦為恆春半島最北端,是枋山鄉最大的村,無論是要往恆春或臺東都必定經過加祿村,其主要道路為屏鵝公路,緊鄰海線,而有山有海是加祿村的特色之一,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望見小琉球島,海天一線盡收眼底。

村民大都以務農為主,些許少數以補魚過活,是個典型的鄉村,亦是枋山鄉農特產品黑珍珠蓮霧和愛文芒果的主要產區。

枋山鄉海灘

楓港村

楓港舊名「風港」,1765年泉州人陳玉代率漢人由平埔族俗贖地拓墾楓港。之後由北勢寮、水底寮倆地村民移居於楓港村,從事農、漁為生,乾隆年間,因受原住民襲擊,死傷慘重,為杜絕後患,改遷舊庄,嗣後人口日眾,始成今日楓港村。

楓港村位居通往臺東及墾丁國家公園之門戶,另有蝦虎魚苗、芒果、洋蔥並稱楓港三寶。楓港亦是第14任總統蔡英文的祖厝所在。

善餘村

善餘村原屬楓港村,1955年因人口增加始畫分為兩村,村名來自清朝時期堡里名善餘里

地理上地勢平坦呈東西向傾斜,位於里龍山下,地形狹長背山面海,為入恆春半島與臺東的交通要道,其海岸地質以楓港溪為界,以北為砂岩,楓港出海口及兩側為現代沖積層由粘土、砂石、礫石所組成,因不含砂,海水清澈見底,因礁岩地形,魚群十分豐富多樣,漁港興建完成,新建防波堤及碼頭設施,使附近漁伐可停泊使用,其外海未來規劃為海洋牧場,海岸線規劃為遊樂區。

清朝與現行村名對照

枋山鄉(恒春縣)枋山鄉
枋山莊枋山村
刺桐腳莊(刺桐腳)枋山村
平埔厝(嘉禾)加祿村
南勢湖屯(南勢湖)加祿村
隘營盤(嘉禾)加祿村
上楓港莊(楓港)楓港村
下楓港莊(善餘)善餘村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8,472    
1986 7,799−7.9%
1991 7,058−9.5%
1996 6,784−3.9%
2001 6,771−0.2%
2006 6,328−6.5%
2011 5,919−6.5%
2016 5,535−6.5%
來源: .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交通

新楓港外環道是台1線與台9線來往之高架道路,因此避開了楓港市區。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省道
  • 台1線:終點位於楓港,又稱屏鵝公路(北段)。
    楓港縱貫公路終點之7-11
  • 台9線:終點位於楓港,又稱南迴公路
    • 新楓港外環道
  • 台26線:起點位於楓港,屏鵝公路南段。
台26線枋山路段,遠處為墾丁H會館以及枋山農民育樂中心
鄉道
  • 屏148線

未來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公路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廟宇

  • 枋山代天千歲府
  • 枋山崇德宮
  • 楓港德隆宮
  • 嘉和福德宮

旅遊

特產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枋山鄉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