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溪

烏溪位於臺灣中部,為中央管河川,下河段因流經臺中市大肚區,俗稱大肚溪[1],荷蘭時期稱為甘仔轄河()。河長119.13公里,居全台第六,流域面積2,025.60平方公里,居全台第四。

烏溪
大肚溪
河流
烏溪夕照。攝於台74線橋上,位在彰化市烏日區之間。
名称起源:傳說中未經開發的烏溪,原是鳥類棲息的天堂,常見烏鴉成群飛翔,當大群烏鴉展翅飛起,其數眾以蔽日,致使溪水看起來漆黑一片,故名「黑溪」。
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地区 臺灣中部
南投縣 · 臺中市 · 彰化縣
屬於 中央管河川
支流
 - 左侧支流 貓羅溪 · 南港溪
 - 右侧支流 大里溪 · 筏子溪 · 北港溪
源头 北港溪
 - 位置 南投縣仁愛鄉更孟山
 - 海拔 2,532 m(8,307 ft
 - 坐标 24°9′4.2″N 121°14′47.5″E
河口 臺灣海峽
 - 位置 臺中市彰化縣兩縣市交界
 - 海拔 0 m(0 ft
 - 坐标 24°12′10″N 120°27′45″E
长度 119.13 km(74 mi
宽度 1 km(1 mi
流域面积 2,025.6 km²(782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114.43 /s(4,041 ft³/s
 - 最大流量 15,923 /s(562,315 ft³/s
 - 最小流量 20.94 /s(739 ft³/s
烏溪夕照
遠眺烏溪出海口,出海口右方是台中港
從國道6號可見烏溪岸邊的卓蘭層露頭。

主流上游名為北港溪,發源於標高2,532公尺之更孟山南側[2][3][4],向南南西流至經翠巒、紅香、溪門,於馬家附近匯集瑞岩溪,續流至瑞岩後轉西偏南,經萱野、新生社(眉原)、互助、清流、梅子林、北港、國姓,於柑子林與南港溪會合,改稱烏溪。經過河階、沖積扇及彰化人口聚集地之後,烏溪於臺中市龍井區麗水彰化縣伸港鄉全興村之間注入台灣海峽,5-9月是豐水期,約占全年70%的流量,其中流量最高在6月,枯水期為每年的1、2月[5]

烏溪為臺中市與彰化縣之界河。流域包含南投縣埔里鎮國姓鄉草屯鎮,臺中市霧峰區烏日區大肚區龍井區,與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等鄉鎮。

烏溪主流和支流交匯處,多形成沖積扇,在台中盆地中的辮狀流路在北邊形成豐原沖積扇,東邊有山麓聯合沖積扇,南有烏溪沖積扇和貓羅溪沖積扇。

起源

烏溪水系源頭地區在河川基準面侵蝕下,瑞岩溪及支流帖比倫溪等均呈現河床陡降的流勢。這種河勢直至與南港溪合流後的國姓鄉一帶才較不明顯。

治理

1931年日本政府實施9年治水計畫,花費606萬圓,1939年已完成烏溪本流及支流大里溪的堤防38公里、護岸2公里,完工後於烏溪橋北岸立有「烏溪治水工事竣工記念碑」[6]。1959年,台灣中南部發生災情慘重的八七水災,水利局成立「臺灣省水利局機械工程隊」,由農復會撥贈美援施工機具執行搶修重建工作。除了民間、工兵、工程隊以外,空軍也參與烏溪堤防復建,於烏溪治水工事竣工記念碑旁立有省府及地方感謝空軍參與堤防復建紀念碑[6]

烏溪水系主要支流

主要橋樑

省道台74線烏溪橋
省道台14線中潭公路炎峰橋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烏溪河段

北港溪河段

  • 龍興吊橋
  • 仙洞橋
  • 福興橋縣道133號
  • 港門橋(鄉道投84線
  • 港門吊橋
  • 北港溪橋(省道台21線
  • 北港溪石橋(糯米橋)
  • 南北通橋
  • 新豐橋
  • 清流吊橋
  • 清流橋
  • 瑞岩橋
  • 紅香一號橋
  • 溫泉橋
  • 溫泉吊橋

相關條目

註解

  1.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櫥窗:治理計畫-- 烏溪(Wu River) 存檔,存档日期2016-08-09.
  2. .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烏溪〉,《臺灣大百科全書》
  4. 一說發源於中央山脈合歡主峰西側,亦即主張北港溪以瑞岩溪為源流,經濟部水利署水利櫥窗:讓我們看河去(重要河川)--烏溪 存檔,存档日期2015-10-29.
  5. 台灣的河川 林孟龍/著ISBN 978-957-30493-8-8 2002年4月出版
  6. 張炎銘. . 臺北市: 科技圖書. 2013. ISBN 978-957-655-517-6.

參考資料

  • 【烏溪】《經典.TV》大愛衛視製作2009年5月9日播映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肚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