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縣

臺中縣臺灣話)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中臺灣臺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下轄3513,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臺中市

臺中縣
 中華民國

1945年-2010年
 

 

縣旗 縣徽
臺中縣位置
首府
縣長首任:林鶴年
末任:黃仲生
歷史
 - 成立 1945年11月26日
 - 廢除 2010年12月25日
面積
 - 2010年11月 2,051.4712 km²
人口
 - 2010年11月估計 1,565,499 
     人口密度 763.1 /km² 
行政分區 3市、5鎮、13鄉(含1山地鄉)
現隸屬於  中華民國臺中市

地理

臺中縣位於台灣中部,北與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臨彰化縣南投縣、東方與宜蘭縣花蓮縣相鄰,西臨台灣海峽,中央包圍著原臺中市

臺中縣東半部為雪山山脈南端,為大甲溪流域上游;中央包括臺中市為台中盆地,盆地以西為縱向的大肚台地,俗稱大肚山;大肚山以西則為沿海的平原。

境內河川主要皆由東向西,流入台灣海峽。主要河川由北而南有:

  • 大安溪-溪流一部分做為與苗栗縣的界河。
  • 大甲溪-全流域皆在縣內,流經本縣中央偏北。
  • 烏溪(大肚溪)-為本縣與彰化縣、南投縣界河,主溪流以北各支流散布於本縣及臺中市內。

歷史

行政區劃歷史

早期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則海族洪雅族等台灣平埔族泰雅族部落定居於此。17世紀,巴布拉族與貓霧捒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已成立大肚王國[1][2]

明鄭時期,鄭經繼位之後,隸屬天興州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次年設台灣府,將天興州改為諸羅縣(今嘉義至基隆)。雍正元年間,設立彰化縣(今雲林至臺中)。1887年,台灣建省之後改為台灣縣

日治時期,1895年8月改為台灣民政支部。1896年台中縣設立(今之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1901年改縣為廳。迨1920年,改為臺中州;下設台中、彰化兩市及大屯豐原東勢大甲彰化員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五十七街。州廳,郡市設郡市役所,街設街役場,分層辦理地方事務。

1945年戰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設臺中縣,縣治設於員林,原轄台中、彰化兩市,改為省轄市,大屯等十一郡改設區署,街改設鄉鎮,並將南屯西屯北屯三鄉,改隸於臺中市。1950年10月25日,臺灣的行政區由8縣9市重新劃分為16縣5市,原臺中縣、彰化市合併劃分為、彰化、南投三縣,彰化市改為縣轄市,在新的區劃塵埃落定之前,豐原鎮、清水鎮曾爆發縣治之爭,雙方人馬紛紛發動連署,向當時的臺灣省參議會陳情豐原與清水之爭,延續到第一屆臺中縣長選舉。豐原鎮長陳水潭與清水鎮長蔡卯生再次槓上,後來演變成臺中縣的紅派與黑派之爭。臺中縣縣治最終改設於豐原鎮

1976年3月1日,豐原鎮改制為豐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里鄉改制為大里市。1996年8月1日,太平鄉改制為太平市。2010年,臺中縣與臺中市 (省轄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臺中縣走入歷史。

臺中縣政府歷史

  •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臺中州政府改為臺中縣政府。短暫的與臺中市政府合署使用臺中州廳廳舍後,縣政府旋即遷至員林國小校舍辦公。
  • 1950年臺中縣與彰化市轄區合併劃分為、彰化、南投三縣,臺中縣政府遷於瑞穗國小校舍辦公。
  • 1976年縣政府遷至新建大樓(今臺中市衛生局址)辦公。
  • 1996年縣政府再遷往新建大樓(今臺中市政府陽明大樓)辦公。
  • 2010年,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原縣政府址改為陽明大樓(臺中市政府的第二辦公大樓)。

縣歌

作曲:林鶴年

作詞:張達修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天然形勝,靈秀所鍾。

八仙三聳、三溪流瀜,

迴環利澤永無窮;

氣候和,物產豐,衣食足,

禮義崇,人文蔚起,忠勇威風,

緬懷逢甲,效法成功,

中流砥柱,居省要衝,

努力奮鬥積健為雄,

是中興基地,是建國前鋒。

揚我中華民族之光榮,進世界於大同。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行政

實施地方自治

任次姓名就任時間卸任時間備註
1劉存忠1945年11月26日1946年12月12日首任
2宋增榘1946年12月12日1948年2月
3龔覆端1948年2月1949年1月
41949年1月1950年10月
5馮世欣1950年10月1951年6月1日

實施地方自治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黨籍 屆次 備註
1 林鶴年
(1914年-1994年)
1951年6月1日1954年6月2日 無黨籍 中國國民黨 1 民選首任,台中紅派始祖
2 陳水潭
(1897年-1956年)
1954年6月2日1956年2月14日  中國國民黨 2 任內逝世,台中黑派始祖
代理 張維光 1956年2月15日1956年4月15日  中國國民黨 省府委員代理
3 廖五湖 1956年4月16日1957年6月2日  中國國民黨 補選
4 林鶴年
(1914年-1994年)
1957年6月2日1960年6月2日 無黨籍 3
5 何金生 1960年6月2日1964年6月2日  中國國民黨 4 縣長任期由三年延長為四年
6 林鶴年
(1914年-1994年)
1964年6月2日1968年6月2日 無黨籍 5
7 王子癸 1968年6月2日1973年2月1日  中國國民黨 6 為合併選舉,延長任期
8 陳孟鈴 1973年2月1日1977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7
1977年12月20日1981年12月20日 8
9 陳庚金 1981年12月20日1985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9
1985年12月20日1989年12月20日 10
10 廖了以 1989年12月20日1993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11
1993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20日 12
11 廖永來 1997年12月20日2001年12月19日  民主進步黨 13 唯一民進黨籍縣長
12 黃仲生 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14
2005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25日 15 末任,因與臺中市合併改制直轄市而延任

縣府組織

最終的縣政府組織為:

    • 一級單位
  • 民政處
  • 財政處
  • 教育處
  • 建設處
  • 工務處
  • 農業處
  • 社會處
  • 勞工處
  • 新聞處
  • 法制處
  • 行政處
  • 交通旅遊處
  • 計畫處
  • 資訊處
  • 人事處
  • 主計處
  • 政風處
    • 一級機關
  • 警察局
  • 消防局
  • 衛生局
  • 環境保護局
  • 文化局
  • 地方稅務局

行政區劃

臺中縣行政區劃圖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臺中州改制為臺中縣,彰化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臺中市改制為省轄市,並將北屯鄉、西屯鄉、南屯鄉劃入臺中市,縣治遷至員林鎮,共轄有11縣轄區57個鄉鎮。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南投區玉山區能高區竹山區等5鎮7鄉合併分出南投縣,原省轄彰化市與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的7鎮14鄉合併分出彰化縣,臺中縣由豐原區的1鎮4鄉、大甲區的4鎮4鄉、東勢區的1鎮3鄉、大屯區的4鄉等21個鄉鎮組成,縣治遷至豐原鎮,轄6鎮、15鄉。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縣治豐原鎮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大里鄉升格為縣轄市,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太平鄉升格為縣轄市,臺中縣至廢除前下轄3(豐原市、大里市、太平市)、5(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東勢鎮)、13(龍井鄉、大肚鄉、大安鄉、外埔鄉、后里鄉、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石岡鄉、新社鄉、霧峰鄉、烏日鄉,和平鄉為山地鄉),最北面為海線地區的大甲鎮鄰近苗栗縣苑裡鎮,最南面為霧峰鄉鄰近南投縣,而東面為和平鄉鄰近花蓮縣宜蘭縣以及新竹縣

傳統分區

由於地理環境及歷史發展等因素,習慣上將該縣分為山(山線)、海(海線)、屯(屯區)三個區域。三個區域除和平鄉面積特大但人口稀少外,其餘部分面積及人口數量皆差異不大,因此時常將三者並稱。

山線範圍:

包括臺中市以北、大肚山以東的範圍,仔細區分尚可以地形之不同,將東半部地勢較高的部分分為東山線[3],包括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和平鄉,即台灣日治時期臺中州東勢郡地區。而約為台中盆地北緣與大安大甲兩溪中間的台地,包括豐原市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后里鄉,則為西山線,即昔日的豐原郡

海線範圍:

主要以大肚台地以西濱海之部分,與清朝時期大肚三堡(大肚上堡大肚中堡大肚下堡)、台灣日治時期臺中州大甲郡地區範圍差不多;包括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大安鄉外埔鄉龍井鄉大肚鄉等八鄉鎮。

屯區範圍:

位於臺中市以南的四個鄉市,即台灣日治時期臺中州大屯郡,去除後劃歸省轄臺中市的轄區相似。因位置與台中市同屬台中盆地之內,因此與之互動比山線或海線頻繁,且其與臺中市相鄰、人口稠密,屬台中都會區的一部分,發展及規劃多半與台中市配合或相接,包括大里市太平市霧峰鄉烏日鄉

交通

鐵路
台灣高鐵臺中車站

海岸線

山線

高速鐵路

台灣高鐵

高速公路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國道四號(臺中環線)

國道六號(中橫高速公路、水沙連高速公路)

註: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編排。

省道
省道快速公路
縣道
港口
航空

教育

大專院校
高中職

縣立、國立與縣私立,今日均已經改為市立與市私立

觀光與文化

古蹟文物
舊泰安車站

內政部二級古蹟

內政部三級古蹟

國定古蹟

文化機構
旅遊景點

文學

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

目前為止,有楊翠《台中縣文學發展史》、陳玉滿等多人合著的《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陳明台《台中市文學史初編》。碩博士論文方面,有:蘇玉筑〈當代台灣「大台中」書寫─以中、彰、投四縣市作家作品為探討對象〉、郭貞蘭〈台中縣大屯區傳說故事研究〉、劉肇中〈台中東勢客家民間故事研究〉、趙雅玲〈大肚地區民間文學之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

民間文學的採編、出版
  • 林沉默著《新編台中縣地方唸謠:臺灣囝仔歌》;縣立文化中心編《台中縣客語歌謠》;沙鹿鎮公所製作《台中縣閩南語歌謠專輯》;浦忠勇編、著《台灣鄒族民間歌謠》。


基金會及文學社團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鄭順娘文教公益基金會」。[4];全國性的文學團體有「台灣省文藝作家協會」、「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文學活動

台中縣文化局在民國90年6月25日啟用台中縣「作家之屋」,該屋原是台中櫟社詩人張麗俊的故居,被闢為「作家之屋」,除了古蹟再利用、保存詩人的文物之外,還有保存台中縣文學史料的作用。在刊物的編輯、出版方面,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時期,以及五都改制以前的台中縣文化局,持續發行《中縣文獻》、《中縣文藝》。

姊妹縣市

臺中縣政府曾締結了七個姐妹縣市

統計

本籍別臺中縣人口 (1990年)[5]
排名 本籍 臺中縣人口 比率
1 臺中縣 870,605 67.7%
2 中國大陸各省市籍 103,836 8.1%
3 彰化縣 59,900 4.7%
4 南投縣 48,693 3.8%
5 臺中市 35,433 2.8%
6 雲林縣 30,380 2.4%
7 苗栗縣 24,270 1.9%
8 嘉義縣 18,816 1.5%
9 臺南縣 16,040 1.2%
10 屏東縣 12,912 1.0%
11 臺北縣 8,617 0.7%
12 高雄縣 8,508 0.7%
13 臺東縣 6,690 0.5%
14 臺北市 5,663 0.4%
15 桃園縣 5,265 0.4%
16 花蓮縣 4,955 0.4%
17 新竹縣 4,308 0.3%
18 宜蘭縣 4,098 0.3%
19 高雄市 3,617 0.3%
20 臺南市 2,332 0.2%
21 澎湖縣 2,321 0.2%
22 嘉義市 2,311 0.2%
23 基隆市 1,920 0.1%
24 金門縣 1,847 0.1%
25 新竹市 960 0.1%
26 外國籍 570 0.0%
27 連江縣 162 0.0%
總計 1,285,029 100.0%

資料來源

  1. .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2. 李建霖. .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華民國原民會.
  3. (PDF).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08).
  4.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活動基金會」名錄。
  5.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 . 臺北市: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