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鐵6號線

6號萊辛頓大道/佩勒姆慢車英語:)和⟨6⟩號萊辛頓大道慢車/佩勒姆快車英語:)是兩條紐約地鐵A分部地鐵路線。由於該線使用IRT萊辛頓大道線通過曼哈頓主要地區,因此其路線徽號為綠色[1]

萊辛頓大道慢車

佩勒姆慢車及快車
一列R62A型以6號線慢車運行的列車正在離開布雷爾大道,開往佩勒姆灣公園
一列R142A型以6號線快車運行的列車通過聖羅倫斯大道,開往佩勒姆灣公園
北端總站佩勒姆灣公園(任何時候)
帕克徹斯特(平日尖峰方向)
南端總站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
車站總數38個(慢車)
29個(快車)
車廠威斯徹斯特車廠
開始服務1904年10月27日1904-10-27

慢車以圓形的徽號「(6)」標示,快車在R62A型列車上則以菱形的徽號「⟨6⟩」標示,車頭則顯示「⟨6⟩快車」()。R62A型列車的車頭同時以LED標示慢車或快車,6號線慢車以綠色圓形標示;⟨6⟩號線快車以紅色菱形標示。

6號線列車在任何時間都營運,來往布朗克斯佩勒姆灣公園曼哈頓下城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車站。平日繁忙時段的尖峰方向,⟨6⟩佩勒姆快車將在帕克徹斯特以北取代6號線慢車,並從該站起以快車形式來往第三大道-138街。此段時間,6號線佩勒姆慢車將短途營運帕克徹斯特(尖峰方向的⟨6⟩號線快車回程時以6號線慢車的列車除外)。平日由早上9時至11時,將有指定往曼哈頓方向的⟨6⟩號線列車由帕克徹斯特以慢車形式開往亨斯角大道;也有指定往帕克徹斯特方向的6號線列車在同樣路段以快車形式行駛。

6號線自從1918年實行IRT「H」系統後就成為了現在的樣子。1920年起就保持大致不變,來往佩勒姆灣公園和市政府,並在布朗克斯以尖峰特快的變種營運。1945年,市政府迴圈車站關閉,該站是6號線在曼哈頓的舊南端總站。從那時開始,多數6號線列車以布魯克林大橋為總站,但後來幾年有若干例外。

歷史

1904年10月27日,曼哈頓的原初地鐵慢車和快車服務開放使用,以現時IRT萊辛頓大道線由市政府大中央-42街。從那起,列車轉向西沿42街地下的42街接駁線前進,再轉向北沿現時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前往145街

當時「H」字型排列、列車分別沿萊辛頓大道和百老匯-第七大道的走線在1917年引入[2]。整條萊辛頓大道慢線由市政府125街在1918年7月17日啟用。1918年8月1日,第三大道-138街啟用,列車由該站運行至市政府,全線各停[3]

1919年1月17日,列車由138街延長至亨斯角大道,1920年5月30日,6號線列車延長至東177街[3]。1920年10月24日,6號線列車再次延長至威斯徹斯特廣場[3]。1920年12月20日,6號線列車延長至佩勒姆灣公園[3]。自此,現時6號線列車路線已經完整。所有列車在佩勒姆灣公園至布魯克林大橋之間都以慢車營運,部分列車以市政府迴圈為總站。

到了1934年,市政府車站以南的列車停運,深夜列車只來往佩勒姆灣公園至125街,4號線的深夜快車則首次以慢車運行。

1945年12月31日起,市政府車站關閉,而前布魯克林大橋車站(改名為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成為永久南端終點站。然而,6號線列車仍然使用迴圈以便在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由南行轉往北行慢車軌[4]

1946年5月10日,深夜列車服務由125街延長至其之前的總站布魯克林大橋,而4號線的深夜快車服務也恢復營運[3][5]

1946年10月14日起,平日繁忙和週六早上繁忙時段尖峰方向快車服務開始營運,佩勒姆灣列車在東177街和第三大道-138街之間使用中央軌道[3]。這快車服務在兩站之間節省了8分鐘。此時,6號線在布朗克斯以慢車運行至東177街,以騰出空間予快車運行至佩勒姆灣公園。1949年3月7日,黃昏往布朗克斯的快車服務由下午4時30分提早至3時30分,而1949年6月17日,早上往曼哈頓的快車服務由早上9時30分延長至10時30分[5]

1948年9月22日,6號線列車有54節額外車卡營運,列車由6節增長至7節[5]

1950年12月15日至22日,平日繁忙時段列車由佩勒姆灣公園延長至南碼頭[3]。1956年6月23日,週六早上6號線快車開始以慢車運行[3]。1960年4月8日起,深夜和平日黃昏列車延長至南碼頭,並在1965年10月17日起週末黃昏也實行。不過所有列車在1976年5月23日再次縮短至布魯克林大橋,南碼頭內迴圈月台關閉[3]

1980年1月13日,深夜列車在曼哈頓以125街為總站,4號線再次在該站以南以慢車營運。同日,布朗克斯快車擴展至日間營運,佩勒姆灣列車在早上尖峰方向以快車運行至布魯克林大橋,之後下午延長至佩勒姆灣公園[3][6]。這個停運影響了15,000人,並因沒有進行聽證會而遭到曼哈頓區長安德魯·斯泰因批評[7]

1985年幾個月期間,每日一班定期6號線列車開往大西洋大道,之後轉往佩勒姆灣公園[3]

1990年1月21日至10月5日,深夜列車延長回布魯克林大橋,4號線恢復深夜快車營運。但4號線深夜快車永久停止在曼哈頓營運時6號線列車也最後一次縮短至125街[3][8]

1999年10月3日起,4號線與6號線列車再次在深夜在曼哈頓以慢車共同營運,6號線永久延長至布魯克林大橋[3]

文化

  • 1974年的騎劫地下鐵中,一列6號線列車被挾持,乘客被迫在列車內當成人質。
  • 珍妮佛·羅培茲在成名前常搭乘6號線到舞蹈中心,她1999年發售的專輯名稱為六號地鐵。
  • 2000年的驚爆地鐵中,馬克·華伯格搭乘6號線的R29R30

路線

服務形式

以下表格顯示6號線與⟨6⟩號線所使用路線,特定時段在有陰影的格的路段內營運[9]

路線 起點 終點 軌道 時段
平日尖峰方向 其餘時間
IRT佩勒姆線(全線) 佩勒姆灣公園 城堡山大道 慢車      
帕克徹斯特 第三大道-138街 快車  
慢車      
IRT萊辛頓大道線 125街 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  

車站

更詳細的車站列表參見上方列出的路線。

車站服務圖例
任何時候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深夜除外)
僅深夜停站
僅平日停站
任何時候停站(除平日的尖峰方向外)
僅平日的尖峰方向停站
車站已關閉
時段資料
車站符合ADA標準
  車站在指定方向符合ADA標準
 
升降機只到夾層
紐約地鐵6號線車站列表[10]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轉乘 連接及備註
布朗克斯
佩勒姆線
佩勒姆灣公園 Bx12選擇巴士服務
布雷爾大道
中城路
威斯徹斯特廣場-東特雷蒙特大道
謝里加大道
城堡山大道
帕克徹斯特 Q44選擇巴士服務
全部黃昏繁忙時段北行慢車以此為總站
部分早上繁忙時段南行列車在此站起載前往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
聖羅倫斯大道
莫里森大道-桑恩德維尤
埃爾德大道
惠特洛克大道
亨斯角大道 Bx6選擇巴士服務
朗格伍德大道
東149街
東143街-聖瑪麗街
塞普雷斯大道
布魯克大道
第三大道-138街 部分早上繁忙時段往曼哈頓列車在此站始發終到
曼哈頓
萊辛頓大道線
125街 4  5  大都會北方鐵路哈萊姆-125街
M60選擇巴士服務拉瓜迪亞機場
此站黃昏繁忙時段有1班南行列車起載
116街 4 
110街 4 
103街 4 
96街 4 
86街 4  5  M86選擇巴士服務
77街 4  M79選擇巴士服務
68街-亨特學院 4 
59街 4  5 
N  R  W BMT百老匯線萊辛頓大道/59街
使用MetroCard出站轉乘:(63街線萊辛頓大道-63街
羅斯福島纜車
51街 4 
E  M IND皇后林蔭路線萊辛頓大道-53街
大中央-42街 4  5 
7  <7>IRT法拉盛線
S 42街接駁線
大都會北方鐵路大中央總站
33街 4  M34 / M34A選擇巴士服務
28街   4  車站只有南行方向符合ADA標準,升降機停運中
23街 4  M23選擇巴士服務
14街-聯合廣場 4  5 
L BMT卡納西線
N  Q  R  W BMT百老匯線
阿斯托廣場 4 
布利克街 4 
B  D  F  M IND第六大道線百老匯-拉法葉街
泉街 4 
堅尼街 4 
N  Q  R  W BMT百老匯線
J  Z BMT納蘇街線
布魯克林大橋-市政府 4  5 
J  Z BMT納蘇街線錢伯斯街

備註

  1. . [201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2. . NYCSubway.org. [March 28, 2010].
  3. Bolden, Eric. . www.erictb.info. [September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Green, Jonah. . November 10, 2010 Huff Post.
  5. . New York City Board of Transportation. 1949.
  6. . New York Division Bulletin (Electric Railroaders' Association). December 1979.
  7. . New York Daily News. January 11, 1980 [August 14, 2018].
  8. . New York Division Bulletin (Electric Railroaders' Association). February 1990.
  9.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25 [2017-07-01].
  10.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4-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