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7線
台7線(大溪-公館)是臺灣的一條省道,北起桃園市大溪區,南至宜蘭縣壯圍鄉公館,途經桃園市復興區、宜蘭縣大同鄉、員山鄉、宜蘭市,全長131.288公里(根據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統計)。在大同、員山二鄉,臺7線大部分沿蘭陽溪修築。北部橫貫公路屬於臺7線的一部分。
臺灣省道 台7線 | |
---|---|
![]() | |
基本資料 | |
別稱 | 北部橫貫公路 |
支線數 | 4 |
通車長度 | 主線:128.396公里 支線:135.628公里 |
速限 | 25~60km/h |
起點 | 桃園市大溪區 |
終點 | 宜蘭縣壯圍鄉公館 |
主要結點 | |
![]() | |
路線圖 ![]() | |
國・省・縣&市・鄉&區・專 |

臺7線起點,位於桃園大溪。

臺7線終點,位於宜蘭壯圍。

台7線 北橫公路大漢橋路段

台7線 北橫公路西村路段

百韜橋路口連接台7線、台7甲線,同時此處也是台7甲線的起點。

台7線行經宜蘭員山鄉泰雅路二段。
行經鄉鎮市區、里程數
- 大溪區:0k(起點,海拔118公尺,與
台3線交岔)→大溪市區(康莊路→復興路)→ 三層→ 頭寮4.969k(故總統蔣經國陵寢,福安里) → 慈湖6.658k(海拔247公尺,故總統蔣中正陵寢,牛角湳埤) → 百吉隧道(長435公尺)→洞口(桃118線岔路)→ 阿姆坪9.572k(桃63線岔路) → 三民(水流東)12.069k(
台7乙線岔路)
- 復興區:三民12.069k → 枕頭山 → 角板山16.430k(桃117線岔路往復興市區,海拔410公尺)→ 澤仁橋(桃119線岔路往東眼山)→ 霞雲坪(哈盆habun) → 霞雲橋 (桃112線岔路)→ 桃115線岔路(可往小烏來)→ 復興橋/羅浮橋 → 羅浮里(拉號Rahao,海拔345公尺)→ 羅浮22.740k(
市道118號羅馬公路岔路)→ 拉號橋 → 高坡 → 大灣 → 榮華隧道(長58公尺)→雪霧隧道(長375公尺,岔路往雪霧鬧Sebunao)→ 榮華33.156k→榮華壩(羅加Raga,海拔534公尺) → 卡議蘭 →里安 (比亞外Piyaway) → 高義40.488k(高義蘭 Kauilan,海拔600公尺) → 蘇樂橋 → 蘇樂(Solo,海拔643公尺) → 桃113線岔路(往三光里,合歡Gaogan) → 巴陵大橋→ 巴陵47.068k(Balong,桃116線岔路,海拔648公尺) → 大曼(大漢橋,海拔681公尺) → 萱源(海拔約850公尺) → 四稜58.121k(大漢守衛站,海拔1167公尺) → 西村60.866k(海拔1170公尺,桃宜市縣界)
- 大同鄉:西村(桃宜市縣界)→ 田丸 → 池端67.616k(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1160公尺)→ 四道班 74k(北橫公路最高點,海拔1216公尺)→ 繃繃溪(芃芃溪) → 棲蘭山神木區入口(100林道路口,海拔1095公尺)→ 棲蘭九彎十八拐(76k-81k)→ 一道班 → 林森溪(排骨溪,海拔350公尺)→ 棲蘭85.653k(海拔330公尺,
台7甲線中橫宜蘭支線起點岔路)→英士89.364k(芃芃、繃繃Bonbon,海拔310公尺)→ 英士橋 → 赤水橋 → 石頭橋 → 執信橋(員山溪) →牛鬥94.203k(
台7丙線起點,海拔230公尺)→松羅98.035k ,(海拔195公尺)→泰雅大橋岔路(可至天送埤及
台7丙線,海拔155公尺)→ 崙埤102.356k → 長嶺路
- 員山鄉:長嶺路 → 冷水坑103.106k,海拔105公尺→ 粗坑108.351k → 再連111.181k(橫貫公路動土起點碑,海拔65公尺) → 上深溝 → 內城 → 員山水源地 → 尚德村 → 員山市區
- 宜蘭市:員山市區→ 金六結→ 泰山路→
台7丁線岔路120.190k(中橫宜蘭支線舊終點)→ 宜蘭市區 (舊城南路→ 舊城東路→ 東港陸橋 → 東港路)→
台9線岔路124.076k →
宜蘭交流道(
縣道191號岔路)→ 壯圍市區
- 壯圍鄉:壯圍市區(壯五路)→ 古結路 → 縣民大道岔路(接
縣道190號) →壯圍大橋→ 紅葉路 → 公館128.396k(終點,接
台2線)
支線
甲線

台7甲線指標18公里處,四季部落路段。
臺灣省道 台7甲線 | |
---|---|
![]() | |
基本資料 | |
別稱 | 中橫公路宜蘭支線 |
通車長度 | 73.988公里 |
速限 | 15~50km/h |
起點 | 宜蘭縣大同鄉棲蘭百韜橋 |
終點 | 台中市和平區梨山 |
國・省・縣&市・鄉&區・專 |
臺7甲線(百韜橋-梨山),北起宜蘭縣大同鄉棲蘭百韜橋,南至台中市和平區梨山,屬於中部橫貫公路宜蘭支線,全長為74.217公里,為第二長的省道支線。在日治時期為埤亞南越嶺警備道。最初的中橫宜蘭支線,稱之為「台中羅東線」(梨山-羅東),包括今台七丙線牛鬥橋至羅東市區的路線。1956年中橫公路開工之前,計畫路線改成牛鬥橋往宜蘭市區的路線,稱為東西橫貫公路宜蘭支線[注 1],並編為台七線(宜蘭-梨山)。北橫公路通車以後,棲蘭百韜橋至梨山路段改編為台七甲線(棲蘭百韜橋-梨山),仍稱中橫宜蘭支線。
- 宜蘭縣
- 大同鄉:棲蘭百韜橋(起點,
台7線岔路,海拔330公尺)→ 棲蘭森林遊樂區 3.0K → 家源橋 → 土場路口(往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宜專1線太平山公路岔路,海拔400公尺)→ 獨立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獨立山工務段,海拔428公尺)5.0K → 加蘭灣(Kinuran,加蘭橋/嘉惠橋)→ 茂安村(留茂安Rumoan,海拔605公尺)→ 志航橋 → 頂茂安 → 茂安橋 → 有澗橋 → 敦厚橋 → 碧水橋 → 四季(四季薰Sikikun,海拔750公尺) → 四季一橋19.0K → 四季二橋 → 繼光橋 → 四季平台(馬諾源Manayan ) → 則前橋 → 美優橋27.800K → 南山村(埤亞南社Pyanan,海拔1160公尺) → 可法橋 → 米摩登→ 家驤橋 → 馬當 → 星文橋 → 章傑橋 → 突稜 → 思源埡口 → 思源派出所(舊址)47.755K(中宜市縣界,海拔1950公尺)
- 台中市
- 和平區:宜中市縣界 → 思源 → 思源一~四號橋 → 勝光(有勝)49.585K→ 張良橋 → 馬鰣橋 →花圃50.954K → 香菇橋 → 蘭花橋 → 武陵路口(武陵農場/
中124線岔路,海拔1850公尺)53.326K → 志良(志良節Shirasetsu)54.926K → 和平農場 → 苗圃(平岩、西拉岸Hiragan)57.127K → 環興(十四溪畔) → 平等里環山部落(司加耶武、志佳陽、西卡謠Sqoyaw,海拔1735公尺)62.027K → 龜山 → 清泉橋64.439K→松茂部落(大保久Tabuk)68.187K→梨山(撒拉茅社Slamao)73.988K(終點,
台8線中橫公路岔路,海拔1707公尺)
乙線
臺灣省道 台7乙線 | |
---|---|
![]() | |
基本資料 | |
通車長度 | 14.15公里 |
速限 | 40km/h |
起點 | 新北市三峽區大埔 |
終點 | 桃園市復興區三民 |
國・省・縣&市・鄉&區・專 |

台7乙線 位於三民里路段
台7乙線(大埔-三民)起點在新北市三峽區大埔,終點在桃園市復興區三民。原台七線北橫公路西端起點位於三峽大埔,後來大溪至三民路段通車,此段改為支線。本線於日治時期曾為埤亞南越警備道路(三峽 - 三民 - 復興 - 巴陵 - 明池 - 芃芃社 - 棲蘭 - 南山)。
- 新北市
- 三峽區:大埔0.000k(起點,
台3線岔路,海拔60公尺)→ 湊合 → 五寮 →新北、桃園市界8.304k
- 桃園市
- 大溪區:十三分10.284k → 詩朗Shiron→ 分水崙
- 復興區:水流東 → 三民里14.15k(終點,
台7線岔路,海拔320公尺)
丙線
臺灣省道 台7丙線 | |
---|---|
![]() | |
基本資料 | |
別稱 | 羅天公路 |
通車長度 | 31.337公里 |
速限 | 40~60km/h |
起點 | 宜蘭縣大同鄉牛鬥橋 |
終點 |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 |
國・省・縣&市・鄉&區・專 |

台七丙线三星段
台7丙線(牛鬥-利澤簡)西起於宜蘭縣大同鄉牛鬥橋,東至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全長31.510公里,全線位於宜蘭縣境。1956年中橫開工前計畫的中橫宜蘭支線,曾稱為羅東梨山線,包括今台七丙線(羅東-牛鬥橋)、台七線(牛鬥橋-棲蘭百韜橋)、台七甲線(棲蘭百韜橋-梨山),後來中橫宜蘭支線改成經由牛鬥橋往宜蘭市區,羅東-牛鬥橋路段成為台七線的支線。
- 大同鄉/三星鄉:牛鬥橋0.000k(起點,
台7線岔路,海拔230公尺)
- 三星鄉:清水湖3.297k(海拔177公尺)
- 大同鄉:復興村(大溪)5.456k→清水橋
- 三星鄉:清水橋→長埤湖(員山村,海拔215公尺)→天送埤10.687k(海拔138公尺)→破布烏→三星市區(叭哩沙湳)13.885k(
縣道196號岔路,海拔98公尺)→三星橋→田心(宜蘭監獄)→大隱村→大埔→柯子林(左冬山鄉,右三星鄉)
- 冬山鄉:柯子林→廣興大橋→廣興村23.819k→羅東市區(中橫宜蘭支線最初計畫起點)
- 羅東鎮:羅東26.375k(
台9線岔路)→北宜高羅東交流道(
縣道191號岔路)
- 五結鄉:羅東交流道→鼎橄社29.181k→冬山河親水公園→利澤簡橋→利澤簡31.337k(終點,
台2戊線岔路)
交流道
釋
- 《天命行腳 中橫半世紀》,李瑞宗著,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南天書局出版,2011年12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