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天皇制

象徵天皇制日语: Shōchōten'ōsei)是指在日本国宪法规定之下,天皇作为日本国家以及国民总合象征的制度。

概要

日本國憲法規定,天皇乃日本國之象徵,亦為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是基於主權所存在之日本國民的總意。關於國事之一切行為,必須經過內閣之助言與承認,而由內閣負其責任。天皇為君主立憲制虛位元首

地位

明治憲法天皇舊制相比,天皇從神格國家元首降為一般國家象徵地位,天皇主權變更為國民主權,天皇職能大量限縮。現制天皇無舊制之統帥權、發布緊急命令(敕令)和命令等權力,國務大臣向國會負責而非舊制向天皇負責;現制天皇國事行為須經內閣助言與承認、才可被動行使與認證,不像舊制可主動行使、內閣輔弼副署之。舊制天皇總攬統治權集行政、立法、司法權於一身,現制三權分立歸於內閣、國會、最高裁判所及下級裁判所。

如據日本國憲法條文用詞及職權來看,天皇現制不但大幅弱化,且無明定國家元首之地位;然而,不能就此驟定天皇不具國家元首身分。不論解釋憲法或法律,得探求當初制憲、立法意旨。指導制定日本國憲法的麥帥三原則即指出,天皇為「國家元首」(head of the state)的地位。與一般君主立憲制相比,日本現行天皇制職能消極程度,僅次於1974年修憲後已不具行政權能及統治權的瑞典國王。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國家元首身分,瑞典國王有名無實,日本天皇則是無名有實。

第2次安倍內閣欲修憲明定天皇為國家元首,除執政的自民黨外,不光在野黨、就連其執政聯盟的公明黨也都表態反對[1]

註釋

  1. . . 2013-03-15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日语).

相關條目

参考书籍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