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宗教

由于新加坡的历史特殊,并且政府奉行种族和多元文化的政策,新加坡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和习俗,并无宗教占主导地位。《新加坡共和國宪法第十五条保障宗教自由[2][3]與周边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不同,新加坡並不設國教

2015年为止新加坡的宗教比例(以百分比计算)[1]

  佛教(33.2%)
  基督宗教(18.8%)
  伊斯蘭教(15.1%)
  印度教(5.0%)
  錫克教(0.6%)
  無宗教(17.4%)

截至2012年,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佛教(33.2%)、基督宗教(18.8%)、伊斯蘭教(15.1%)、道教(11.0%)和印度教(5.0%),新加坡人口有0.7%信奉其他宗教。17%的新加坡人被正式列为无宗教(相比之下,2000年有14.8%)。尽管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各宗教信徒之间几乎不存在宗教极端主义和仇视。不過年轻人中,尤其是华人,已有与传统价值观,包括宗教仪式和祖先崇拜背离的趋势,減少奉行相關传统習俗,而無宗教信仰者亦有上升的趋势。

历史

约1900年的桥南路,图中可看见马里安曼兴都庙詹美回教堂

13世纪以前,新加坡位于马来贸易聚集地,是室利佛逝佛教王国的一部分。14世纪初,新加坡逐渐成为马六甲海峡最繁华的贸易中心,中国、印度阿拉伯商人经常来往。14世纪下半叶,新加坡成为暹罗爪哇满者伯夷王国竞争的舞台。1390年,巨港王子取了当地统治者的性命,并占领新加坡。1402年,暹罗的附属国北大年夺得新加坡,王子被迫逃往邻近的马六甲,不久后便皈依回教。他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定都马六甲,并在15世纪下半叶统治新加坡。[4]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和新加坡,并入柔佛苏丹王朝的版图,马六甲苏丹王朝也就此灭亡了。1587年,葡萄牙人将天主教传入新加坡,又拿下苏丹国首都柔佛拉马,并在1613年摧毁了新加坡这个岛屿的港口。整个城市变得荒凉、默默无闻,岛上也成了海盗的避风港。继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影响,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也纷纷在东南亚建立贸易港口。1795年,英国人统治马六甲;1818年,英属印度总督指示明古连总督史丹福·莱佛士于马六甲海峡寻找可助英国人在该区域立足之地。[5]

1900年的新加坡,图为圣安德烈座堂和史丹福·莱佛士的雕像

新加坡名义上是荷兰附属国廖内-柔佛苏丹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由柔佛苏丹管辖,英国人于1819年占领新加坡并设立贸易港口(直至1824年,荷兰才不再宣称对新加坡拥有主权)。当时,岛上有120名马来人和30名华人居住。随着第一批英国军人官员在新加坡驻扎,伦敦传道会也来到新加坡,并且开设了一所学校供马来和华族男学生就读(圣公宗于1826年传入新加坡,而普利茅斯弟兄会长老宗循道宗也分别于1864年、1881年和1885年传入新加坡)。[注 1]据第一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新加坡的居民是由4600名马来人、3300名华人和800名印度人组成的。19世纪30年代,印度移民开始涌入新加坡,这是因为英属印度社群扩大,乡村人口膨胀,农民和技工丧失土地。成千上万的契约印度劳工苦力)以及不少的印度军人和小官员被派往英国的殖民地开发种植园经济和产业。到了19世纪中叶,新加坡已有2万8000名华人(超过一半的人口),并于1901年升至165万人(近4分之3的人口)。[注 2]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南方开始有大量移民南下,这是因为新加坡和周边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和工业发展的扩张。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领土也有一小群人移居新加坡。[6][7][8]

20世纪初,新加坡成为中国政治流亡者中心(康有为孙中山经常到访),也成为中华和马来文化复兴中心(获得马来-回教教育者和宗教改革者的协助,新加坡得以出版杂志《Al-Imam》)。到了1911年,新加坡人口已突破3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和印度人移民新加坡。20世纪20年代起,每年有15万到20万人移居新加坡,1927年甚至高达36万人。然而,虽然大多数中国人移居新加坡,但是最终部分定居东南亚其他地区。自1930年以来,因为全球经济危机,新加坡禁止大规模移民,首次对中国籍男性实行限额,不过人口仍进一步增长,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增长。1953年,新加坡实行新移民法,对所有国籍人士入境施以严格限制(实际上欧洲人不受影响)。1957年,国外出生的比例为35.7%。[9][10][11]

宗教信仰 1849年 1911年 1921年 1931年
佛教、道教、中國民間信仰2万7526(52.0%)21万6501(69.4%)31万零163(72.8%)41万1665(72.5%)
伊斯蘭教2万2007(41.6%)5万3595(17.3%)6万9604(16.3%)8万6827(15.3%)
基督教1861(3.5%)1万6349(5.2%)2万1386(5.0%)3万零68(5,3 %)
兴都教(印度教)1452(2.8%)1万5580(5.0%)1万9772(4.6%)3万1128(5.5%)
锡克教146(0.05%)1022(0.2%)2988(0.5%)
犹太教22(0.04%)707(0.2%)623(0.2%)777(0.14%)
其他宗教23(0.04%)14(0.004%)38(0.009%)306(0.05%)
不详62(0.02%)3269(0.8%)3694(0.7%)
总计5万2891(100%)31万1987(100%)42万5877(100%)56万7453(100%)

1958年,伊斯蘭教运动注册为政党。1959年,新加坡正式宣布成为英国管辖之下的自治邦,由马来族的尤索夫·伊萨出任自治邦元首,华族的李光耀出任总理。1963年至1965年,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1965年,新加坡人口有76.2%是华人,14.6%是马来人,7.1%是印度人,剩余的2.1%为其他种族。新加坡独立后,马来语保留为新加坡国语,与华语英语淡米尔语享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当局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打压政治异议分子(包括宗教派别)。1967年7月,新加坡施行更严谨的移民管制,制止邻国马来西亚的劳工自由进入新加坡。1970年,国外出生的比例为24.6%,有46%的移民在中国出生,35%马来西亚出生,10%南亚出生,5%印尼出生。[6][12][13]

卫斯理卫理公会

1973年,新加坡有大约90万名華人佛教徒(占人口的40%,有37%信奉大乘派,3%信奉上座部派)、70万名儒者和道教徒(占30%)、37万名回教徒(占17%,有16%信奉逊尼派,1%信奉什叶派)、14万名基督徒(占逾6%,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各占3%)、11万名兴都教徒(占6%)、3000名锡克教徒以及1000名犹太教徒。[14]

1978年,居于新加坡的有177万5000名华人、26万5000名马来人、11万名淡米尔人(包括斯里兰卡淡米尔人)、5万名爪哇人、3万名印尼马来人、2万名马拉雅拉姆人、1万5000名欧亚裔、1万名卡纳达人、1万名旁遮普人信德人、1万名印度斯坦人比哈尔人、9000名英格兰人、7000名美国人、3000名阿拉伯人、2000名苏格兰人、1000名犹太人、荷兰人和阿富汗人,另外还有数百名缅甸人、菲律宾人泰国人韩国人亚美尼亚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1987年,新加坡的人口是由76.1%的华人(198万8600)、15.1%的马来人(39万3800)、6.5%的印度人(16万9100)以及其他2.3%(6万1300)组成的。[15]

198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56%的新加坡居民同時是佛教徒和道教徒,且华人居多(有120万)。也有1200名印度人、逾300名马来人还有其他种族的大约7000人信奉佛教。人口的16%,或32万3800人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马来人(占回教徒的90%)。基督徒占人口的10%(20万3500),其中79%是华人,其余是印度人、欧洲人和其他种族。有11万2000人是新教徒,9万1000人是天主教徒。印度教徒占人口的4%(7万2400),绝大多数来自印度次大陆[16]

1900年的新加坡
宗教
人口%
1980
人口
% 1990
人口%
2000
人口%
2010
人口%
2015
佛教 26.7%31.1%42.5%33.3%33.1%
基督宗教 9.9%12.5%14.6%18.3%18.8%
天主教 n/an/a4.8%7.1%6.7%
新教和非天主教 n/an/a9.8%11.3%12.0%
無宗教 13.1%14.3%14.8%17.0%18.3%
伊斯蘭教 16.2%15.4%14.9%14.7%14.0%
道教和華人民間信仰 30.0%22.4%8.5%10.9%11.0%
印度教 3.6%3.7%4.0%5.1%5.0%
其他宗教 0.5%0.6%0.6%0.7%0.6%

宗教

道教

天福宮(建於1842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道教廟宇。

新加坡道教除了以正一派為代表以外,也包含其他“中國民間信仰”,如齋教先天道王爺信仰等。[1]在新加坡,中國民間信仰通常被歸類於道教的範疇裏。其實,這是繼承了由儒釋道融合而成的一種中國宗教信仰。2010年和2015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道教信仰人口數的再次上升,佔新加坡人口的11%左右。

佛教

佛教在新加坡是人數最多的宗教信仰,新加坡的人口中的33.3%是佛教徒。新加坡有三大佛教傳承: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新加坡的大多數佛教徒都是華人,主要信奉漢傳佛教,也有部分華人信奉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其他民族如泰裔、緬裔和斯里蘭卡裔,主要信奉南傳佛教。在新加坡,也有少數的印度人與極少數的馬來人信奉佛教。蓮山雙林禪寺是新加坡的第一座佛教叢林寺院,創立於1898年。新加坡的第一座南傳佛教寺院是1918年成立的阿南達彌提雅拉瑪泰佛寺(Wat Ananda Metyarama Thai Buddhist Temple)。新加坡佛教總會於1949年10月30日註冊成立,當時由李俊承擔任會長,宏船法師擔任副會長。

基督宗教

在新加坡,大部分基督宗教教派都存在。他們是在萊佛士爵士來臨之後,隨著傳教士的到來而成立的。與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一起,基督宗教被認為是新加坡四大宗教之一。新加坡的基督宗教信徒並不僅限於特定的種族或種族群體,儘管大多數基督徒是華人。

族群登記為基督徒人數百分比族群百分比族群總人口數
華人526,28020.90 %76.84%2,517,580
馬來人1,5900.41%11.88%389,090
印度人32,72012.11%8.25%270,220
其他55,60066.58%3.03%99,300
全部616,19018.81%100%3,276,190

伊斯蘭教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新加坡約有15%的人口為穆斯林。新加坡大多數的清真寺為遜尼派穆斯林使用,因為絕大部分新加坡穆斯林都屬於莎菲懿法學派或哈納菲法學派,也有什葉派社群的清真寺。雖然新加坡的大多數穆斯林傳統上是馬來人,但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人數也顯著增加。特別是在南亞印度裔中,有相當數量的穆斯林在統計上也包括了印度裔淡米爾穆斯林和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因此,一些清真寺(主要是印度裔淡米爾裔)專門滿足印度裔穆斯林社群的需求。 根據201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穆斯林的種族分列情況如下: [17]

族群登記為穆斯林人數百分比族群百分比族群總人口數
華人8,6800.34%76.84%2,517,580
馬來人385,89099.18%11.88%389,090
印度人57,52021.28%8.25%270,220
其他7,8007.85%3.03%99,300
全部459,89014.03%100%3,276,190

新加坡回教宗教理事會在新加坡掌管有關伊斯蘭教的大小事項。

新加坡回教宗教理事会最新落幕的清真寺,纪念已故第一任建国总统。
建於1826年的蘇丹回教堂為新加坡最古老及最大的清真寺。

印度教

位於牛車水馬里安曼廟 (建於 1827年)為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

新加坡現在的印度教徒大部分是1819年印度移民的後裔。印度教寺廟是舉行的印度教儀式和節慶的中心點。

錫克教

在新加坡的第一個錫克教徒來為1849年來到。截至2011年,新加坡有10744個錫克教徒。

猶太教

馬海阿貝猶太廟(建於 1878年) 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猶太會堂。

第一批定居新加坡的猶太人於1819年來到,他們來自印度。截至2008年,新加坡約有1000名猶太人。[18]他們的宗教活動集中在兩個猶太教堂馬海阿貝猶太廟(Maghain Aboth Synagogue)和聖諾猶太廟(Chesed-El Synagogue)。1939年有1500多名猶太人居住在新加坡。日軍佔領新加坡期間,許多猶太人被日本人拘留,後來又有一些猶太人移民到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回到以色列。在2005年,新加坡猶太人人數達到300人。近年來新加坡有大量的德裔西方人移民,人口在800到1000之間,大部分是德系猶太人

耆那教

耆那教在新加坡沒有廟宇,截至2006年,新加坡有1000個耆那教徒。

瑣羅亞斯德教

新加坡約有4500名瑣羅亞斯德教徒。非帕西人可以加入瑣羅亞斯德宗教社群,但沒有投票權。與印度和伊朗不同,帕西人社群正如印度那樣受到其宗教的極大寬容,正在快速發展。

中國民間信仰(華人民間信仰)

多數的新加坡華人登記為佛教徒,也有一些自稱為道教信徒。有許多新加坡華人保留了相當程度的道教信仰。在新加坡,中國民間信仰通常被歸類於道教的範疇裏。其實,這是繼承了由儒釋道融合而成的一種中國宗教信仰。有許多新加坡華人仍保留了祭拜祖先,慎終追遠,傳承孝道的民間宗教傳統。

由於新加坡華人近半數是閩南人,繼承上一代來自中國福建閩南的儒釋道混合之傳統信仰,如祭天祭祖祭孔,信仰釋迦佛藥師佛阿彌陀佛西方三聖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也旁及於道教與中國民間神祇如玉皇上帝九皇大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玄天上帝齊天大聖廣澤尊王開漳聖王法主真君王爺千歲信仰文昌帝君保儀大夫中壇元帥善財童子福德正神(又稱大伯公)、地主公虎爺灶神門神、等等神佛。民間信仰的華人信徒會把的祭壇擺放在家中的客廳裡,有些華人信徒屋外還會擺放寫有“天官賜福”的小神壇。

补充说明

  1. 根据其他报道,第一所长老教会于1843年成立,而长老宗社会于1856年形成。
  2. 1830年,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39%,1867年就已经攀升到65%。

參見

  • 新加坡道教
  • 新加坡佛教
  • 新加坡基督宗教
  • 新加坡伊斯蘭教
  • 新加坡印度教
  • 新加坡錫克教
  • 新加坡耆那教
  • 新加坡猶太人歷史
  • 新加坡無宗教

参考资料

  1. Statistics Singapore: 2015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ligion dat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新加坡共和国宪法]. 新加坡政府. [2014年2月12日] (英语).
  3. Lai 2008, p. 62.
  4. Чуфрин 1988, pp. 32-33.
  5. Чуфрин 1988, pp. 33-35.
  6. Брук 1981, pp. 512-513.
  7. Чуфрин 1988, pp. 25, 36-37.
  8. Lai 2008, pp. 28-30.
  9. Брук 1981, p. 513.
  10. Чуфрин 1988, pp. 25, 40-42.
  11. Topley & DeBernardi 2011, pp. 110-112.
  12. Чуфрин 1988, pp. 23, 51, 54, 76, 155, 201.
  13. Lai 2008, p. 19.
  14. Шпажников 1980, pp. 135-139, 227-228.
  15. Чуфрин 1988, pp. 23, 26.
  16. Чуфрин 1988, pp. 26-27, 30.
  17. . [2016-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5).
  18. Runyan, Tamar. . Chabad.org. 6 March 2008.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新加坡宗教相關的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