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四大经济体,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是亞洲最发达(以HDI计算)和第二发达的國家(以IHDI计算)。其经济主要奠基於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4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8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40,800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44,000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在最高群組行列。

日本國經濟

日本公債總額
通貨 日圓(¥)
財政年度 4月-3月
貿易組織 G8G20APECWTOOECD
統計
GDP排名
  • 第3名(國際滙率, 2019年推算)
  • 第4名(購買力平價, 2019年推算)
GDP
  • $5.18 万亿美元 (國際滙率, 2019年推算)[1]
  • $5.75 万亿美元 (購買力平價, 2019年推算)[1]
GDP增長 1.0% (2019年推算)[1]
人均GDP
產業GDP比重 農業1.1%、工業30.1%、服務業68.7%(2017年推算 )[2]}}
通脹 0.978% (2018年推算)[1]
貧窮線下人口 16.1% (2013年推算)[2]
勞動人口 6908千萬(2019年8月)[3]
產業勞動人口 農業4.6%、工業27.8%、服務業67.7%(2004年)
失業 2.4%(2018年1月)
主要工業 汽車電子機械、煉鋼業、黑色金屬造船業、化學業、紡織業、食品業
貿易夥伴
出口 $6792億美元 (2017年推算)[4]
出口貨物
  • 汽車 14.9%
  • 鐵與鋼制品 5.4%
  • 半導體 5%
  • 汽車零件 4.8%
  • 製能機器 3.5%
  • 塑料 3.3%
主要出口夥伴
進口 $6710億美元(2017年推算)[4]
進口貨物
  • 石油 16.1%
  • 液化天然氣 9.1%
  • 服装 3.8%
  • 半導體3.3%
  • 煤 2.4%
  • 視聽設備 1.4%
主要進口夥伴
公共財政
公共債務 $3.64 万亿美元 / 61.9% of GDP (2012 est.)
外債 $7280亿美元/ 12.4% of GDP (2012年)
收入 $1.7622万亿(2012年)
支出 $1.639万亿(2012年)
經濟援助 $587億(2012年)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日本經濟,是指日本國明治維新以後到現在的經濟概況。

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迎來了冷戰時期,在美國協助下,日本加入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儘管英國強烈反對且加上韓戰的爆發以及日本戰後的重建和更新需求使日本重工業復甦,加上沒有養軍隊的束縛(《日本國憲法》第九條),這些都開啟了經濟奇蹟的大門,造就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致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勢力,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日本經濟陷入混乱,1974年經濟增長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

80年代廣場協議簽署,日本政府為了解救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

90年代,資産價格(股票價格、地價)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后遺症影響,大量的家庭在泡沫高點貸款買了房子而陷入負資產,從此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認為是「失落的十年」。

200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继“失去的十年”后迎来“失去的二十年”並讓中國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代,日本经济更不乐观,所以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实施安倍經濟學至今,希望可以藉由物價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模式[6],解決日本國內經濟長久以來接近30年的停滯問題。雖然日本經濟在過去30年都沒有太大增長,但是依舊保有較高的生活水準,人均GDP在四萬美元左右,人均預期壽命,醫療,教育,衛生,交通,科技,服務業等域依舊高度發達,屬於世界高度發達經濟體。

歷史

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日本因為鎖國政策而不在世界重要經濟體之列,只与清朝朝鲜荷兰进行些规模较小的贸易明治維新以來,門戶開放以後,日本政府開始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政策。

大战景气

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战场軍需激增,提振了日本經濟。重工业在经济地位提高。重工業在日本經濟中的位置也因此大幅提升。當時日本開始出現自江戶時代計起的首次貿易順差;而到了1920年代,製造業和礦業在GDP中佔的比重為23%,首度超越農業(21%)。同時,日本和美國和同樣转换为債權國。

昭和金融恐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軍需驟冷使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经济陷入低潮。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等也导致銀行信用不佳,1927年发生了昭和金融恐慌。1929年,發生了全球性的大蕭條,世界經濟混亂,連帶日本經濟也深受牽連。1930年,由于解除黃金出口禁令與世界恐慌等一连串影响,日本经济恶化。日本的經濟危機成為日後的侵略埋下伏筆。

在全世界的经济不景氣中,蘇聯開始實行五年計劃,日本政府官僚受此影响,也主张統制經濟,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时日本經濟完全成為國家統制經濟,自由主義經濟制度崩溃。同时,终身就业与月薪制在这时出现,为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定下基础。

戰後復甦

新日本製鐵的千葉縣煉鋼廠,日本二戰後藉韓戰之機大幅復興重工業基礎建設

1945年到1951年7月10日間,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勒令日本財閥解體。戰時日本遭遇極大的通货膨胀。在朝鮮戰爭中,在军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业复苏。1955年開始的神武景氣做為起点後續的岩戶景氣伊弉諾景氣接續展開,在製造業为龙头下日本经济快速成长。二戰後,日本主要的出口貨是絲線火柴電燈泡等輕工業產品。在这段时期,重工业较不发达,外贸持续赤字。不过由于多次对外战争,日本的外债沉重,明治维新以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崩溃。

神武景氣

神武景气時代生產的電視。

日本1954年12月至1957年6月出現戰後第一次經濟發展高峯期,是日本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時期的開始。1956年,日本制定「電力五年計劃」,進行以電力工業為中心的建設,並以石油取代煤炭發電。因此大量原油從外地進口,大大促進了煉油工業的發展。日本經濟至此不僅完全從二次大戰中復興,而且進入積極建立獨立經濟的新階段。受到好景氣的影響,帶動耐久性消費財的熱潮,出現了「三神器」(即電視機、洗衣機、冰箱)。

岩戶景氣

新日本製鐵位於千葉縣的煉鋼廠,當時日本礦金屬相關業達到單年25%的成長

1958年7月至1961年12月間,日本出現戰後第二次經濟發展高峯期。日本大量生產汽車、電視及半導體收音機等家用電器,鋼鐵取代紡織品成為主要出口物資。

伊弉諾景氣

日產B10系的低價大眾車於當時快速進入家庭,成為中產階級象徵

1965年11月到1970年7月期間,日本出現戰後第三次連續五年的經濟發展高峯期。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後,日本曾一度陷入經濟不景氣,政府於是決定發行戰後第一次建設國債。1966年後,經濟景氣持續暢旺。期間有不少大企業合併,而私家車和彩色電視亦快速普及。日本國民收入水準快速提高,當時有所謂的「新三神器」(即汽車、空調、彩色電視機)。另一方面,當時國內生產總值若以美元匯率換算,日本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日本的經濟規模,1968年超過西德GDP成為世界第2位。

1960年代,日本政府推出國民所得倍增計劃

1970年代

1974年後日本經濟增長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往後實質GDP成長率日漸縮小。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引致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日本經濟陷入混乱,1974年經濟增長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主要出口产品由钢铁转为汽车。1978年,日本超過了蘇聯成為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

1980年代

1985年9月22日廣場協議簽署後,逼使日圓對美元匯率持续升值,圖為美元對日圓匯率歷史。
日圓升值後,日本GDP總量只出現短暫上升繁榮,之後便崩潰下滑。

1985年9月22日廣場協議簽署,使美元對日元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從而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此後,根據廣場協議日圓不得不升值。隨著日元大幅升值,引發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為了解救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日本人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海外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昂貴的藝術品,以及名貴的奢侈品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19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最高38957.44點。日本商人堤义明曾在1990年以200亿美元的资产,被美国《福布斯》杂志两次评为世界首富,他曾在20年期间购买了日本六分之一的土地。

1990年代

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股市上市公司市值快速下滑
經濟泡沫破裂後出現長期通縮

1990年代,資産價格(股票價格、地價)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后遺症影響,大量的家庭在泡沫高點貸款買了房子而陷入負資產,從此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認為是「失落的十年」。

2000年代

2000年代初,日本採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到2002年後,受外國需求上升的拉動,日本經濟情況稍為改善,然而2008年全面爆發的金融海嘯影響外國需求,2008年中到2009年初每月外銷均以1/4的累進速率下滑,製造業信心指數達到-58的歷史低點,各項數據也超過泡沫經濟時的低點,日本著名的汽車業雖沒有像美國汽車業幾乎破產但是也爆出二戰後首次虧損,之後的2009-2011年間受累於全球低迷日本又累進損失了1100多萬個工作職缺。



现况

日本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GDP总量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从1968年至2009年一直名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10年被中国超过,GDP总量退居世界第3位,當時人均GDP38,459美元。

日本的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在战后快速复兴,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譽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达到平均10%的增长,目前日本拥有的绝大多数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都诞生于这一时期;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8%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6%的增长;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坏账高企,经济一蹶不振,被称作“失去的十年”;200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继“失去的十年”后迎来“失去的二十年”;2010年代,日本经济更不乐观,特别是经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及泰國水災,2012年的欧债危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事件以致與鄰國關係不睦,以及日圓高企等因素,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困境,所以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至今,希望可以藉由物價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模式[6],解決日本國內經濟長久以來接近30年的停滯(stagnation)問題,但對照日本過往的經驗顯示,此仍需日本政府在市場經濟面後續有效且平均的經濟成長之建構及輔助帶動才為可行(如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以恢復日本經濟成長的動能。

日本的通货货币是日圓(¥),在世界上与美元($)、欧元(€)等都是重要的国际通货。海外企業投資日本的納稅率約年21-25%之間,以800萬日圓為界線,以上則稅率為37%左右。[7]日本本地的稅率則在世界標準中是頗高的。[8]

2010年各縣人民收入
日本汽車業在2014年是世界第三大規模(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也成為日本重工業象徵

日本各都道府县GDP

数据系日本内阁府于2014年6月25日发布:

  • 东京都:人口1300多万,GDP总量923878亿日圓,大约与2500多万人口的沙特阿拉伯相当,人均700.12万日圓。
  • 大阪府:人口880多万,GDP总量366000亿日圓,大约与77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相当,人均413.05万日圓。
  • 京都府:人口260多万,GDP总量98456亿日圓,人口、GDP总量皆与阿曼相当,人均374.12万日圓。
  • 北海道:人口540多万,GDP总量182631亿日圓,大约与1.7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相当,人均332.91万日圓。
  • 冲绳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37955亿日圓,大约与230多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相当,人均270.9万日圓。
  • 青森县:人口130多万,GDP总量44045亿日圓,大约与650多万人口的约旦相当,人均323.19万日圓。
  • 秋田县:人口100多万,GDP总量34635亿日圓,大约与680多万人口的巴拉圭相当,人均322.23万日圓。
  • 山形县:人口110多万,GDP总量36504亿日圓,大约与2200多万人口的喀麦隆相当,人均314.36万日圓。
  • 岛根县:人口70多万,GDP总量23959亿日圓,大约与2700多万人口的尼泊尔相当,人均336.36万日圓。
  • 鸟取县:人口50多万,GDP总量17660亿日圓,大约与1300多万人口的塞内加尔相当,人均301.63万日圓。
  • 新潟县:人口230多万,GDP总量87121亿日圓,大约与940多万人口的白俄罗斯相当,人均368.82万日圓。
  • 石川县:人口110多万,GDP总量42175亿日圓,大约与1000多万人口的玻利维亚相当,人均361.61万日圓。
  • 富山县:人口100多万,GDP总量44365亿日圓,大约与2500多万人口的也门相当,人均407.86万日圓。
  • 福井县:人口80多万,GDP总量32359亿日圓,大约与1300多万人口的赞比亚相当,人均403.02万日圓。
  • 兵库县:人口550多万,GDP总量183136亿日圓,大约与1.7亿人口的孟加拉国相当,人均328.09万日圓。
  • 山口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56430亿日圓,大约与近300万人口的立陶宛相当,人均391.22万日圓。
  • 香川县:人口近100万,GDP总量37314亿日圓,大约与230多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相当,人均376.17万日圓。
  • 德岛县:人口近80万,GDP总量28633亿日圓,大约与600多万人口的萨尔瓦多相当,人均366.98万日圓。
  • 爱媛县:人口140多万,GDP总量51000亿日圓,大约与680多万人口的土库曼斯坦相当,人均358.3万日圓。
  • 高知县:人口70多万,GDP总量21646亿日圓,大约与380多万人口的波黑相当,人均285.29万日圓。

能源礦藏

原油鐵礦石的生產極少,地下資源相當匱乏,但是源於板塊碰撞,各種類的礦產在日本都有發現,因此日本有「能源博物館之稱」,不過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玻璃和一些建築材料的原料如珪石等儲藏豐富,被大量開採。過去曾大量生產煤炭,在戰國時期曾是世界上的主要黃金產地,於18世紀鎖國時期日本則是世界銀山,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銀礦。現在仍有大量煤炭礦藏,但素質較差,沒有開採價值,而金、銀等之富礦,因開採成本高而開採甚少。日本海沿岸出產極少量的石油天然氣,但在東京一帶的地區有大量的天然氣埋藏量,礙於都市發展的開挖限制,僅於房總半島開採。近來在日本近海發現了大量的金、銀、石油、可燃冰礦藏,但因成本考量而無開採計劃,仍處調查階段。

木材漁業資源豐沛,在近海擁有眾多漁場,捕魚量世界第一,但是因為濫捕等原因,漁業資源面臨急劇減少的危機。氣候溫暖濕潤,降雨多,且水土保持良好,因此日本擁有大量高品質的軟水,生產的飲料品質佳。

產業

神戶的畫廊,日本高階文創產業在亞洲居於前列之一
日本電子和娛樂產品

因為日本國內內需市場較大,第三產業較發達,使得加工貿易製造業也較興盛,特別是工業技術在世界上屬於頂尖水準,在眾多領域之中,是其他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尤其是汽車電子學造船以及鋼鐵等產業在世界大戰之後有很大的成長,許多日本企業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

技術貿易對於技術的依存性,從進口過量到輸出過量有長期性的變化傾向。工業用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附加價值很高,到處都能看到獨自的技術開發成果,例如日本對於工業用機器人的生產量約占世界的七成,以及世界上所使用的工業用機器人約有六成都是在日本運作,工業界幾乎都是機械化,效率非常高。此外,家庭用機器人這個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

貿易

主要的贸易伙伴已有美国东亚东南亚欧盟沙特阿拉伯等,近年来与中国亚洲地区的贸易额大幅成长,而對於各國的進出口长期维持順差。不过该趋势在2011年遭到改变,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日圆逐步升值所造成产业外移现象,以及2011年福岛核电站外泄事故导致日本政府逐步停止核电,改为大量进口天然气发电,使得2011年日本外贸转为逆差,自1980年以來再度轉為逆差。2012年以来安倍经济学实施量化宽松促使日圆大幅贬值,推升能源商品等进口成本造成日本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至2013年纪录1177億美元(世界貿易組織統計數據)。

主要的进口物品是以原材料为主,包括石油、铁矿石半成品食品等,出口貨物為汽車电子产品家电机械和工业用机器人等高科技產品。

金融

江户时代時,德川幕府推行金融政策。另外,批发行等等开始经营借贷业

进入平成时代后,泡沫经济的崩坏和主管国家财经的大藏省内发生的诸多不良事件,90年代末期,股价房地产价格暴跌、企业大量倒闭给日本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有毒资产资本充足率低下,导致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等日本大型上市银行以及许多中小金融机构相继倒闭,金融体系面临危机。政府制订出金融机构削减不良资产的时间表,先后筹措了120万亿日圓並向金融机构注资,並降低利率與实施超宽松金融政策,经过多年艰难调整,金融机构终恢复了活力,有毒资产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上半年,理索纳金融控股就赚了1743亿日圓的税后纯利,大型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资产已降到3%以下,景氣又見復甦。

然而,2008年的美國次貸金融海嘯全面爆發,日本四大銀行2007至2008年次貸相關虧損預計達47億美元,約合其預期利潤的近30%。全世界10年來金融業的榮景,是建立在美國泡沫之上的相關金融產品,也是日本大部分金融機構習慣將投資金投入的高利率、高風險的次貸相關產品。2009年初,野村控股利潤下跌71%、三菱UFJ金融集團下跌68%,諸多金融機構資產遭次貸爆發事件揭露後,都跌回到日本本土泡沫經濟前的水準。

面臨的問題與展望

與泡沫榮景最高峰相比,失業率上升3倍(非全職和勞動派遣不算入失業)
2005年日本產品主要出口對象

産業空洞化

1980年代以後,由于日圓升值引发人力成本提高,许多日本工廠逐漸移轉到海外生產,導致國內產業空洞化的现象。近幾年由於各國政治情勢的變化以及在新興市場的租金上昇等,一些企业開始回到日本重新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据点,以防止技术外流和保持竞争力。

金融效率低下

泡沫经济期间,由於過剩融资與泡沫崩壞而導致实际抵押品的擔保價值減少。一些银行因此一直抱持著大量的不良債權至今。2000年以後,日本金融擔當大臣開始推動銀行間進行不良債權的處理。但是,現在還是有二十家以上的金融機構仰賴存款保險公司(公共資金)的注入。

創業困難

比起歐美,在日本的成功創業件數較少。探究原因,許多人會舉出因為在日本只能向金融機關借錢。沒有創業經驗的人要向金融機關借錢相當難。即使借到,利率也很高。萬一創業失敗,就必需背負大量負債。針對這問題,日本政府於2004年修改法令,建立起日幣一圓也可以創業及種種經營支援的体制,但是效果還是未知數。

首都過密與地方過疏

由於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出口貿易高速成長,以太平洋為中心,人口持續往大城市集中。在經歷高度經濟成長以降,首都圈東京都的一極集中加速高速化,伴隨著地方農業與在地產業的衰退,形成過度擁擠與人煙稀少的土地。接著,隨著「平成不景氣」的到來,東京一極集中的現象更加速化了。为此,日本建设了全国高速路网,在地方兴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持续的大规模公共建设扭转了地方的衰退局面。

所得差距

日本的吉尼係數在1980年中開始年年持續上昇,2006年度的OECD經濟報告中表示「OECD諸国の中で最も経済的不平等の大きい国の1つである」並提出指謫[9]

資本主義常見問題日本社會也發生;由原來以中產階級為社會主流,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大前研一所著M型社會一書探討日本此種怪現象,可能來自於全球化產業升級結構年功序列制度崩壞,越中下層的人越遭到衝擊,而富人階級卻沒有遭到衝擊甚至因而獲利,導致階級拉大,衍生出價值觀崩壞職場倫理瓦解等文化現象。

經濟成長率

在泡沫經濟崩潰以後,國內總生產對製造業的影響很大。潛在成長率上,由於團塊世代的大量退休與總人口的減少。另一方面,高齢者、主婦等的非労動力人口也逐漸投入勞動。 泡沫經濟後成長率一厥不振,21世紀初期有回溫現象,但是失業率並沒有顯著下降,多數成長率還是來自大企業的資方獲利。

夕張市當年曾有礦業榮景,隨著人口外移和礦產枯竭的後續鉅額處理費,市政府走向破產。

公共債務龐大

日本公債截至2014年6月達一千零三十九万亿日圓(約十點二万亿美元),約為GDP 210%,北海道夕張市亦成為日本首個地方都市因過度擴張支出而宣布破產的政府機關。

勞動環境

日本引以為傲的沿革性職場倫理終身雇用制,隨著泡沫經濟M型現象而崩潰,類似打零工的「派遣人力」也應運而生,雖然日本有亞洲相對完善的勞工退休計畫,但是勞動環境持續惡化。

出口不振

泡沫經濟的內傷未復原之際,金融海嘯帶來的西方需求消失導致日本陷入內需和外需都滅絕的進退兩難,也暴露了長期依賴出口為唯一生存發展之道的弊端,諸多公共建設投資案當年泡沫時代也都用過,日本已經是高度建設開發許多建案最後都是閒置設施沒有任何經濟帶動力,當年無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全球海嘯當然更顯無力。

人口老化

由於人口長壽和少子化導致日本總人口負成長,逐漸邁向比其他國家都嚴重的人口老化,由於日本地狹人稠又好住獨棟房使許多家庭空間狹窄,加上子女工時過長或是在經濟衝擊下失業;整體隱含了相當大的老人照護與醫療問題。

産業

就業人數構成


產業概況

稻米是日本主食,圖為兵庫縣越光米稻田
天然漁業日漸下滑轉而依賴養殖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一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所以成本較高,在理論上沒有競爭力的狀況下,日本農民協會成為一種辛迪加;壟斷了全國的農業生產資料(種子化肥農藥等)購入以及大宗農產品的銷售,農戶只有服從農協的計劃從事農業生產。另一面再配合關稅壁壘,例如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佈後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向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10][11]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能源危機後,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12]但是也有論戰說日本漁業太大規模而耗盡漁獲量。[13]遠洋捕鯨業也被動物保育人士抗議。日本漁業顯見的未來有縮減的風險存在,不過在養殖和育種方面的技術產業還有成長機會。[14]
因爲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后,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産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目前,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石油天然氣等。目前已逐漸轉向海洋資源開發。
  • 資訊産業
該國在資訊的企業技術相對先進,持有大量專利與獨有技術,國際企業雲集。不過日本電子產品有獨特的加拉巴哥化現象,近年來在展業競爭力下降下又遇到來自韓國等外國資訊企業的夾攻,電子產品市占率逐漸萎縮,不過在新技術研究上仍領先,也有很多高科技零件出口,在高端上還有相當大的動能。至於軟體產業部分,日本的網路商均有發展出獨特的戰略,也以年輕人居多。
  • 媒體(娛樂)産業
東京證交所上市企業總值已超過十兆美元
在日本有線電視相對弱勢,很多觀眾滿足於六大無線電視網,不會再花錢收看有線電視。有額外收視需求的人會選擇自己裝衛星電視,導致相關科技產品在日本的發展較大,並擁有一定規模的收視戶。多數國家有線電視裝機率遠高於衛星電視,但日本則二者比率差距不大。內容方面日本的戲劇流行歌曲在亞洲有一定市場,動畫產業則是世界第一,很早就打破了幼兒卡通的格局而向成人發展並異業結盟推出眾多商品,也形成了動漫迷次文化族群,動漫產業已成為日本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在世界上佔有中流砥柱的地位。目前,日本動漫產品約佔世界產量的80%,產值占日本GDP的比重超過15%。[15]至於戲劇、線上遊戲和電影等在世界上也擁有相當的市場。但都受到韓國的競爭尤其是戲劇類外銷市場退縮最大,另外特異的是日本的成人色情片產業是被視為容許發展的大型產業,在亞洲幾乎是獨占格局。
  • 服務業
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佔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後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佔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 超細微技術産業・奈米產業
  • 醫藥産業
  • 遺傳基因·生物産業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東海地方東京福岡之間還有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但是日本電子產品工業也有大量外移的現象,因為日本生產成本太高無法競爭,而日本亦不打算發展高價的大型航太業,製造業前景令人擔憂也是大量失業的成因。
  • 營建業
日本營建業走大財團發展模式,多以「建設株式會社」為名,輔以旗下的諸多合約衛星工廠或小工坊來支援建設,日本一般民居多是獨棟木造建築,就算是都市化的大城市住宅區也不例外,私有土地零碎化所以土地整合和利用效率較差,這也是房地產崩盤後很難重新復蘇的原因之一。
2008年赴日本旅遊外國人數大約800萬,日本有許多古蹟城堡為主的觀光區,都經過整體規劃設計,還有許多人受到日本文化輸出影響為了看特定領域事物慕名而來,但此同時日本人出外旅遊人次卻是緩步下滑,金融海嘯日圓升值本地客和外來客更是雙雙大減,只有少數日本人反而利用日圓升值出外組成採購團,但是多數受經濟衝擊或失業的人則無心旅遊。

參考文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日本經濟

關聯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